浙江省義烏市華溪小學 韓 敏
這節(jié)課是PEP版本 Book1 Unit5 Let's eat。本文內容主要是食物英語表達法,比如漢堡,雞腿,花椰菜,土豆,西紅柿等,以及詢問其他人喜歡的食物的表達方法。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并沒有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一方面,小學學生對于英語接觸了解的不夠多,學生并不知道該怎樣預習;另一方面,小學英語比較容易,讓學生在課堂主動參與消化即可。不過,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要求學生寫出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并說明原因。當然,這些用漢語表達就行。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現(xiàn)實,主要講解各種食物的英文名稱。因此,這節(jié)課的難度系數(shù)并不高。此外,教學目標為小學四年級學生,由于學生已經接觸過一年的英語學習,對于基礎發(fā)音規(guī)則和單詞有了初步的了解,盡管他們的英語知識面不夠大,好在這節(jié)內容簡單易懂,所以這節(jié)課對他們來說,是中等偏易的。再加上這節(jié)課互動性比較強,要求學生互相詢問所喜歡的食物,所以課堂氛圍會比較活躍,這樣一來,教學內容就會十分容易展開。
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我們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在小學英語中,詞匯是一個重點問題。通過錄音帶讀,學生自讀,老師糾讀的一系列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發(fā)音水平。力爭讓全班同學在課堂上都能記住單詞的發(fā)音,不需要學生立刻會寫,起碼在老師讀到單詞時,學生得明確此單詞的漢語意思?;蛘撸蠋熥x漢語意思,學生需要反應出英語讀法。這是我的第一個教學目標。
能在課堂上記憶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記憶。當然,這需要因人而異。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不一樣,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我們不能對所有學生制定一個相同的標準。我們需要初步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目標。比如,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力爭在課堂上記住大部分單詞,并能準確對應漢語意思;接受能力稍遜色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會讀所學的單詞。
讓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可以當堂提問學生,自己喜歡的食物,家人喜歡的食物,然后盡量點到所有學生起來回答,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給予鼓勵。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思考,比如外國人與中國人的差異。中國人見面打招呼都是"吃了沒"。而外國人的打招呼都不是用這種方式,由此延伸兩國文化差異。
本節(jié)課多運用任務型教學方法,設計一系列生活情景的任務。通過學生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英語發(fā)音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我試圖想出如下幾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學生的潛意識里,以往調查都是用漢語來進行在課堂上,教師提出用英語調查的方式,一方面吸引學生的調查興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由于學生能力有限,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調查記錄表。其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What food do you like ? I like…”的相關句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顒娱_展形式為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按不同層次學生均衡搭配的原則,六到八個人一組,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詢問調查,然后在小組間調查。最后,每個小組指定一位發(fā)言人,來展示本小組的調查結果。在這個調查過程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現(xiàn)代教學中,我們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能死板,一味按照老方法來,但也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這個度的把握上,教師需要十分注意。當下,你畫我猜的游戲十分流行,特別在小學生中,流行度特別高。教師借助這個流行游戲,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還能學到英語知識。具體開展方式為:兩個同學一組,自由搭配。通過競賽的方式,要求三至五組學生同時上臺,在單位時間內,看哪組學生猜到的單詞最多,最后進行頒獎點評。學生A在紙上畫相對應的食物,學生B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讀出對應的英語單詞。正確的加一分,不正確或時間超過均不加不減。這種帶點競爭意味的學習模式,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從而帶來動力。每個學生都想當贏家,因此會更積極地去記憶所學單詞。
教師每提到一個問題,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不同觀點的也可以互相探討。這種合作性任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幫助教師面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得所有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比如,我會要求學生設計一張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食物和最討厭的食物的調查表。這在一定層面上,幫助學生對同學有很多的理解,從而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上課前:導入一段外國食物視頻,通過視覺上的沖擊,來對所學知識有個基本的概念和印象。在觀看完相關引入視頻后,教師還可以提一些問題,比如:你第一時間想到的外國食物是什么?你們覺得外國食物與我們平常吃的食物有什么區(qū)別?同學們更喜歡哪種食物?通過這幾個互動性的問題,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一方面,解決了以往課堂平淡乏味師講生聽的被動性;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借助PPT,投影相關單詞,并配以圖片,以達到加深記憶的目的。
課堂中:任務一: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
任務二:Speak the new words as much as possible.
我們這堂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們對于詢問對方喜歡食物的句型熟記于心。通過小組互動,讓每個同學都有張嘴說英語的機會。并在此過程中,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問題。第二個目標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盡可能多的單詞。老師可以在白板上投放相關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上食物的英文表達,并要求學生拼寫出來。學生回答正確,給對應小組加一分,回答錯誤則不加不減,以此類推,看哪個小組最目各出了1題讓學生練習一下,結果批改下來,讓我大失所望,全班只有一半的學生全部做對。課后我詢問了幾個沒做對的學生,他們給我的回答是:“老師我忘了你所畫的圖了,把三組圖形搞亂了?!痹瓉磉@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搞懂其中的關系,只是在背這三組圖形。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讓這部分學生也能明了呢?我想起了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非常熟悉的,能不能從這兒進行突破呢?于是我在班級里面進行了第2次教學:
出示題目: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底也相等,如果平行四邊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師: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
生: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師:面積相等,那么我們可以用“=”連接。
師:底相等,也就是a都相等,那么根據等式的性質,等號兩邊同時除以a,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等式呢?
生: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師:現(xiàn)在平行四邊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怎樣求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生:12×2=24(厘米)
隨后進行了如下的鞏固練習:
①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②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底是22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
第2天我再次進行了三道題的練習,結果批改下來,讓我欣喜萬分,全班同學全部做對。我想能有這樣的效果,并不是哪種教學方式好,哪種教學方式不好,應該是這兩種教學方式共同在起作用,對于學生來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對于我們這些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來說,不要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教,還應多站在不同學生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不要總以自己的思路來框住學生,應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多給學生提供一些思考問題的平臺,也許這樣你會感受到學生帶給你的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