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強 韓東亮
摘 要:《測繪工程CAD》是測繪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用好上機考試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強制學生學習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機結合,能夠保證測繪高職學生較好地掌握《測繪工程CAD》的操作技能。作者通過分析現(xiàn)階段高職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對課程內容進行概括總結,提出上機考試的改革創(chuàng)新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對所有計算機應用軟件類課程具有一定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上機考試 測繪高職學生 成績 操作技能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2(c)-0220-02
Abstract:The"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CAD"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a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ust master, the use of the computer examination teaching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orc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ensure students better grasp the skills of"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CAD". By analyzing the basic learning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ourse content,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methods of computer examination, and achieves certain results,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all computer application software courses.
Key Words:Computer examination;Surveying and Mapp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Examination results;Operation skills
現(xiàn)階段高職學生的基本狀況:高職學生的高考入學成績都不是太理想,個別學生已接近??其浫》謹?shù)控制線,這些學生近一半是高中努力學習的結果,另一半是高中學不進去的結果,進入高職院校后他們的學習熱情普遍不是太高,約1/3的學生會努力學習,約1/3的學生根本就聽不進去,玩手機、打瞌睡甚至逃課,還有近1/3的學生隨眾,要好的同學學習他們也會學習,反之也就不思進取了,等到期末考試時亂象叢生:帶小紙條、前后左右抄、看手機短信。盡管學生知道學校會采取各種措施阻止做弊行為的發(fā)生,但他們還會報著僥幸心理,最后的成績可想而知,學生沒有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考試也就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計算機應用軟件類課程的學習、考試也是如此,只不過多采用了上機考試的形式。
1 學習內容
《測繪工程CAD》是所有測繪高職學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計算機繪圖技能,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1]以及掌握CAD軟件在工程測繪中的具體應用方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門課程共計120學時,分為兩個單元學習完成的。
單元一:CAD基礎教程4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12學時,是以教師機演示操作,學生上機動手練習的形式完成,主要學習CAD基本操作命令;三個生產實例圖的繪制共計24學時,是以任務布置、學生討論、學生上機繪制、任務上交、教師講解學生作業(yè)、學生上機修改、任務上交來完成每一生產實例的;CAD單元結業(yè)模擬考試4學時。
單元二:測量繪圖軟件的學習80學時,理論教學12學時,講解基本操作命令。繪圖實例任務五個計40學時,工程應用實例三個計24學時,單元模擬4學時。
2 考試模式的改革方法
國內眾多學者、教師對于高職教學方法及《測繪工程CAD》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改革[2-4],考試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督促學生學好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檢查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程度和技能水平的一種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也是學生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組成部分,考試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特別是要杜絕抄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最好是讓學生沒有抄襲的念頭。
2.1 改革前考試方法
方法一:出一套紙制試卷,讓學生把應掌握的知識點及技能用語言表述出來。
缺點:考試內容不全面、技能特色不突出、死記硬背可應付過關、存在抄襲現(xiàn)象。
方法二:出一套CAD與測量繪圖軟件綜合上機考試試卷。
缺點:時間所限,考試范圍較小,成績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一次考試機會,因準備不足或是平時沒努力掛科,失去了用考試督促學生學習的意義;全班學生在一個大機房同時考試,學生間有交流的機會;學生人多,走動刮線意外斷電或是死機導致的不及格不能反映出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
2.2 改革后考試方法
考試的基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而不是為了難為學生或是為了所謂的全班考試成績的正態(tài)分布,因為考試的存在讓學生掌握應學會的知識與技能,我們的教育目的也就達到了,從這個宗旨出發(fā)對考試模式進行改革。考試方法如下:
(1)CAD與數(shù)字化制圖分兩個單元進行單獨上機考試,擴大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面。
(2)單元上機考試時學生分單、雙號進行,學生之間離的較遠,交流的機會少。
(3)上機繪圖的題量適當大一些,100min的考試時間,大部分學生應在80min完成。
(4)繪圖試題分細部進行評分(如居民地20分、交通10分、水系10分、注記10分、管線10分、獨立地物10分、等高線20分、圖幅整飾10分),讓學生必須全面復習。
(4)學生機網(wǎng)絡不互通、學生機U盤插口鎖死,學生完成后草圖留在桌子上,所做的圖形存在計算機桌面,人離開就行,教師負責給學生交卷,不存在落交或是改名交別人卷的可能。
(5)上機考試前有一次模擬考試的上機作業(yè),將與考試內容相似的題目告訴學生,教師還會針對學生所做模擬題目的情況進行講解,模擬題量比正式考題大一些。
所有學生不論是喜歡學習還是不喜歡學習的,從他們本意上都是不想掛科的,這種形式的上機考試根本就沒有抄襲的可能,所以他們也會認真地聽講和畫圖并努力記憶,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學習是會繪圖就行,就算是死記硬背,我們也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因為所有房子都是一個畫法,會一個也就會畫第二個,所有的命令都一樣。
(7)為了更好地鼓勵不學習的學生學會基本的操作技能,我們給兩次考試的機會,題量和難度一樣,只是第二次成績的最高分為80分,這次機會只留給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的學生。這樣做雖然與常規(guī)教學管理有悖,但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應該是成功的。常規(guī)教學管理中的第二次考試機會是在下學期開學初進行的,這些年的教學經(jīng)驗表明,效果并不理想,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在假期也不會去主動學習,補考時也經(jīng)常抱著蒙混過關的心理,如果過不了就等畢業(yè)前的再次補考。
2.3 考試模式改革后取得的成績:
(1)成績是評定學生學習好壞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反映學生其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一個基本尺度,當然成績也是學生獲得各種獎學金的基本依據(jù),也是學生就業(yè)時的資本,成績要公開、公平、公正。我們不希望有太多的不及格,這不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初衷,我們的教育是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學到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結業(yè)時都應該是及格的,至少不及格的應該是極少數(shù)同學,我們用成績引導、用獎學金引導、用就業(yè)引導不過是鼓勵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和手段罷了;同時成績也是鼓勵學生上進的一種途徑,是學生成就感的來源;當然,成績也是強迫學生學習的一種約束,不及格就要掛科補考,就會過不好假期,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只要把這些方法和心理活動用好,還是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的。
(2)學生本門課程的成績構成:CAD單元上機考試占30%、測量繪圖軟件上機考試占30%、上課考勤占20%、平時大作業(yè)占10%、課堂表現(xiàn)占10%。
(3)考試模式改革經(jīng)過二年的實施效果較為理想,不及格的學生人數(shù)有所減少,多數(shù)學生都掌握了必要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同其它專業(yè)課程相比動輒十幾二十人的不及格人數(shù),本門課程每年也僅有兩三個人需要補考。
3 結語
(1)模擬上機考試的題量可以最大化,盡可能覆蓋所有知識點和操作技能。
(2)平時作業(yè)的成績占比還可以再小些,抄襲、用他人作業(yè)改名上交情況時有發(fā)生。
(3)杜絕學生考試抄襲念頭是考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關鍵標志。
(4)所有的計算機應用軟件類課程都可以參考這種模式進行借鑒,用上機考試的改革方式強制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學好本門課程,對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更使其扎實地掌握了本門課程中的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 朱玉香.基于CAD的測繪工程識圖能力培養(yǎng)[J].江西建材,2016(4):299-300.
[2] 金鑫.工程制圖與CAD及制圖測繪的一體化教學實踐[J]. 機械研究與應用,2015,28(1):164-166,170.
[3] 陳秀忠.數(shù)字測圖技術及其課程教學探討[J].北京測繪,2004(1):52-53,57.
[4] 韓東亮,馮國強,臧立娟,等.高職教育測繪專業(yè)實踐教學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6,19(6):152-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