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霞飛
注:[1]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主任營養(yǎng)師、上海市臨床營養(yǎng)質控中心主任、上海食療研究會理事。曾任華東醫(yī)院副院長、營養(yǎng)科主任,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臨床營養(yǎng)分會副主任等職務,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每次去東北餐館,“地三鮮”這道東北特色菜從未被錯過,尤其是茄子獨有的口感和淡淡的青色,足以讓人歡然。“種瓜作瓠,別茄披蔥”,西漢末年王褒之作《僮約》中就有關于茄子的文字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記錄了茄子的栽培方法。據(jù)相關考證,茄子最早是從印度引進的。茄子,又稱“落蘇”,曾用名“昆侖紫瓜”等。我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T 581—2002《茄子》中,按形狀將茄子分為:長茄子、圓茄和卵茄。如今,茄子經(jīng)引進和不斷的培育后,顏色也更加豐富,主要有白色、白綠色、綠色、淺紫色和深紫色等。“紫茄紛爛漫,綠芋郁參差”,無論從宮廷美味到平民餐桌,還是沈約、梁實秋和張大千等歷代文人、畫家的詩文繪畫,都流露出對茄子美味美色的眷戀。這雅俗共賞的美味食物——茄子,還擁有怎樣的營養(yǎng)品質呢?
茄之“貴”
茄子,為茄科,茄屬,果可供蔬食。茄子是一種已被廣泛種植的高效益經(jīng)濟作物。南方種植的品種主要以細長形的為主,而北方則多為粗短或圓球形茄。
新鮮茄子水分充足,含量在91%~94%,另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人體必需營養(yǎng)素。其中,一些茄子的油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和鈣、鉀含量 “貴”于雜豆。
長形紫茄,是喜肥耐肥作物,入秋后果實糯甜。據(jù)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長形紫茄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水溶性維生素、油溶性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尤其是:
富含維生素A。有的長形紫皮品種的胡蘿卜素含量是白皮茄的10倍、圓形紫茄的4倍。維生素A與視覺功能密切相關,它還具有維持皮膚黏膜完整性,維持和促進免疫力,促進生長發(fā)育和維持生殖力,影響骨的代謝,對組織惡變過程中的細胞對抗腫瘤,對鐵營養(yǎng)狀況具有調控等功能。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針對成人制定了每天所需攝入800 gRE維生素A的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
富含鈣。有的品種含量是白皮茄的6倍、圓形紫茄的8倍。鈣是構成人體基本的“支柱”——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它還參與骨骼肌、心肌收縮和神經(jīng)興奮性的維持等生命活動。根據(jù)GB 28050-2011針對成人制定了每天攝入量最佳值為800 mg的NRV。另,5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1 000 mg。
富含抗氧化劑。它含有抗氧化物質,如酚類、類黃酮、花青素,是所有茄類中含量最高的。這類抗氧化營養(yǎng)素具有消除自由基,或抑制自由基活動的物質,進而增進人體組織運作的能力。
紫茄的外表是一層深紫色的皮層,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花色苷。花色苷是花青素與糖以糖苷鍵結合而成的一類化合物。植物中,花青素多以花色苷的形式存在。花青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破壞眼球細胞的酶,清除損害眼部血管的自由基,維持正常的細胞連接,具有穩(wěn)定血管、改善眼部微循環(huán),恢復視覺敏銳度的功能。紫茄皮的抗氧化劑含量位居蔬菜的前列。
1500年前的南北朝,《齊民要術》就有 茄子法;《遵生八箋》也記有糟茄、淡茄、糟瓜茄、糖蒸茄、鵪鶉茄、香瓜茄和糖醋茄等8種烹飪茄子的方法。可見如何烹茄,古人早有研究。如今人們依舊迷戀茄的美味與色澤,同時對它的烹飪技藝可謂修煉得爐火純青,如:魚香茄子、地三鮮、油悶茄子、虎皮茄子卷、清蒸茄子、咸魚粒茄子煲、芝士土豆烤茄子、蒜泥辣椒拌茄子、茄餅、茄盒等。
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因茄子性寒,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的人最好少吃茄子,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茄子和蟹肉等寒性物質應盡量避免一起吃,否則易使胃感到不舒服,嚴重時會導致腹瀉,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更應忌食;婦女經(jīng)期時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茄子。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指南》推薦:食物多樣,谷薯類為主。從蔬菜多樣性原則來看,建議一般成人一天三餐,餐餐有蔬菜。其中,推薦每天攝入300 g~500 g,深色蔬菜應占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