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溪樹
小伙伴們,說到內蒙古大草原,你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是不是很遼闊呀?然而想象出來的感覺總是不深刻!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內蒙古,去感受“馬背民族”的風情吧!
以游牧業(yè)為生的蒙古人,他們的居所都是“蒙古包”。那流動的“蒙古包”曾伴隨著他們走過了極其漫長的歲月,那就是他們的“家”!
你看他們的“蒙古包”,模樣是不是有點怪怪的呢?不過他們的設計還是蠻科學的。那個天幕式的屋頂通常是用羊毛氈子覆蓋的,保暖性非常好。并且,“蒙古包”還具有下雪時不積雪,下雨時不存水的特點。
“蒙古包”通常在西南壁上留門,并在帳頂留有一個圓形天窗,以便于采光、通風和排煙。當然了,在夜間或風雨雪天可以把門窗覆蓋住,以防止寒氣侵入。
“蒙古包”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牧區(qū)夏季使用的可移轉式的“蒙古包”,另一種是冬季使用的半固定式的“蒙古包”。它是蒙古人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chuàng)造的簡易“居所”,具有易于拆裝和便于游牧的優(yōu)點。
蒙古族牧民發(fā)明的“蒙古包”,于2008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你聽說過“馬頭琴”嗎?它可是草原民族的心愛之物??!你看那琴頭上的雕飾,像不像一個馬頭呢?也許這就是“馬頭琴”的標志吧!
據(jù)傳,在蒙古草原上誕生的第一把馬頭琴,是一位老牧人用最心愛的棗騮馬的骨頭做成的。難怪,“馬頭琴”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
“馬頭琴”琴箱上的框板多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紅木、桑木等制成,琴箱正反兩面蒙以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繪有彩色的民族圖案。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頭琴發(fā)出的聲音甘美動聽,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有人曾經(jīng)說過:“對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曲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p>
如果你有機會到內蒙古旅游,那么一定要注意蒙古族的禮俗哦!
到牧民家做客,一般不要貿然進入“蒙古包”。內蒙古人喜歡養(yǎng)狗,因為狗不僅能保護畜群,還能傳遞信息。當主人知道有客人拜訪,會出來迎接的。
蒙古族是一個十分好客的民族,凡是來到家里的都是客人。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一律會用茶食招待。到牧民家做客,主人躬身敬奶茶時,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茶,也不能挽著袖子去接茶。
走出“蒙古包”之后,注意不要立即上車或上馬。要步行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之后再上車或上馬。
在蒙古族,一向有“可以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看來蒙古族是非常喜歡喝奶茶的。原來,他們飲用的茶可不是一般的茶,而是含有豐富營養(yǎng)的奶茶。這樣的奶茶是用磚茶和牛奶煮成的,也可以加適量的食鹽或食糖。這當然要根據(jù)各人的口味而定了。
其實,蒙古人飲用奶茶有著悠久的歷史,現(xiàn)在仍然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并習慣用奶茶款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