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新 張曉鳳
月相主要有四個階段:新月,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月相的每個階段大概相隔一周,通常日歷上會有標記。月球是最早進入人類文明的天體,“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句話提到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從新月到滿月期間,月亮在夜晚的大小看起來越來越大。變得越來越大的階段出現(xiàn)在下午和傍晚,而變得越來越小的階段出現(xiàn)在深夜和清晨。
大約4.9萬年前,一顆直徑為40米、重達幾十萬噸、下落速度達6.4萬公里的鐵隕星,撞擊到現(xiàn)今美國亞利桑那州弗萊格斯塔夫東部的沙漠里。這次撞擊所產生的威力相當于2000萬噸炸藥爆炸的威力,由此產生了直徑為1.6公里、深175米、邊緣比周圍平原高出45米的隕石坑。
如果撞擊發(fā)生在世界其他部分,例如森林或海洋,經歷4.9萬年后將不會留下可辨認的痕跡。通常而言,地球的陸地平均1000年經受一次這樣大的撞擊,而陸地上每發(fā)生一次撞擊,海洋中就會發(fā)生兩次。
1903年,這個隕石坑改名為“巴林格隕石坑”,這個名字取自礦業(yè)工程師丹尼爾·巴林格。在20世紀初,巴林格最先指出它是隕星撞擊所造成,比人們普遍接受這一觀點早50多年。今天“巴林格隕石坑”已經成為世界最有名的旅游勝地。
公元前2.8萬年,在法國布朗夏爾附近的天文愛好者們在動物骨骼上留下了記錄月球月相的痕跡。那時,很多關于時間的記錄和追蹤,都是通過月亮的規(guī)律性變化來體現(xiàn)的。
在非洲中心地區(qū),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黑骨頭(Ishango Bone:伊塞伍德骨)上面也刻有一些符號,符號代表數字,似乎是每月循環(huán)跟蹤月相的標志。今天,科學家確認這種黑骨頭也是一種早期的史前“陰歷”。
1940年,法國韋澤爾峽谷的四個兒童帶著狗在追捉野兔,突然野兔和狗都消失了。孩子們這才發(fā)現(xiàn)兔和狗跑進一個山洞,就是著名的拉斯科洞,今天人們也稱它為“史前的盧浮宮”。
四個兒童進入洞里,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不規(guī)則形狀的圓廳畫廊,圓廳頂部畫有65頭大型動物形象,野馬、野牛、鹿從2米到3米長,還有4頭公牛,最長的約5米以上。后來,經過專家鑒定確認這是公元前1.4萬年繪畫,其中的畫面也畫出了月相,這是最古老的月歷之一。
公元前4236年,埃及人創(chuàng)造了一年365天公歷,并且將一晝夜劃分成24小時。當時埃及人依靠尼羅河生存,所以尼羅河就是埃及人的命根子,但是尼羅河每年都泛濫,并且成周期性地泛濫。為了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他們把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這之后,再過60天左右就是尼羅河泛濫的時候。
最初的公歷設為一年360天,后來改為一年365天,由于公歷是觀測天狼星確定出來的,所以公歷也被稱為“天狼星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泛濫和農業(yè)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分別為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金字形神塔是古代蘇美爾人建造的廟宇,一般都建在高地上,也是蘇美爾人神祇崇拜的象征性建筑物。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地區(qū)的天文學家在金字形神塔的頂端設立天文臺,觀測夜晚的天空。
公元前3200年,愛爾蘭的新格蘭奇建造了一種稱為新石器時代的墳墓,這種墳墓直徑約80米、高約10米。這種墳墓的通道恰好與太陽對準,使得冬至那天,即冬天的第一天,太陽光線從通道照射進去,可以照亮墳墓里的后壁。這也是人類首次建造的太陽觀測臺。
“長歷法”是南美的瑪雅人創(chuàng)造的,也稱為瑪雅歷法。這種歷法把最初的計算時間一直追溯到瑪雅文化的起源時間,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 在瑪雅歷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個輪回,即5125.37年。從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起,到2012年冬至,正好是1872000天,就意味著一個時代的時間結束了,即完成了5125.37年的一個輪回。由此可見,關于網絡上流傳的瑪雅預言2012年冬至是世界末日的觀點是錯誤的,而正確的觀點是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那一天是瑪雅歷法中重新計時的“零天”,表示一個輪回結束,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而并非指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