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蘇
天家最無情,似乎已成公論,唐太宗李世民一直被認(rèn)為是其中代表。公元626年7月2日,長安城發(fā)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兩人諸子,隨后唐高祖李淵召立李世民為太子,李淵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但縱然如弒兄殺弟的李世民這樣的人物,對兒女也多有憐愛之情。在“二十四史”之中的《新唐書·列傳第八》中,曾有一篇有關(guān)李世民的第19個女兒晉陽公主的小傳,就表現(xiàn)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太宗皇帝。
晉陽公主,名明達(dá),是長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一生最受李世民寵愛,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時,晉陽公主年僅兩歲。當(dāng)時在李世民諸子女中,時封晉王的李治和晉陽公主最小,由李世民帶在身邊親自撫養(yǎng)。晉陽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由皇帝親自撫養(yǎng)的公主。
李世民對這位公主的寵愛從其封號“晉陽”就可以看出。唐朝大多數(shù)公主都是以地名為封號的,如襄陽公主、平陽公主等。但“晉陽”對初唐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舊唐書·地理志》中記載,晉陽是李唐龍興之地,高祖李淵曾言:“朕起義晉陽,遂登皇極?!崩钍烂裼H歷隋亂,起兵反隋,視晉陽為大唐根基之所在,將女兒封號晉陽,可見對愛女的重視。且據(jù)史書記載,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實封一般只在出嫁時才能得到,但晉陽公主小時候就有了實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號,以寵重之”,說的就是晉陽這樣的公主。
晉陽公主性格溫婉,李世民常將她抱在懷里批閱奏章。長大后,晉陽公主繼承了父親的嗜好,酷愛書法。她最喜歡臨摹父親的“飛白書”,最后甚至達(dá)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連大臣們都看不出來。李世民脾氣剛烈,每遇被大臣觸怒時,晉陽公主必看著父親的臉色“合宜時為之緩頰”,朝臣也多受其惠,因此都喜愛這位小公主。而且,唐太宗外出巡幸時都會帶上晉陽公主,每次經(jīng)過長孫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會告訴女兒,公主聽后,總是不勝哀傷。
晉王李治和晉陽公主關(guān)系密切。他每次出宮去,晉陽公主都要一直送到虔化門,流淚作別。李治成年,開始穿朝服上朝,公主哭泣著說:“哥哥現(xiàn)在也要和大臣們一樣,不能再留在宮中了嗎?”這個聰慧的女孩兒,很是明白兄長再不能如以前一般,和自己在一起嬉笑游戲了。李世民見此景,也為之流淚。
晉陽公主死時年僅12歲。李世民因此一個多月飲食無常,沉浸于哀傷之中,消瘦了許多。群臣勸慰,李世民說:“我怎會不知道如此悲傷沒有意義呢?只是不能自禁而已,也是沒有辦法啊!”他下詔給有關(guān)官員,用公主平日用度所剩的錢,在其墓旁修建佛祠以作紀(jì)念。
北宋的莊綽在《雞肋編》中寫道,太宗曾見大臣長孫順德因喪女而生病,認(rèn)為他沒有男子氣概,還嘲笑他說:“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何足恤。”而到了自己身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完全忘了“無剛氣”之語??梢姡藭r的李世民已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愛女的普通父親而已?!缎绿茣分袝x陽公主的小傳不過200字,其中“涕”“泣”字出現(xiàn)了三次,兩次是公主泣,一次是太宗為公主泣。古文講,有淚無聲謂之泣,都是傷心到了極點。
李世民給晉陽公主起的乳名是“兕子”(兕音同四)。太宗的子女乳名記入史冊的,也只有李治(乳名“雉奴”)和晉陽?!百睢痹诠盼闹斜徽J(rèn)為是與犀牛同類的另一種動物。根據(jù)山海經(jīng)中的說法,兕的出產(chǎn)地在湖南東南,大約廣東、福建等地,體形與牛相仿,十分兇猛壯碩,且有獨角。李世民為女兒取“兕”為小名,必是出自愛女之心,希冀她能夠遠(yuǎn)離一切不測和疾病,像兕一樣頑強、健康地成長。
又或許是晉陽自幼失去母親,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作為父親,李世民希望她能夠如同小犀牛一樣強健吧。由此可見,對女兒身體康健的希望比他對女兒容貌德行的希望更為強烈。民間還有一個說法是,將名字起得賤一些,閻王的生死簿上是不好意思寫上的,或許李世民也有此心。此時的李世民,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天子地位。
論唐太宗的政績,他無愧乎千古一帝,但近代儒家學(xué)者“厚黑教主”李宗吾則認(rèn)為,李世民的人格達(dá)到了厚黑學(xué)的極致。理由就是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長建成、弟弟元吉,還逼迫李淵退位,之后又粉飾史書,所以他以為李世民可謂厚黑到極點,才得以獨掌霸業(yè)。但也有人認(rèn)為,李宗吾的厚黑之說,終是有點書生氣。李世民祖上被認(rèn)為是胡化嚴(yán)重的漢人,或是漢化嚴(yán)重的鮮卑人,李唐王室因此帶有強烈的游牧民族傳統(tǒng)。草原各族,以狼為圖騰,從冒頓單于鳴鏑殺父開始,并不認(rèn)為兄弟相殘是大逆不道的。他們推行的是原始的“達(dá)爾文主義”,以戰(zhàn)死為吉利,子繼父妾也是常理。所謂的兄友弟恭,是儒家的教誨,用此理要求李世民,根本文不對題。甚至從這個角度說,如今看來的唐朝上層的所謂“倫理混亂”,在唐人看來,或許也如同人要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當(dāng)然這樣的解讀也未必正確。
李世民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不僅表現(xiàn)在對待女兒上,《舊唐書》中還曾記載了李世民同其妹妹丹陽公主的一段故事。丹陽公主嫁給了猛將薛萬徹,但薛萬徹為人粗魯,丹陽公主羞于與之同席,夫妻感情有了問題。太宗知道后,為了給妹妹調(diào)解家庭矛盾,于是召集了公主駙馬們饕餮,席間故意用自己的寶刀為賭注讓駙馬們比武,并暗中示意大家輸給薛萬徹。結(jié)果寶刀落入薛萬徹之手,丹陽公主這才覺得夫婿也是個大英雄,讓自己很有面子,于是“喜,命同載以歸”。
在丹陽公主面前,太宗就是一個有情的兄長,在晉陽公主面前,則是一個有愛的父親。這些和渭水橋嚇退突厥十萬精騎的機(jī)變、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的善于權(quán)謀一樣,同為李世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