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寧
平面向量融數、形于一體,具有幾何與代數的“雙重身份”,它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有著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下面匯集了求解向量問題中的種種錯誤,并剖析其原因,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例 1下列四個命題,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為( )。
A.1 B.2
C.3 D.4
錯解:四個命題都正確,應選D。
剖析:根據向量數量積的概念,可知0·a應是一個實數0,0·a應是一個向量0,①正確,②錯誤。由向量的減法運算法則和向量共線的意義,可知③正確。由 a·b =a ·b cosθ ,可知當θ=0或θ=π時,a·b =a ·b成立,④錯誤。應選B。
警示:求解有關向量問題,一定要注意向量的本質屬性,分清特殊情況和一般成立的關系,注意零向量和實數0的區(qū)別。
變式訓練1: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a∥b,b∥c?a∥c
B.若a與b互為相反向量,則a+b=0
C.平面向量a,b平行的充要條件是存在不全為0的實數λ1,λ2,使得λ1a+λ2b=0
D.若a與b互為相反向量,則a≠b
提示:當b=0時,A錯誤?;橄喾聪蛄康暮蜑榱阆蛄慷皇菍崝?,B錯誤。當a=0時,其相反向量也是0,此時a=b,D錯誤。應選C。
例 2在△ABC中,a=5,b=8,C=60°,則的值為( )。
警示:利用向量可以平移的特點,將兩個向量平移為共起點的兩個向量,再求兩個向量的夾角。兩個向量a與b的夾角公式為量a與b的夾角。
變式訓練2:若非零向量a,b滿足|a|=,且 (a - b)⊥ (3a +2b),則向量a與b夾角的正弦值為( )。
例 3已知向量a,b的夾角為45°,且b在a方向上的投影等于( )。
剖析:上述解法忽視了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的意義,錯解求的是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
故向量b在a方向上的投影等于
警示:若向量a=(x1,y1),b=(x2,y2),〈a,b〉=θ,則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為問題的兩個注意點:①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是有序的;②向量a在b方向上的投影是一個數量,可正,可負,可為零。
變式訓練3:已知點A(-1,1),B(1,2),C(-2,-1),D(3,4),則向量AB→在CD→方向上的投影為( )。
例 4已知a,b都是非零向量,且向量a+3b與7a-5b垂直,向量a-4b與7a-2b垂直,求向量a與b的夾角。
錯解:由題意可得方程組:
由2a-b=0,可知a與b同向,故向量a與b的夾角為0°。
剖析:對于實數a,b,若a b=0,則a=0或b=0,但對于向量a,b,若滿足a·b=0,則不一定有a=0或b=0,因為a·b=|a|·|b|cosθ與θ有關,當θ=90°時,a·b=0恒成立,此時a,b均可以不為0。
把b2=2a·b代入7a2+16a·b-15b2=0,得a2=2a·b。
故a2=b2=2a·b,則cos〈a,b〉=可得〈a,b〉=60°,即向量a與b的夾角為60°。
警示:向量的數量積運算不滿足結合律,也不滿足消去律,解題時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變式訓練4:以下四個命題,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為( )。
① (a · b)·c=a·(b · c);②|a+b|≤a +b;③ (a - b)·c=a·c-b·c;④如果a·b=a·c,且a≠0,那么向量b,c在a方向上的投影相等。
A.1 B.2
C.3 D.4
提示:向量的數量積的運算不滿足結合律,①錯誤。由向量幾何運算的意義及平行四邊形法則,可知②正確。由向量的運算法則,可知③正確。a·b=a·c,說明b,c在a方向上的投影相等,④正確。應選B。
例 5已知a=(2,1),b=(λ,1),λ∈R,a與b的夾角為θ。若θ為銳角,則λ的取值范圍是( )。
剖析:上述解法忽視了向量的夾角與向量的數量積的關系。當θ為銳角時,應滿足0<cosθ<1,而錯解中沒有排除cosθ=1,即兩向量共線且同向的情況。
警示:一般地,向量a,b為非零向量,a與b的夾角為θ,則〈a,b〉為銳角?a·b>0為鈍角?a·b<0且a與b不共線?
變式訓練5:已知a=(1,2),b=(1,1),且a與a+λ b的夾角為銳角,則實數λ的取值范圍為( )。
提示:由題意得a·(a+λ b)>0,且a與a+λ b的夾角不等于0°。
例 6已知同一平面上的向量a,b,c兩兩所成的角相等,且|a|=1,|b|=2,|c|=3,求向量a+b+c的長度。
錯解:易知a,b,c均為非零向量。
設a,b,c所成的角均為θ,則3θ=360°,即θ=120°。
所以a·b=|a|·|b|cos 120°=-1。
同理可得,b·c=-3,c·a=-。
由|a+b+c|2=a2+b2+c2+2a·b+2b·c+2c·a=3,可得|a+b+c|=。
剖析:上述解法是把a,b,c看成非共線向量求解的,而當a,b,c共線且同向時,它們所成的角都相等且等于0°,也符合題意。
當向量a,b,c共線且同向時,它們所成的角均為0°,這時|a+b+c|=|a|+|b|+|c|=6;
當向量a,b,c不共線時,由錯解可知|a+b+c|=。
綜上所述,向量a+b+c的長度為6或
警示:求解共線向量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向量 的 方 向。 若(λ,μ 為常數),則A,B,C三點共線的充要條件是λ+μ=1。
變式訓練6:如圖1,在△ABC中,AD=DB,AE=EC,CD與BE交于點F,已知=x a+y b,則(x,y)為( )。
圖1
例 7設O是平面上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點P滿足P的軌跡一定經過△ABC的( )。
A.外心 B.內心
C.重心 D.垂心
錯解:應選A或C或D。
剖析:上述解法忽視了共起點的兩個單位向量的和向量為其角平分線,而△ABC的角平分線的交點為內心,題設中的動點P 滿點P的軌跡一定經過△ABC的內心。應選B。
警示:由兩個單位向量的和向量以及向量共線的條件可得:若P經過△ABC的內心。
變式訓練7:已知△ABC的三個內角A,B,C所對邊的長分別為a,b,c,M 為該三角形所在平面內的一點,若a=0,則點M是△ABC的( )。
A.內心 B.重心
C.垂心 D.外心
提示:如圖2,延長CM 交AB于點D。
圖2
由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定理的逆定理可得CD為∠ACB的平分線。
同理可證,AM、BM 的延長線也是角平分線。
故M是△ABC的內心。應選A。
例8已知O是平面上的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點P滿足λ∈(0,+∞),則動點P 的軌跡一定經過△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內心
A.垂心 B.重心
C.內心 D.外心
故點O是△ABC的垂心。應選A。
例 9已知O是平面上的一定點,A,B,C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點,動點P滿足λ∈(0,+∞),則動點P 的軌跡一定經過△ABC的( )。
A.外心 B.內心
C.重心 D.垂心
錯解:應選B或C或D。
A.外心 B.內心
C.重心 D.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