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宇堅
(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
中國工程學會巴哈大賽(BAJA SAE CHINA,簡稱BSC),是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舉辦,國內(nèi)外大學生與職業(yè)院校學生團隊共同參與的國際性賽事,它有一系列測試賽車極限項目。賽車要求必須能夠穿越崎嶇地形,包括崎嶇不平的路或陡峭的山坡,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保護駕駛員的安全。來自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的“交通行者”巴哈車隊15位隊員以及2位指導老師組成的團隊,參加了2017年在8月中旬和下旬2站賽,首站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終站湖北襄陽??紤]到賽道情況,選用在巴哈比賽中最常見的CVT作為變速器,要完成一組減速器的設計,進行分組,大部分結(jié)構(gòu)設計由學生完成,其中的齒輪疲勞強度是整個減速箱的關鍵,針對這些因素就減速器初級齒輪疲勞強度校核。最終得到適合巴哈賽車要求的減速箱。
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是設計和制造巴哈賽車,滿足客戶和相關利益者的需求。具體要求如下:減速器使用為3年,它能供客戶在假日空閑時,駕駛著巴哈車體驗越野。
設計一個傳動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發(fā)動機、CVT、減速箱,主要設計是其減速箱,減速箱要與一個10馬力的發(fā)動機以及一款傳動比變化范圍為0.46~3的CVT匹配,該傳動系統(tǒng)要驅(qū)動一個重量為175 kg的車進行全地形越野,目標是最高車速為60 km/h[1]。
該傳動系統(tǒng)里減速箱設計最終要符合目標和比賽規(guī)則,比賽要求巴哈賽車將采用百利通M20發(fā)動機,發(fā)動機為10馬力,具體參數(shù)如圖1和圖2。
無級變速器則是皮帶傳動,它具有最低傳動比0.43和最高傳動比3,它的傳動比與發(fā)動機轉(zhuǎn)速關系為圖3。
圖1 發(fā)動機凈功率曲線圖
圖2 發(fā)動機扭矩曲線圖
圖3 CVT傳動比與發(fā)動機轉(zhuǎn)速關系曲線圖
經(jīng)過實測,發(fā)動機轉(zhuǎn)速在負荷運轉(zhuǎn)時最高轉(zhuǎn)速n為3 600 r/min,這時發(fā)動機輸出的功率P對照上表為7.5 kW,CVT在3 600 r/min時的傳動比i1為0.5,減速器第一級傳動比i2經(jīng)過計算為3.5。
(注:CVT由于是皮帶傳動,按照經(jīng)驗來說其功率轉(zhuǎn)換效率μ為0.96%,減速器為齒輪傳動,齒輪精度等級為7級,因此轉(zhuǎn)換效率為98%)
按照以上數(shù)值開始設計及校核齒輪疲勞強度。
(1)基本參數(shù)
①齒輪1功率P1=P·μ=7.2 kW
②齒輪1轉(zhuǎn)速n1=n i1=7 200 r/min
③齒輪1轉(zhuǎn)矩T1=9.55×106×P1n1=9 550 N·mm
(2)選定齒輪材料、處理工藝及精度等級(見表1)
(3)初步設計齒輪主要尺寸
①齒數(shù)
設計齒數(shù)Z=18,Z=iZ=63,i=u==3.5
121111
(u1為實際傳動比)
②齒寬系數(shù)φd
齒寬系數(shù)選取范圍一般為0.2~1.2,選取φd=0.6
③載荷系數(shù)K
Ⅰ使用系數(shù)KA:
KA=2(單缸內(nèi)燃機;工作特性為中等沖擊),
Ⅱ動載荷系數(shù)KV=1.08,
Ⅲ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KFβ:預估齒寬b=40 mm,KHβ=1.171,b/h=6,KFβ=1.13,
Ⅳ齒間載荷分配系數(shù)KFα=KHα=1.0,
最終動載荷系數(shù)K=KAKVKFβKFα=2.53。
表1 齒輪材料、處理工藝及精度等級
④齒形系數(shù)YFα與應力修正系數(shù)YSα
由于齒輪齒數(shù)Z1=18,Z2=63,
因此YFα1=2.86,YFα2=2.29,YSα1=1.53,YSα2=1.73
⑤重合度系數(shù)Yε
⑥許用彎曲應力δFP1、δFP2
Ⅰ安全系數(shù)SF=1.25(按1%失效的概率考慮);
Ⅱ齒輪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選擇彎曲壽命系數(shù)、接觸壽命系數(shù);
齒輪1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1=60n1ktn=1.617×109;
(注:k為齒輪轉(zhuǎn)一周時同側(cè)齒面的嚙合次數(shù),定為1次;tn為齒輪工作壽命時間,前面定了使用時間為3年,每年52周,每周2天,每天12小時,單位為小時)
齒輪2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N2==4.62×108。
按照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選擇以下系數(shù):Ⅲ實驗齒輪應力修正系數(shù)YST=2.0;Ⅳ預設彎曲疲勞尺寸系數(shù)YX=1.0。
(4)計算齒輪主要尺寸
①計算模數(shù)
按照GB/T 1357~1987選取mn=2
②計算尺寸
Ⅰ中心距:a=mn(Z1+Z2)=162 mm
Ⅱ分度圓直徑:d1=mnZ1=36 mm d2=mnZ2=126 mm
Ⅲ齒寬:b=φdd1=21.6 mm
當小齒輪齒寬為比計算值大4 mm,
小齒輪齒寬b1=27 mm,大齒輪齒寬b2=22 mm,
齒寬系數(shù)φ==0.61取0.6。
(5)校核齒輪疲勞強度
①校核齒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確定實際齒面齒根載荷系數(shù)K齒根
Ⅰ按φd=0.6,b=22 mm,∴KHβ=1.17(不變)
Ⅲ齒輪寬高比為b/h=b/(2.25 mn)=4.89,
∴KFβ=1.15(增大)
ⅣKA=2.0(不變)
Ⅴ KHα=KFα=1.0 (不變)
齒輪1齒面壓力Ft=2T1d1=530.6 N
得到實際齒輪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②校核齒輪齒面接觸疲勞強度
確定各系數(shù)如下:
Ⅰ材料彈性系數(shù)ZE=189.8 MPA;
Ⅱ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ZH=2.5;
Ⅲ重合度系數(shù)Zε=0.988;
Ⅳ工作硬化系數(shù)ZW=1;
Ⅴ尺寸系數(shù)Zx=1;
Ⅵ安全系數(shù)SH=1.05。
齒輪齒面許用接觸應力計算:
選取δHP=δHP1=1 257 MPa。
得到實際齒輪齒面接觸疲勞強度:
(注:+[2]《機械設計》上面算式中的系數(shù)大多數(shù)參考了《機械設計》里第9章9.8-9.9章圓柱齒輪強度計算的表格,具體看參考文獻)
得出齒輪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表2 齒輪數(shù)據(jù)表
(1)軟件建模
建立如圖4所示模型。
圖4 SolidWorks建模
(2)整體裝配
CVT與減速箱裝配圖如圖5。發(fā)動機與減速箱裝配圖如圖6。
圖5 CVT與減速箱裝配圖
圖6 發(fā)動機與減速箱裝配圖
(3)成品調(diào)試
成品調(diào)試情況如圖7。
圖7 磨合測試
(4)實車測試
實車測試情況如圖8。
圖8 實車測試
2月份開始對賽車進行設計,5月份開始制造,賽車于6月中旬下地,在經(jīng)過一些安全測試(如制動測試、5秒逃生、車手裝備、賽車安全裝備等等)后,進行了為期25天的連續(xù)測試。分析與測試清單見表3。
賽車在日常訓練中,過滾木、駝峰、亂石堆等等障礙沒有任何異響,在爬坡道角度為30h,長約100 m的坡時也非常輕松,按照組委會提供的賽道圖進行仿造以此來測試,賽車連續(xù)經(jīng)過4小時的不間斷測試也沒有異響以及其他問題。
表3 分析與測試清單
團隊花費了一整個學期,完成了巴哈賽車的設計與制造。在完成齒輪設計指導,開始加工時也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通過借助企業(yè)的指導和幫助,使設計的減速器能順利達到預期目標。最終通過整個減速器的測試和試驗基本能滿足巴哈賽車相關要求,減速器綜合性能上與現(xiàn)在市面上專為巴哈賽車配套的減速箱不相上下,達到了預期的設計目標。
[1]張宏慶,孟巖,陳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規(guī)則(2017年)[Z].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17.
[2]吳克堅,于曉紅,錢瑞明.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鄒青.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9
[4]羅伯特·諾頓.機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5]吳宗澤.機械設計師手冊上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1
[6]王德倫,馬雅麗.機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