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中心衛(wèi)生院普外科,山東濟南 250308
腱鞘囊腫是指發(fā)生在四肢關節(jié)附近腱鞘內的囊性腫物,其成因主要是局部的結締組織營養(yǎng)不良導致,是中青年的常發(fā)病和多發(fā)病[1]。常見的治療方法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兩種,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費用高,容易產生疤痕,影響肌體美觀;非手術治療總有效率較低。該文主要探討小針刀對四肢淺表腱鞘囊腫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四肢腱鞘囊腫患者90例,經B超檢查并結合患者臨床特征全部確診為液性腱鞘囊腫,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書,自愿配合觀察治療。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其中男34例,女 11 例;年齡 19~57 歲,平均年齡(36.2±2.7)歲;病程 0.5~11 年,平均病程(6.7±1.4)年;對照組 45 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齡17~58歲,平均年齡(35.7±2.8)歲;病程 0.3~12 年,平均病程(6.3±1.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采用小針刀治療[2],進行常規(guī)局部消毒后,鋪無菌洞巾,對患者的囊腫部位進行局部麻醉,用三點標記法標出囊腫的中點、右側、左側三點,用以明確術中的進針位置。手術時,用大拇指與食指捏住囊腫腫塊,探明腫塊與周邊組織的連接關系后,用小針刀由中點開始緩慢刺入,針刀刺透皮膚刺破囊壁時會有落空感,而后繼續(xù)進刀,當觸到囊腫的發(fā)生組織時會感覺到有阻塞感。再以針刀分別縱切、橫切2~3刀破壞囊腫基底層的組織后向上稍微提刀,按“十”字方向將四周囊壁刺破后退刀,而后以指腹擠壓囊腫周圍,將囊腫內液體充分擠出直至囊腫消失,將黏液擦拭后對囊腫部位進行消炎止痛并進行包扎。3~5 d后查看患者恢復情況,如有治療不夠徹底的患者,再次進行針刀治療。
對照組采用手術摘除囊腫進行治療[3],具體方法為: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鋪無菌洞巾并進行局部麻醉,在囊腫部位的皮膚上延皮膚紋理切一條大于囊腫長度的切口,切開皮下組織后將囊腫塊連同與之相連肌腱一同切除,過程動作要輕,避免擠破囊腫塊造成黏液流出,而后對切口進行消毒、包扎。
依據(jù)WHO關于腱鞘囊腫的療效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無效3個標準。治愈:患處囊腫完全消失,患者無不適癥狀;有效:患處囊腫基本消失,患者偶爾有疼痛感,活動受限;無效:患者囊腫依然存在。總治療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結果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χ2檢驗,用[n(%)]表示,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腱鞘囊腫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常見于手指關節(jié)根部、腕關節(jié)處和足踝肌腱處,患病初期,患者會出現(xiàn)患處明顯的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囊腫壓迫到神經之后就會引發(fā)患者腕管或跗管的綜合病變。臨床治療中主要采取了手術和非手術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是指通過手術的方式,將腱鞘囊腫的腫塊直接摘除,手術創(chuàng)口大,出血量多,手術后復發(fā)率較高,且手術費用高,術后恢復過程中經常形成疤痕。非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針灸、藥物、激素進行治療,治療有效率低,治療副作用明顯,復發(fā)率較高。針刀治療是一種新興的腱鞘囊腫治療技術,它充分發(fā)揮了中西醫(yī)的特長,操作簡單,易于掌握[4]。通過對囊腫直接的刺穿切割、在囊腫患處直接注射消炎止痛藥物,進而達到徹底排除病邪,分離粘連組織,消炎抗菌的治療目的。通過刺透、擠壓排除囊腫液體,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營養(yǎng)快速達到患處,加快愈合;對囊腫位置基底層的切割能夠起到根治,減少復發(fā)幾率;對患處直接注射消炎止痛藥物可有效防止創(chuàng)口感染,減免術后的其他治療,有利于功能恢復。小針刀治療術創(chuàng)口小,不留疤痕,費用低,無不良反應,術后復發(fā)率低,適用于各類腱鞘囊腫患者的臨床治療。該次研究中,采用小針刀治療術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6.67%,術后1年回訪,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為6.67%,遠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7.78%,說明腱鞘囊腫的臨床治療中,小針刀治療術的治療效果要好于手術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小針刀治療四肢淺表腱鞘囊腫,治療總有效率高,術后復發(fā)率低,創(chuàng)口小且無禁忌癥,可以反復操作,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短,不易產生疤痕,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1] 鄭金保.71例腱鞘囊腫切除手術方法的探討[J].大家健康,2014,10(20):11-12.
[2] 賈丁山.腕背側腱鞘囊腫的小針刀治療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9):972-973.
[3] 潘沈淇,潘海濤,黃海.中醫(yī)小針刀與手術治療腕背側腱鞘囊腫效果比較[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5,22(8):47-48.
[4]徐僑,張麗瑾,劉方銘.針刀治療腱鞘囊腫瘀結型48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5,3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