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德·阿魯達 Tereza De Arruda
瀲滟:范勃個展
2017.9.14—2018.3.3
策展人:特雷莎·德·阿魯達
出品人:風景
展覽總監(jiān):基納(Kenna)
深圳e當代美術館
1范勃卡巴拉-夢像繪畫裝置370cm×150cm×150cm2015
范勃是一位跨界藝術家。他以各種適合自己的題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內心世界和不同社會角色的置換。展覽“瀲滟”是范勃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次拓展,也是其作品首次在深圳e當代美術館的完整呈現。
知覺是范勃藝術作品的主線。藝術家最初致力于通過描繪日常生活場景中具象的人體來表現人類的命題。作品發(fā)展經歷了抽象和觀念的漫長歷程,始終力圖表現不可見和不可觸及的人類內心世界。在本次展覽的作品中,藝術家沒有描繪具象的人體,而決意與人體內部世界建立更為密切的關系。他通過介入盲人這個非常敏感的少數群體以及盲文來實現這一過程。對于盲人來說,盲文與口語交流平行地構成這個群體與外部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范勃雖然不懂盲文,卻通過他的作品《世界》《病理切片》和《B2》創(chuàng)造了一個復雜的語義體系,帶來對這個少數群體的主觀微觀世界的一種沉浸體驗。盲人不能借助病理學意義上的視覺來觀察、感知和對外部世界做出反應,這似乎反而令他們得以重新發(fā)現和吸納強大的黑暗,免遭瑣碎生活的冗余視覺信息侵襲,并保持了內在世界令人意外的一些側面。
通過視覺藝術作品去再現、表達和回應看不見的東西似乎是藝術家的宿命。他們甚至要去復制和傳播盲人世界獨特的內省豐富性體驗。范勃承擔起這一責任,在早前的一次采訪中宣稱:“我對內心的探索永遠不會改變,但是,怎么表現出我的想法和取得的進展則取決于未知的力量?!睘楸敬握褂[創(chuàng)作的這些新作品是對看不見的知覺的延伸,仿佛煉金術士憑著感覺試驗一樣,顯現出那種未知的力量。這些探索成果也充分代表了結合新媒體資源的邏輯進程帶來的創(chuàng)作風格多元化趨勢。
3范勃Blooming2017
在這個前提下,范勃以現象學家的精神建立了兩組作品,分別指涉外部體驗和內部體驗。梅洛·龐蒂的著作《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對于藝術家格外重視這種二重性有一定的影響。該書的著名論點認為知覺在理解世界與參與世界過程中發(fā)揮著基礎性作用。范勃的作品《寓言》《考古報告》和《B2》系列用外在視覺影像來表現盲人的個人主觀感知世界。而通常來說,盲人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所認知的現實世界?!对⒀浴肥且粋€由一組盲人志愿者參與的互動作品。參與者被要求根據自己對形態(tài)、形狀、結構和細節(jié)的感知來形容一棵樹。互動的結果是,每個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感知方式觀察和體驗外部世界,對樹的樣子進行了獨特的表達。每個人的反應都是個體化的,以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現實觀念表達出對一棵看不見但感覺得到的樹的個人印象與觀點?!犊脊艌蟾妗酚蓡」饫z不銹鋼和玻璃結構的書架構成主體,充滿信息的盲文書置于其上。空間周圍是盲人生活的截影,在呈現內容的同時,欲通過整體的呈現方式主觀處理觀眾情緒的漫溢:書架的主體性和中心位置使視線和信息獲得了集中。盲人接觸到這個作品時只會感到置身于一個普通書架前面,而體驗不到復雜的空間感。作品《B2》系列則帶有玩味意義地利用盲文的凸點。凸點被放置在畫布或其他影像介質上,暗喻著一種秘密的語言。范勃進而用放大的藥片制作盲文凸點,似乎在表示藥片能夠治愈疾病,卻無法治愈失明。視覺的內涵必須進一步擴大甚至應被知覺取而代之。
4范勃大切片紙本綜合材料400cm×280cm2017
《凝視》《呼吸》《Blooming》等作品強調了內部體驗?!赌暋吩噲D通過高科技醫(yī)療儀器捕捉人體信息。范勃利用新媒介向觀眾傳遞“看不見的內部世界”的體驗?!逗粑芬彩且患?0個志愿者(5個盲人和5個正常人)血管造影構成的互動作品。素材被加工成十個視頻,并調整了時間軸產生時間失真效果。觀眾得知視頻來自盲人和非盲人兩組人群時,自然而然地試圖辨別每個樣本屬于哪一群體,而這種反應只是信息不對稱社會加之于普通人觀念中的俗套烏托邦想象而已。《Blooming》看似一股噴涌的泉水,實際上是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動態(tài)造影的截圖。這件充滿動感的作品并未著意展示個體的疾病甚至其所處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觀眾了解到影像實際的來源后,會嘗試尋找其中體現疾病與痛苦的痕跡。
范勃通過藝術作品清晰地說明了知覺作為一種感覺即是現實存在又非常抽象的特性。他借助外部或知覺系統(tǒng)賦予內部感知以可視化呈現,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描述身體之外的世界。這種體驗的頂點或許是內部和外部知覺混合作用,揭示身體內部的真實情景和那些感知的源頭本質所帶來的挑戰(zhàn)。幸運的是,當代藝術和藝術家對其聰明才智和專業(yè)能力有清醒的認識。正如范勃所說:“這些創(chuàng)作中,我并沒有投射過多以往創(chuàng)作的經驗,或說符號,而是更接近于建立一個實驗的機制,形成一個多重的實驗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