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山東省膠州市第七中學優(yōu)秀教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島市文聯(lián)簽約作家。近二百萬字作品散見于 《人民文學》 《中國作家》 《詩刊》《北京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雜志。獲得教育界最高文學榮譽“葉圣陶教師文學獎”以及孫犁散文獎、老舍散文獎、林語堂散文獎等獎項,出版散文集《空碗朝天》《歲月流歌》、詩集《山坡羊》,作品多次入選考試試題和各種年度選本。近年來著力研究學生作文寫作,舉辦多場閱讀寫作公益講座,帶領的小作家社團的學生們取得了很好的寫作成績。
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廩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名 師 賞 析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農耕史,古詩中有大量關注農業(yè)的作品,這些接地氣的詩是我們今天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白居易、孟浩然、王維、韋應物、范成大等都有著名的田園詩作,他們對農事的書寫既有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也有辛苦的勞動場面,更有因此引發(fā)的深思。
陶淵明辭官歸隱,寫了大量的田園農事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具體而鮮活,是為數不多的職業(yè)農民對農事的具體真實描寫;“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是翁卷在畫中忙碌的農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這是聶夷中悲愴呼號著的農家。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關注民間生活,他有大量關于鄉(xiāng)村底層生活的詩歌?!队^刈麥》是白居易寫麥收的詩,身處優(yōu)越生活中的他,卻能詳盡地描述農業(yè)勞動的辛苦和對農民的悲憫,可貴的是對自己的食官之祿,得民供養(yǎng)有深深的慚愧和自責?!白阏羰钔翚?,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是最直接的勞動書寫,筆下的婦姑、童稚、丁壯,抱子的貧婦都在忙碌,在農家,沒有閑月,在五月,更沒有閑人。不像現(xiàn)在,一臺聯(lián)合收割機就把麥收輕而易舉地結束了。時代的發(fā)展結束了勞動人民的苦難。
無獨有偶,唐朝韋應物的《觀田家》與白居易的詩好似一對孿生子,氣氛上平緩些,但末尾一樣諷喻徭役和賦稅,以及對碌碌無為得民生供養(yǎng)的官僚們進行譏諷。
沉重的賦稅是古代農民身上的一座大山,困苦不是因為懶惰,也不是因為天災,而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這些古詩不僅讓我們看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勞作辛苦,還有農民因賦稅枷鎖而發(fā)出的呼號,這些民間疾苦在詩人的筆下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