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鵬 高 賀 孫祥龍
(東北林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道路交通標志是以顏色、形狀、字符、圖形等向道路使用者傳遞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設施[1]。交通標志應結合道路及交通情況設置。通過交通標志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和引導,使道路使用者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促進交通暢通和行車安全[2]。交通標志有多種類型,可用各種方式區(qū)分為:主要標志和輔助標志;可動式標志和固定式標志;照明標志、發(fā)光標志和反光標志[3]。
道路警示標志是設置在主路上用以警示車輛駕駛人謹慎慢行,注意支路橫向來車。目前的道路警示標志一般由鋁合金板制成,白天光線較好的情況下清晰可見,但夜間或雨霧天氣時光線較暗的情況下,無法發(fā)揮其警示作用。由于鋁合金板材料具有回收價值,鋁合金板制成的道路警示標志經常被盜。道路警示標志被盜不僅影響交通信息的正常供給,降低道路服務水平,而且可能因信息缺乏誘發(fā)交通事故。因此,急需一種新型道路的警示標志。
現(xiàn)有的道路警示標志版面尺寸1 200 mm×600 mm,標志板采用3 mm厚的鋁合金板制作。版面為紅底白圖形,反光膜采用Ⅴ類。
為了了解駕駛員對道路警示標志的看法,進行了問卷調查。一般的調查問卷方法主要有郵政問卷調查、送發(fā)問卷調查、訪問問卷調查和電話問卷調查[4]。本文釆取實地調查的方式,實地調查得到的問卷真實性較高,回收率較高,有效問卷較多[5]。調查地點選取在東北林業(yè)大學周邊的一些洗車場,等待洗車的駕駛員較多,方便調查的進行。調查對象主要為駕齡在1年以上、經常開車的駕駛員,調查內容主要為對駕駛員道路警示標志的了解情況和建議。調查時間為2017年6月~2017年10月。統(tǒng)計回收問卷共計350份,有效問卷125份,有效率為35.7%。有效問卷指的是駕駛員曾經看到過道路警示標志。關于道路警示標志存在的不足,43份問卷提出光線較暗時標志難以辨識,占有效問卷的34.4%;29份問卷提出道路警示標志有被盜的情況,占有效問卷的23.2%。其他問題還有標志牌尺寸太小、立柱太低等,但是都沒有超過有效問卷的10%。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現(xiàn)有道路警示標志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光線較暗時標志難以辨識,一個是容易被盜。
新型道路警示標志正面圖見圖1,新型道路警示標志反面圖見圖2,新型道路警示標志電路圖見圖3。
新型道路警示標志包括太陽能板1,標志牌本體2,若干白色LED燈3,矩形警示標4,3M反光膜5,立柱6,螺栓組件7,滑動槽8,配電箱9,光線檢測器10和轉動座11。
標志牌本體2的正面設置有矩形警示標4,矩形警示標4的邊沿處安裝有若干白色LED燈3,當光線檢測器10檢測到光線暗時,配電箱9為若干白色LED燈3供電,配電箱9安裝在標志牌本體2的反面;光線檢測器10安裝在配電箱9的外表面。
太陽能板1安裝在立柱6的頂部,配電箱9內設有蓄電池91和控制器92,太陽能板1的電能信號輸出端與蓄電池91的電能信號輸入端連接,光線檢測器10的光線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器92的光線信號輸入端連接,蓄電池91的供電信號輸出端與控制器92的供電信號輸入端連接,控制器92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白色LED燈3的控制信號輸入端連接。
標志牌本體2的背面安裝有多個滑動槽8,所述標志牌本體2通過螺栓組件7和滑動槽8設置在立柱6上。本實施方式的標志牌本體2采用PVC發(fā)泡板制成。
矩形警示標4表面覆蓋白色3M反光膜,作為矩形警示標4背景的標志牌本體2上覆蓋紅色3M反光膜。
轉動座11底端用于固定在道路邊的地面上,立柱6的底端安裝在轉動座11的轉動端,且該轉動端需要人為轉動。
太陽能板1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存入蓄電池91,為白色LED燈3、控制器92供電,光線檢測器10將檢測到的光線信號發(fā)送至控制器92,夜間或雨霧天氣時光線較暗的情況下,控制器92控制白色LED燈3亮起。同時本實施方式還設置了轉動座11,人為轉動轉動座11的轉動端,可以帶動立柱6轉動,進而調整矩形警示標4的方向。
本文提供了一種新型道路警示標志的詳細設計方案。本設計的有益效果在于,新型道路警示標志通過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不需通過外界電網(wǎng)支持,不受空間地域限制,既方便又節(jié)能。夜間或雨霧天氣時光線較暗的情況下,LED燈自動點亮,LED燈和3M反光膜配合,提高標志牌的可見度。采用PVC發(fā)泡板標志牌本體,比采用鋁合金標志牌本體成本低30%以上,PVC發(fā)泡板為不可回收物資,可以解決鋁合金標志牌容易被盜的問題。該道路警示標志適用于遠離市區(qū)的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
參考文獻:
[1] 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S].
[2] 戴冀峰,馬健霄,張瑾帆.交通工程概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3] 梁國華.交通工程設施設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4] 曹亞康.VMS誘導信息下駕駛員路徑選擇行為理論分析與仿真建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
[5] 曹亞康.VMS下駕駛員路徑選擇行為分析與建模[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6,34(6):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