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 薛清文
(1陜西省山陽縣林業(yè)站 陜西 山陽 726400;2陜西省山陽縣天竺山國有林場 陜西 山陽 726400)
烏桕毒蛾屬鱗翅目毒蛾科,是油桐主要害蟲之一,主要為害油桐、烏桕、櫟、楊等。以幼蟲取食葉片,亦能啃食嫩枝皮層和果皮,輕者影響生長和減少結實量,重者枯死。筆者進行了烏桕毒蛾生物學特性及防治試驗,現總結如后。
成蟲:雌蟲體長13~15mm,雄蟲體長9~11mm,體密被橙黃色絨毛,觸角羽毛狀。卵:淡綠色,橢圓形。幼蟲:黃褐色,頭和腹末為橙色;胸部稍細,老熟幼蟲體長25~30 mm。蛹:棕色,紡錘形,長10~13 mm,繭薄,土黃色。
1年2代,以幼蟲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開始活動,取食嫩枝和幼芽;5月中旬越冬幼蟲開始結繭化蛹;6月上旬羽化產卵,孵出第1代幼蟲。第2代成蟲于9月上旬出現,幼蟲于9月中旬取食至11月下旬在樹干下部作絲網,群集越冬。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產卵于葉背,卵半月孵化。初孵幼蟲群集卵塊周圍取食卵殼;3齡前群集葉背取食葉肉,使葉脫落;3齡后則食全葉并啃食嫩枝及樹皮;每日上午9:00以后,離開樹冠到樹干的陰面作絲幕隱伏,至下午5:00以后又陸續(xù)上樹為害。老熟幼蟲在樹干基部老皮縫、地面松土中、碎石堆或雜草中集結成團,吐絲結繭化蛹。
3.1 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山陽縣天竺山國有林場油桐林,試驗面積1 hm2,樹齡15年,株行距2.5 m×2 m,樹高2.9~3.8 m,生長中等,郁閉度0.8。林內發(fā)生烏桕毒蛾為害,危害較嚴重。
3.2 試驗方法
3.2.1 火把燒燎防治試驗。利用老熟幼蟲在樹干下部群集越冬的習性,用火把燒燎法燒殺防治。設置用火把燒燎與對照(CK)未燒燎2個處理進行對比試驗。以單株為小區(qū),火燒燎后調查防治效果。
3.2.2 束草誘殺防治試驗。夏季可利用白天幼蟲下樹的習性,在樹下束草中集結成團,束草誘殺。試驗設置束草誘殺與對照(CK)未束草2個處理組,束草誘殺后調查防治效果。
3.2.3 樹冠藥劑噴霧防治試驗。利用越冬幼蟲群集在樹干上時,設置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與對照(CK)清水3處理組進行對比噴霧試驗,7 d噴1次,連噴2次,噴時細致、均勻、周到,噴至藥液下滴時為止,噴后7d調查防治效果。
3.3 防治效果與分析
3.3.1 火把燒燎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老熟幼蟲在樹干下部群集越冬,用火燒燎殺,其幼蟲死亡率為87.5%,防治效果較好。
表1 火把燒燎防治效果
3.3.2 束草誘殺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夏季利用白天幼蟲下樹的習性,在樹干下束草誘殺,其幼蟲死亡率為91.3%,防治效果明顯。
表2 束草誘殺防治效果
3.3.3 樹冠藥劑噴霧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利用越冬幼蟲群集樹干上時,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樹冠噴霧防治,其幼蟲減退率分別為91.6%、90.8%,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表3 2種化學藥劑樹冠噴霧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用火把燒燎防治,其幼蟲死亡率為87.5%,防治效果較好。用束草誘殺,其幼蟲死亡率為91.3%,防治效果明顯。越冬幼蟲群集樹干上時,用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樹冠噴霧防治,其幼蟲減退率分別為91.6%、90.8%,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1]鄒恩鴻.油桐 [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2]黑龍江牡丹江林業(yè)學校.森林病蟲害防治 [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