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倩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小兒胸外科手術的開展也越來越廣泛,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漏斗胸、膿胸等疾病均需進行胸外科手術予以治療,而在患兒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是患兒康復的關鍵,對胸外科手術患兒及家屬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為研究探討護理干預對胸外科手術患兒及家屬的影響,特對在我院行胸外科手術的80例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分組護理。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行胸外科手術治療的患兒80例及其家屬,按隨機法平均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兒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范圍為1歲~9歲,平均年齡為(4.6±1.7)歲,先心病30例,漏斗胸4例,膿胸6例,家屬大專及以上學歷20例,高中學歷1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8例;觀察組40例患兒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范圍為1歲~8歲,平均年齡為(4.5±1.8)歲,先心病31例,漏斗胸4例,膿胸5例,家屬大專及以上學歷19例,高中學歷1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9例。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有手術禁忌的患兒以及精神障礙的家屬。對比兩組患兒及家屬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患兒及家屬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以患兒疾病為中心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患兒及家屬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干預護理措施,具體如下:①加強信息提供以及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在患兒圍手術期全程及時向患兒家屬提供患兒治療相關信息,鼓勵家屬積極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工作;②對家屬進行護理培訓,積極參與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需對患兒家屬進行鼻飼喂養(yǎng)、疼痛評估、鎮(zhèn)痛泵使用、病情觀察等基礎護理技能培訓,鼓勵其積極參與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對患兒進行安撫,同時指導家屬在患兒術后采取講故事、放兒歌等方法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疼痛狀況。
應用疼痛行為量表(FLACC)在兩組患兒術后7d持續(xù)進行評分并取均值;護理后應用狀態(tài)焦慮量表(SAI)對兩組患兒家屬進行評分;觀察記錄兩組患兒住院時間。
FLACC為10分制,得分越低,疼痛越輕;SAI為80分制,得分越低,不良心理越輕。
將所得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7.0進行處理,(±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術后7天的疼痛行為量表(FLACC)評分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后的狀態(tài)焦慮量表(SA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家屬,組間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FLACC、SAI、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FLACC、SAI、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FLCC(分) 住院時間(d) SAI(分)觀察組 3.96±1.57 9.96±2.18 39.15±6.71對照組 5.88±1.75 13.69±4.75 55.82±9.11 t-5.168 -4.512 -9.319 P 0.000 0.000 0.000
雖然臨床中小兒胸外科手術較為常見,但手術本身仍具有難度高、創(chuàng)傷大等特點,患兒家屬往往會因為孩子的疾病與手術治療有著較大的心理壓力,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不能較好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進而對患兒的康復產生嚴重影響,而采取加強信息提供以及心理護理措施后,能有效提升患兒家屬對手術治療的認知,同時也能清晰的了解患兒治療情況,再輔以心理護理,能明顯提高家屬的信心,進而更好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
綜上所述,對胸外科手術患兒及其技術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家屬不良心理、減輕患兒疼痛狀況,促進患兒的恢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1]林慧慧.個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對其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3084-3086.
[2]羅光秀.心胸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實施健康教育護理方式的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0):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