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凱
(河南省三門峽市衛(wèi)生學校,河南 三門峽 472000)
體位性低血壓(OH)是高血壓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類型,以往的醫(yī)學研究結果證實,高血壓患者OH發(fā)生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去世,且在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中,臥位高血壓癥狀也相對較為常見。目前,臨床上對于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接受降壓治療的效果,以及降壓治療是否會導致體位性癥狀加重等問題上午統(tǒng)一結論。在實際的臨床治療中發(fā)現,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接受降壓治療后,其短期內體位性癥狀有所加重,但對癥治療后有所改善。本研究對長效降壓藥治療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
本研究回顧分析我院門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間收治100例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男54例,女46例,年齡52~76歲,平均(64.5±11.5)歲,BMI指數19.5~23.3 kg/m2,平均(22.1±1.2)kg/m2,合并癥情況:糖尿病14例,帕金森病4例,冠心病10例,腦卒中1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指數和合并癥情況比較不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降壓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復合維生素B,實驗組在此基礎上接受靜脈滴注100 ml參麥注射液(四川升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310603)治療,每天給藥1次,連續(xù)治療7~10 d。兩組觀察對象均于臨床治療前后不同時點接受血壓指標和不良事件情況的監(jiān)測與記錄。
第一,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周、治療1月、治療6月和治療1年后,臥位SBP、臥位DBP、OCs和OCd等血壓指標結果。第二,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1月、治療后6月和治療后1年,ACS、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衰、跌倒等終點事件發(fā)生情況。
本次臨床資料均使用SPSS17.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藥物治療前臥位SBP、臥位DBP、OCs和OCd等血壓指標結果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1周、治療1月、治療6月和治療1年后各項血壓指標結果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壓指標結果分析(mmHg,±s)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血壓指標結果分析(mmHg,±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其中,OCs為臥、立位收縮壓的差值,OCd為臥、立位舒張壓的差值。
組別 血壓指標 治療前 治療1周 治療1月 治療6月 治療1年實驗組 臥位SBP 164.2±9.4 132.8±7.6 132.4±7.7 136.2±6.7 133.5±9.5(n=50) 臥位DBP 87.8±7.5 61.8±5.5 62.1±4.5 71.1±4.3 61.3±5.7 OCs 26.5±3.2 23.2±2.6 22.1±2.1 21.5±2.7 19.7±3.5 OCd 14.4±2.3 13.6±2.1 11.1±1.9 10.1±1.7 11.3±3.2對照組 臥位SBP 162.1±10.1 157.2±11.3 159.9±10.2 164.5±10.2 161.8±9.4(n=50) 臥位DBP 83.1±6.8 78.1±5.4 81.6±5.2 77.5±5.2 79.5±6.5 OCs 26.2±3.0 23.5±3.2 25.7±3.2 24.3±3.1 28.0±4.3 OCd 13.1±1.8 12.7±2.1 12.1±2.1 13.5±2.6 12.9±3.2
兩組患者治療后1周和治療后1月終點事件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后6月和治療后1年終點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點終點事件發(fā)生情況分析
體位性低血壓(OH)是老年高血壓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問題,從以往的醫(yī)學研究結果可知,臥位血壓(SH)水平越高,患者的OH發(fā)生率也就越高,這在臨床上被稱為SH-OH綜合征。然而,SH-OH綜合征患者接受降壓治療過程中,其癥狀是否會加重或是誘發(fā)其他癥狀,以及降壓治療是否會對OH癥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到其他影響,而這也是臨床醫(yī)師和患者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1-3]。
參麥注射液是一種長效降壓藥物,具有扶正復脈、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證實,參麥注射液具有調節(jié)血管內皮功能、調節(jié)心肌泵功能以及增加糖皮質激素分泌量的作用,有助于患者體位性癥狀的改善,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溫和提升患者的血壓水平[4-5]。盡管本次醫(yī)學研究在觀察周期和病例總數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從對高血壓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患者降壓治療過程中臨床終點事件、體位性癥狀及臥位血壓、立臥位血壓差值的檢測情況來看,參麥注射液對于患者體位性癥狀的改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也有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的提高,這也能夠為患者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6-7]。
[1]廖勝華.長效降壓藥聯合他汀類降脂藥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7,10(1):24-25.
[2]車 玫,杜國峰,張志敏,等.阿托伐他汀聯合貝那普利、氨氯地平對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動脈硬化指數及腎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4,13(45):30-32.
[3]嚴 山,張學鋒,田曉沂,等.瑞舒伐他汀聯用貝那普利對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脈壓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9):931-932.
[4]高建雄.短效降壓藥物與長效降壓藥物對夜間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3,24(18):178-179.
[5]董玉梅,王富紅,李俊祥,等.長效降壓藥不同時間聯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0):106-107.
[6]唐 嵐,王玉華,鮮玉瓊,等.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復方制劑對高危高血壓患者血漿炎癥標記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4):3046-3047.
[7]李 君,李曉艷,蔣學俊,等.降壓藥聯合他汀類藥物對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影響的Meta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4,24(10):141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