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華 吉春亞
教學內(nèi)容:
1.《家是什么》(滬教版三下)
2.周國平散文《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概括警察、富翁和熱拉爾對“家”的理解,能理解課文第5自然段中,“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這句話的意思。
2.理解和把握課文中三個比喻句的具體含義,引導(dǎo)學生探求“家”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語境,導(dǎo)入新課
(出示四張圖片,分別是媽媽懷抱嬰兒、大人牽著孩子的手、雪地中亮燈的小屋、一對老年夫妻。)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同學們能結(jié)合大屏幕上的圖談?wù)勀銈儗业恼J識嗎?
師:(小結(jié))是啊,家,是媽媽的牽掛和嘮叨,是爸爸的嘆息和期望;家,是爺爺胡子里長滿的故事,是奶奶皺紋里飽含的滄桑。在不同人的眼里、心中和筆下,家的內(nèi)涵卻驚人的一致。今天我們將通過兩篇文章的主題閱讀,一起探求“家”的真諦。
二、揭示課題,指導(dǎo)朗讀
1.板書課題:家是什么?
指導(dǎo)讀出疑問的語氣。
2.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步理解“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師:文中有關(guān)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生交流)
師出示: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堂華屋,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
(生齊讀)
(1)結(jié)合語境理解“竹籬茅舍”“高堂華屋”的意思,知道雖然都是房子,但有著明顯不同。
(2)在理解詞語的基礎(chǔ)上,體會三個“有時”的兩層含義。
師:“竹籬茅舍”“高堂華屋”都是房子,有什么不同?
(生理解詞語,體會。)
2.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
師:結(jié)論有了,那結(jié)論是怎么來的呢?
預(yù)設(shè):圍繞結(jié)論,作者寫了兩個故事。
四、結(jié)合故事,理解家是什么
學習第一個故事
1.概括警察和富翁對家的理解。
師:故事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哪兩個?他們對家的理解分別是什么?
(生默讀,思考,交流。)
2.理解富翁認為房子不是家
的原因。
(1)自讀第2自然段,思考:富翁認為房子不是家的原因。
(出示第2自然段,生自讀、交流。)
預(yù)設(shè):富翁認為房子不是家,是因為那里失去了溫馨和親情。
(2)結(jié)合富翁的故事理解第5
自然段的結(jié)論。
(師板書:家是充滿親情的地方)
學習第二個故事
1.了解故事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熱拉爾對家的理解。
(1)自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梳理熱拉爾的情感線索。
師: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圈出文中兩個描寫熱拉爾感情變化的詞語。
(生交流)
(師相機板書:絕望、悲喜交集。引導(dǎo)補充:失望、希望。)
(2)熱拉爾的情感為什么會從絕望到悲喜交集?這樣的情感變化能不能看出熱拉爾認為什么才是家?(出示)
離散 ?喪生 ?絕望 ?無家
輾轉(zhuǎn)數(shù)地 ?希望 ?失望 ?找家
父女團圓 ?悲喜交集 ?又有家
師:說一說熱拉爾認為家是
什么?
預(yù)設(shè):熱拉爾認為有了女兒就有了家。熱拉爾認為有了親情就有了家。
(板書:家是父女團圓的悲喜交集)
(3)情感朗讀,體會熱拉爾從
“絕望”到“悲喜交集”的情感變化。
2.品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提升對家的認識。
小結(jié):有房子不一定是家,家是充滿親情的地方,家是父女團圓的悲喜交集,這是《家是什么》這篇課文讓我們懂得的道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周國平先生的散文《家》。
五、 學習周國平的散文《家》,感悟“家”的內(nèi)涵
1.請大家快速默讀周國平先
生的散文《家》,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認為“家”是什么?
(2)品讀相關(guān)段落,思考:“家”帶給人們怎樣的感受?
(3)文中哪一句話或者哪一段
話最讓你深受觸動?好好讀一讀,并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2.生自讀課文,師巡視互動。
師生互動,全班交流:作者筆下的家分別是什么?家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生交流后板書)
家是小船,給人帶來溫馨。
家是港灣,給人帶來溫暖。
家是歸岸,讓人永遠牽掛。
3.品讀課文:文中哪一句話或者哪一段話最讓你深受觸動?好好讀一讀,并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4.練筆延伸: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不同作家筆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請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吧。
六、拓展延伸,感悟“國家”這個“大家”的內(nèi)涵
1.觀看敘利亞戰(zhàn)亂兒童控訴戰(zhàn)爭的視頻,讓學生談?wù)劯惺堋=處熥穯枺汉湍銈円粯哟蟮臄⒗麃喰∨笥延屑覇幔?/p>
2.讓學生再談對家的認識,明
白有國才有家。(師板書:家是國家安寧的祥和)
3.啟發(fā)思考,深化對家的認識:此刻,你希望有一個什么樣的家?你又準備為你期待的家做點什么呢?
七、回顧內(nèi)容,升華主題
通過兩篇課文的主題閱讀,我想大家都明白了:
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家是父女團圓的悲喜交集
家是小船,給人帶來溫馨
家是港灣,給人帶來溫暖
家是歸岸,讓人永遠牽掛
……
希望我們每個生活在幸福年代的中國少年都熱愛我們的大家,珍惜我們的小家,下課。
評析:
趙國華老師在以“家”為主題的教學設(shè)計中,用滬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家是什么》和周國平先生的散文《家》為主講教材,通過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補充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引導(dǎo)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理解“家”的深廣含義。
教學時,趙老師從“讓學生結(jié)合課件談?wù)剬业恼J識”入手,讓學生明白在不同人的眼里、心中和筆下,家的內(nèi)涵卻驚人的一致,從而幫助學生領(lǐng)會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然后,趙老師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讓學生概括警察、富翁和熱拉爾對“家”的理解,進而理解到“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接著,他又引導(dǎo)學生理解《家》關(guān)于家的三個比喻句的含義,和學生一起探求“家”的真諦。最后,讓學生觀看敘利亞戰(zhàn)亂兒童控訴戰(zhàn)爭的視頻,通過讓學生談?wù)劯惺?,深刻地感悟“國家”這個“大家”的內(nèi)涵。這樣一來,趙老師把多篇文章、多種信息多角度地整合在一起,學生對“家”的內(nèi)涵與外延的認識得以提升,“家”所體現(xiàn)的真摯情感一次次激蕩學生的心靈。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突出了教學內(nèi)容的主題,通過課外閱讀課內(nèi)讀、課外閱讀課內(nèi)教的方式,增加了學生閱讀量,拓展了學生的閱讀思維,達到既學懂讀通課文,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如果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如跳讀、瀏覽等,就更能體現(xiàn)“以文帶文”課型的實質(zhì),即教給閱讀方法,加大閱讀量,從而更高效地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小學/北京小學)
責任編輯 楊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