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開始增速,中國的相關專利申請量已經開始超過美國,中國真正站起來了?!卑俣裙靖笨偛昧褐鞠樵趨⒓?018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時指出。
美國高通公司高級副總裁馬克·斯奈德在出席2018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時表示,目前很多的中國通信品牌在新興市場都是主導品牌。2016年時,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發(fā)明專利申請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2017年底有效發(fā)明專利擁有量超過了130萬件,而且其中多數都是由中國國內公司持有的。在2017年,中國還成為了PCT國際專利申請的第二大申請國,這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成就。此外,中國的研發(fā)投入比例也超過了很多的歐洲國家,中國的知識產權訴訟起訴量更是超過了20萬件。在中國排名前十的專利申請人,大部分都分布在移動通信行業(yè)。
據了解,目前百度在歐洲和北美地區(qū)的專利申請量超過12000件,其中跟人工智能技術有關的超過30%。
據梁志祥介紹,目前百度在AI領域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專利布局。百度目前已公開的人工智能專利超過2500項,授權專利超過500項,持續(xù)穩(wěn)居行業(yè)首位。其中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語音專利數量優(yōu)勢尤為明顯。在備受各國關注的自動駕駛領域,百度掌握的核心技術專利也頗為領先。百度Apollo開源平臺目前已經匯聚了100家合作伙伴以及近萬名敢為行業(yè)先的開發(fā)者,并布局了100多件專利。
據酷派集團副總裁劉銘卓介紹,酷派在深圳和美國的硅谷成立了兩個AI研究院。今年初已經有一款人工智能語音的智能硬件產品在美國運營商網絡上開始銷售。他認為,AI人工智能是一個未來,也是整個物聯網一個未來的大方向。未來酷派集團將AI技術應用到智能手機上,在AI技術領域也將做更深入的專利布局。
目前,酷派集團已經提交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13000余件,PCT國際申請1500余件,美國發(fā)明專利申請300余件,歐洲專利申請200余件,印度專利申請200余件,其中授權發(fā)明專利2000余件,獲得授權美國發(fā)明專利50余件,歐洲專利20余件,酷派集團將專利布局在基礎和核心技術,利用PCT方式廣泛布局海外,核心技術和外圍技術區(qū)別對待。
來自歐洲專利局首席經濟學家楊·伊夫·莫尼爾對于世界上各國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也是深有感觸,他表示大量專利申請集中在人工智能領域,比如智能醫(yī)藥、智能健康、智能家居、智能基礎設施、智能制造等。在歐洲專利局去年受理的專利申請中,有超過5000件和智能互聯相關。他特別提到一組數據:2017年,中國申請人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的專利申請受理量達8838件。與其他國家的申請情況相比,中國有較為突出的特色,即申請量增長非???,在過去幾年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幅。像來自深圳的華為公司是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企業(yè)。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國通信企業(yè)崛起非???,他們大都集中于半導體、通信等領域。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歐洲專利局針對審查員進行專門的培訓,掌握相關技術的審查規(guī)則,更好地指導全球的審查實踐。楊·伊夫·莫尼爾希望與中國相關機構進行進一步合作。摩洛哥工業(yè)和商業(yè)產權局局長阿迪勒·艾爾·馬里奇表示,“目前跟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開展了廣泛的合作,這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收獲,我們加入了云端專利審查和專利審查高速路,非常感謝中國給予我們的幫助。”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新技術的引進,越來越多的問題會涌現出來。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幫助人們解決更多的問題,也會帶來非常復雜的應用,應對方案和監(jiān)管體系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德國博世公司高級副總裁約根·寇馳介紹,“過去5年,我們投入了300億歐元進行工程研發(fā)。3年前,我們提出目標,到2019年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應該是可以實現智能互聯的。從做硬件的企業(yè)轉型為軟件企業(yè),這是非常有難度的,特別是軟件工程師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是很強,所以我們需要給他們進行宣傳教育,我們出臺了相關戰(zhàn)略,希望能夠扭轉職工的心態(tài)?!?/p>
約根·寇馳表示,“除了組織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之外,在法律方面,我們也遇到了一些跟人工智能相關的問題,我現在也沒有得出確切的答案,我希望大家能夠一起開動腦筋,思考一下怎么解決這些問題?!?/p>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熊琦教授在發(fā)言中指出,法律人若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納入法律體系,首先要將人工智能納入“主體—客體”的法律關系框架之內。他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也不允許被視為主體,其生成的內容也當然無法被歸屬于人工智能本身。將人工智能視為著作權主體的直接后果,就是肯定機器與人一樣成為權利主體,那么未來在權利變動的意思表示來源、侵權責任認定的對象等問題上,機器都將與人享有同樣的法律地位和資格,如何認定機器的真實意思,如何考量機器在侵權行為中的主觀過錯,都是現行法律體系所無法完成的任務,也完全是對現行私法原理的顛覆。
熊琦表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私著作權法上可視為是代表設計者或訓練者意志的創(chuàng)作行為。事實上著作權法在擬制投資者和組織者作為著作權人時,早已設計了相關制度。在我國著作權法法人作品條款中,對于“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這意味著在沒有參與創(chuàng)作的情況下,特定主體仍可成為著作權法中的作者。
楊·伊夫·莫尼爾提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軟件領域的創(chuàng)新,為迎接“超級軟件”的到來做好準備,確保未來能夠在相關領域加強專利審查的能力。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講話專門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尊重市場規(guī)律才可能研發(fā)出核心的技術,才能讓中國始終在核心技術層面不再受制于人。
隨著中國知識產權規(guī)模連年高速增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已經從主要的技術使用者轉變?yōu)榧夹g生產者。梁志祥認為,“盡管如此,保護主義在全球的回潮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緊跟前沿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自主知識產權,才是我們在下一輪科技革命中不受制于人并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而百度等科技企業(yè)在核心技術研發(fā)與產業(yè)推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p>
關于如何防范海外知識產權風險的問題,劉銘卓建議,積極開展海外市場的調研,不能單打獨斗,企業(yè)要求新求變,否則3-5年就會淘汰;加強人才的儲備,酷派已經在美國和中國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招攬世界各地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另外,中國企業(yè)要學會一個主品牌為核心,多個子品牌運營,這樣會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