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紅
我大學一畢業(yè),就趕上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開放如同春風吹拂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40年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我個人也逐步成長為一名黨的領導干部,從省委辦公廳到古交市、從太原市到晉城市、從晉城市到省政協(xié),我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給中國、給山西帶來的巨大變化,親身參與了山西改革開放的火熱實踐,親力推動了古交市、晉城市的改革開放,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fā)展進步,也沒有山西今天興旺發(fā)達的大好局面。
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以赤子深情,采擷古交、晉城工作眾多往事中幾朵難以忘懷的浪花,獻給培養(yǎng)教育我多年的組織,獻給諄諄教誨我的英雄的人民。
1988年10月,省委決定,任命我為太原市古交區(qū)區(qū)委書記;1991年4月,從古交市委書記任上,調任太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所以,我是古交的最后一任區(qū)委書記,也是古交的第一任市委書記。在古交任職期間,那些親身經歷的不平凡事件和工作情景,每每想來,歷歷在目,使我終身受益,永志難忘。
最重要的一項改革是撤區(qū)改市。198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古交市正式成立了。如何處理好礦區(qū)建設與城市發(fā)展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把握城市建設發(fā)展的方向,把古交建設成一座新型的現(xiàn)代化工礦城市而不走農業(yè)縣區(qū)發(fā)展的老路?如何讓古交市走上新的發(fā)展階段,真正擔得起“市”的稱呼?這一系列問題都是過去沒有遇到過的。為此,我們新班子啟動伊始,同志們就深入下去進行調查研究,走村串戶,了解老百姓的愿望;拜訪礦建指揮部,征求他們的意見;召集不同方面同志座談,傾聽大家的看法。在此基礎上,市幾大班子領導反復認真分析研究當時古交所面臨的機遇、條件、背景及問題等,最后統(tǒng)一認識,做出兩項具有特殊意義的決策:一個是關于地方與礦區(qū)關系協(xié)調的指導原則,即“兩個離不開”原則,礦區(qū)建設離不開地方的支持,反過來,地方發(fā)展也離不開礦區(qū)的支持。另一個是城市建設發(fā)展戰(zhàn)略思路,即六句話二十四個字:“改革開放、能源先行、科教為本、協(xié)調發(fā)展、兩通起飛、興市富民?!爆F(xiàn)在看來,這兩項決策的做出,為解決古交當時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實際困難問題提供了一個較好的依據(jù)和指導方針,實踐證明是符合實際和富有成效的。
最難忘的一項改革是小煤窯治理。在我到古交前的幾個月,古交鎮(zhèn)一家煤窯發(fā)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數(shù)達48人,稱“6﹒18”事故。為吸取“6﹒18”事故教訓,從根本上扭轉因小煤窯過多、過濫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市班子領導多次找有關部門負責人了解情況、商量對策。有些問題在當?shù)亟鉀Q不了,就跑到省里找有關專家請教論證。最后商定一條,就是“以小煤窯、小焦爐的治理為突破口,實施嚴管重教”。記得當時古交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幾條措施,推行下去還是有成效的。一是起草環(huán)境污染狀況黃皮書,以一號文件的形式下發(fā)全市,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對照檢查;二是把“6﹒18”事故這一天定為紀念日,要求全市煤炭生產加工企業(yè)吸取慘痛教訓,做到警鐘長鳴,確保安全生產;三是從1989年初開始,市幾大班子領導每隔一個月或半個月,對煤礦安全生產進行突查、夜查,晚上查完,白天講評,好的予以表揚獎勵,差的給予嚴肅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清理整頓,封閉了一批小煤窯,清理了一批小焦爐,處罰了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yè)負責人和管理人員,使古交市的安全生產明顯好轉,此后較長時間沒有發(fā)生重大人身傷亡事故,古交市的環(huán)境污染也有所改善。
最感動的一項改革是農村扶貧修路。1989年,古交市幾大班子研究,決定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市領導每人負責一個村子,幫助開展工作。我所聯(lián)系的村是岔口鄉(xiāng)關頭村,相當偏僻貧困。抗戰(zhàn)時期曾是我八路軍八分區(qū)駐地。第一次去關頭村,積雪似消未消,幾乎沒有路,吉普車差點掉在溝里。好不容易捱到村里,村支書聽到我們的窘況,不但不以為然,反而給我們講起了故事,說是著名國際友人愛潑斯坦,80年代初曾回村探望當年的房東老鄉(xiāng)。他發(fā)現(xiàn)盡管40多年過去了,但關頭村的面貌變化不是很大,只是院里的那棵樹長粗了長高了,反倒是因為路不好行,叫車一顛,竟把他多年的腰傷給治好了。聽完支書一席話,我陷入了沉思:為什么一個在抗戰(zhàn)時期曾養(yǎng)育了我們八路軍一個團、英勇抗擊日寇的老區(qū),解放這么多年,仍然陷于貧困不能富裕?為什么修一條路這么難?40多年過去了,我們的老區(qū)人民至今還走不出偏僻封閉?作為黨的干部,我們如何面對寬厚善良的老區(qū)人民?想到這里,我立即同隨行的有關領導商量,并當場拍板:為關頭村修一條通向外面的路。隨后,經過一番緊張努力,這條路終于動工上馬了。當?shù)缆房煲薜疥P頭村的時候,全村老百姓拿著鐵鍬、鎬頭紛紛加入修路大軍行列。記得當時已是天寒地凍的季節(jié)了,可那場景,使我和許多同志都感動得掉了淚,多好的鄉(xiāng)親??!后來,在古交市委、市政府的發(fā)動下,有關方面又為關頭村修起主街道、引進自來水、建起新校舍、辦起小工廠,幫助農民造地種菜,使關頭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當然,除了這三項改革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改革工作,同樣使我深受教育、難以忘懷。如:金牛公園的建設、大川路的改建、大川河打壩造地、古交歌舞團的創(chuàng)辦等等。所有這些工作,無一例外地證明:中央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只要我們拿出闖的勁頭、冒的精神,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險灘、敢于破藩籬、敢于擔責任,緊密結合實際,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苦干實干加巧干,就一定能找準改革好路子、闖出一片新天地。
調離古交之后,我先后任太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書記,常務副書記,直到2003年,走上晉城市市長崗位。無論是在太原市工作的12年時間里,還是在2003年調離太原至今的15年歲月中,我時常思念著古交這塊熱土,牽掛著古交淳樸、勇敢、富有奉獻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父老鄉(xiāng)親,時刻在古交精神的鞭策和激勵中,不忘入黨初心,牢記職責使命,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努力當好改革的推動者、做好人民的“勤務員”。
從2003年2月到2008年2月,我在晉城市工作生活了整整五年,先后擔任市長、市委書記。這五年,我和晉城的領導干部、黨員群眾一道,用熱情和夢想點燃了晉城人民心中向往美好的嶄新希望;用責任和使命共同奏響了鳳凰之城展翅騰飛的華美樂章;用實干加奉獻,度過了生命中激情似火的如歌歲月。
一、調整結構,為轉型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戰(zhàn)
晉城市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城市,如何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歷屆黨委政府必須面對的課題。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工業(yè)立市、開放活市、產業(yè)興市”的發(fā)展理念,大力推進“傳統(tǒng)產業(yè)新型化、新型產業(yè)規(guī)?;⒁?guī)模產業(yè)特色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年間,我們把打造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作為晉城工業(yè)立市的重點,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煤炭行業(yè)堅持“關小建大,控制總量”的原則,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的集中度;電力行業(yè)由小水電、小火電向大型坑口火力電廠轉變,擴建成了陽城330萬千瓦的大型電廠,向江蘇地區(qū)輸電;化工行業(yè)完成了向大顆粒尿素的轉化,并向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精細化工發(fā)展,全市已具備230萬噸尿素的生產能力,開始了100萬噸甲醇、100萬噸二甲醚和10萬噸煤基合成油的建設;冶鑄行業(yè)實施資源整合,由普通鑄件向中高檔鑄件,由單純鑄造向機加工轉變;以汽車配件為主的機械加工制造業(yè)及傳統(tǒng)的建材、絲麻、飲品業(yè)實現(xiàn)新型化、規(guī)模化快速成長。
我們把引進技術、創(chuàng)新高新技術園區(qū)作為晉城開放活市的支點。臺灣鴻海集團成為晉城引進的第一家高科技企業(yè),也是當時全省最大的臺商獨資企業(yè)。今天,郭臺銘先生投資創(chuàng)建的富士康科技工業(yè)園區(qū),已經發(fā)展成為占地1100畝,從業(yè)人員3萬多人,產值100多億元的高科技產業(yè)園區(qū)。
我們把旅游產業(yè)發(fā)展作為晉城產業(yè)興市的增長點。晉城擁有雄峻的太行絕頂風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險的溶洞景觀,清澈的河湖泉水,北方罕見的大峽谷;有6000多年歷史的“下川文化”和“塔水河文化”遺址,“舜耕歷山”“禹漁獲澤”“炎帝嘗百草,教民稼穡”的羊頭山,秦趙鏖戰(zhàn)的長平古戰(zhàn)場遺址,等等。但是,這些資源沉積多年,養(yǎng)在深閨。經過普遍摸底,科學論證,我們制定了以王莽嶺、皇城相府和玨山三大龍頭景區(qū)為代表的旅游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制定了道路暢通、設施配套、環(huán)境治理為重點落實措施,邁開了旅游產業(yè)開發(fā)的第一步。
我清楚地記得,在王莽嶺景區(qū)開發(fā)過程中,我先后十五次和有關領導同志親赴陵川王莽嶺,考察環(huán)境、地形,具體指導工作。我永遠忘不了那些王莽嶺景區(qū)建設的同志們、戰(zhàn)友們,他們風餐露宿,實干奉獻,在山上一住就是三年,硬是在懸崖絕壁之上,建造了集青山、碧水、藍天于一體的4A級休閑旅游度假景區(qū)。在人們“舉手投足皆可觸及文明、俯仰轉側滿目全是美景”,享受大自然恩惠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才是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當前,在全省落實“三大目標定位”、加快轉型發(fā)展的新形勢下,晉城市“風景這邊獨好”,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必須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fā)展,徹底擺脫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大力發(fā)展接續(xù)替代產業(yè),積極挖掘比較優(yōu)勢,用好后發(fā)優(yōu)勢,打造新的競爭優(yōu)勢,才能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qū)創(chuàng)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新路。
二、城市治理,為宜居城市而戰(zhàn)
初到晉城,我在城區(qū)走訪調研中,發(fā)現(xiàn)了幾個很是奇怪的現(xiàn)象:在靠近河道的一些居民家中,所有的窗戶都用木板釘?shù)脟绹缹崒?,大白天也要開燈;位于市中心地帶的城中村,村居混雜,巷狹道窄,污水橫流,垃圾成堆;城市周邊雜草叢生、樹木荒蕪。問起情況,老百姓說貫穿城市的東、西兩河,已經成了“龍須溝”,到處彌漫的是臭味和煤灰;市中心的城中村居住環(huán)境差,治安隱患大,已經成為城市的痛點;晉城已然成了坐在垃圾桶上的富翁。聽到這些,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痛徹心扉!作為市長,慚愧焦急??疾熘?,我深情地對大家說:“ 寧可GDP減少幾個百分點,也不能讓老百姓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就是砸鍋賣鐵,也一定要改善好環(huán)境?!?/p>
于是,晉城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城市凈化、亮化、美化工程。
省委、省政府對“兩河”治理給予高度重視,專門撥款1000萬元予以支持。但由于這是一項特大型工程,共需要投資2.2億元,除省市財政撥款外,這當中資金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此情況下,晉城人民煥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來支持這項工程。這讓我震撼、振奮,揮淚敬佩。大家有錢出錢,有力使力,晉煤集團慷慨解囊,拿出3000萬元,蘭花集團拿出2000萬元,晉城市煤炭運銷公司斥資一個億。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市里多次召開協(xié)調會,定政策,出計謀,想辦法,最大限度地妥善安置拆遷的百姓。令我感動的是,拆遷工作得到了相關單位和廣大群眾的充分理解、全力支持。上黨戲劇院等單位紛紛帶頭,將自己的辦公樓忍痛割愛,支持拆遷;許多家庭拆掉了娶媳婦的新房,拆掉了致富創(chuàng)收的雞舍、豬圈,搬走了紅紅火火的企業(yè)、開張不久的商店。正是人民群眾這種無私的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鞭策著所有參與“兩河”治理工程的建設者們,日夜奮戰(zhàn),按期高質量地完成了這項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2005年,“兩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被評為“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和“魯班獎”。
“城中村”的改造,可以說是晉城打響的環(huán)境改善的又一次集結號。經過認真調查研究,2003年5月,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以地養(yǎng)城”的原則,要求“改造區(qū)內的土地拍賣出讓收益,原則上全部用于建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黃華街西區(qū)2000戶近萬人的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實現(xiàn)了快速改造、科學改造、和諧改造的目標,成為了我省城中村改造的樣板。 “兩河”治理和“城中村”改造的成功,更加堅定了我們建設宜居城市的決心和信心。我們深刻認識到,要讓城市美起來,沒有綠色的渲染與烘托,她的美會打折扣。基于這一構想,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為抓手,大打一場城市綠化大會戰(zhàn)。幾年來,我們按照科學的種植理念,采用喬、灌、花結合立體綠化手法,打造完善了四季常青的“雪松一條街”,三季有花、立體感強的“檜柏一條街”等多條精品街道,興建了13座總面積達250公頃的綠色公園。特別是我們把對市區(qū)東出口和南出口作為綠化重點,打造了1000多畝綠化帶,使晉城掩映在“綠色的海洋”之中。
如今的晉城,樹綠了、花紅了、天藍了、水清了,老人樂、孩子笑,好一幅美不勝收的人間美景?!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的良辰美景,在晉城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總結城市治理成功經驗,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真諦、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內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要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正確處理好經濟發(fā)展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
三、抗擊“非典”,為人民生命而戰(zhàn)
我永遠不會忘記2003年的那個春天,就在晉城市第四屆四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我當選為晉城市市長之后的第二天,“非典”突如其來。人們談“非”色變,人心惶惶。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怎樣守住晉城這方凈土,如何確保晉城市220萬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心急如焚。根據(j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安排,市委書記張少農同志和我親自掛帥,分管領導親自參加,成立了全市抗擊“非典”領導組,結合晉城實際,制定了“防大于控、控大于治、預防為主”的防控思路,堅持“寧可信其有,不可當其無,寧可失之嚴,絕不失之寬”的防范原則,構筑起“市自為戰(zhàn)、縣自為戰(zhàn)、鄉(xiāng)自為戰(zhàn)、村自為戰(zhàn)”的四級防范網(wǎng)絡體系,帶領全市人民投入到這場史無前例的抗擊“非典”戰(zhàn)役中。
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我們不僅要求有關部門每天必須將相關情況進行詳細的匯報,還在領導層設立了“每日案頭必讀”制度。在這段特殊時期,先后共刊發(fā)了67期“案頭必讀”,為領導的決策、民情的傳達以及疫情的有效防控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從發(fā)生疫情的第一天開始,市領導就堅持白天在一線視察疫情防控,晚上在辦公室批閱文件?!胺堑洹逼陂g,我前后22次對抗擊“非典”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批示,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而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深夜或凌晨完成的。
2003年6月28日,當我獲悉省里要求不再每日專報防治“非典”的消息后,感到無比高興,大家日思夜盼的正常的生活、生產、學習、工作秩序就要恢復了。在最后一期《每日案頭必讀》中,我這樣寫道:親愛的同志們,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的山西,在我們的晉城,在我市220萬人民全力抗擊“非典”的日子里,全市的領導干部群眾和白衣戰(zhàn)士一起,在同‘非典做頑強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了大智大勇、無私奉獻、不事張揚的高貴品格,一絲不茍,極端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可貴精神。這種精神令人感動和振奮!作為在這場特殊戰(zhàn)斗中和同志們一道走過來的我,對這段日子,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陰霾已經過去,明天的太陽會更加鮮艷,更加燦爛!
回想起來,之所以我能如此動情地批示,是因為在抗擊“非典”的日子里,有太多讓我心生敬意的人和事,段永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段永芳是晉城市澤州縣李寨鄉(xiāng)西堯村黨支部書記,在“非典”橫行時,作為村支書的他,不顧自己疾病纏身,多次召開村兩委會研究部署防控辦法,嚴把進村關,普灑消毒液,還在各家各戶的房前屋后、廁所、畜圈灑生石灰滅菌。當他從電視得知晉城市發(fā)現(xiàn)的首例“非典”病人確診前和他們村里的兩個村民有過接觸嫌疑時,不顧三更半夜,馬上召開緊急會議,果斷采取隔離措施。他斬釘截鐵地說:“非典快到家門口了,我們絕不能讓它糟踐了鄉(xiāng)親們,作為支書,我守土有責。”當?shù)弥謇镆晃恍』镒影言谕獯蚬さ呐杨I回家時,他立刻找上門,勸說小伙子把姑娘送出村。就在這時,段永芳突然天旋地轉,眩暈乏力,難受地蹲在地上。但他并未休息,又強忍著病痛,聯(lián)系好消毒藥,趕到鄉(xiāng)里和兒子要了2000塊錢派車拉回村。第二天,他仍是不停地在村里巡查,終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地。臨上救護車時,神智未清的段永芳還在囑托村民:“消毒藥買回來了,記住,要按時打藥,千萬不敢遺漏一戶。”路上,他緊緊拉住女兒的手說:“我要是回不來了,你們一定要把我埋在山坡上,不許大操大辦……”說完就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
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崇高的境界,每每想起這些時,我就情不自禁,熱淚盈眶。在抗擊“非典”的戰(zhàn)場上,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像段永芳一樣,默默無聞地戰(zhàn)斗在基層第一線,為人民無怨無悔、赤膽忠心的黨員領導干部,才是打贏抗擊“非典”斗爭最后勝利的中流砥柱;也正是他們,用責任和信念支撐起了共和國不倒的脊梁,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才會生生不息,興旺昌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四、踐行宗旨,為實現(xiàn)夢想而戰(zhàn)
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多年,中國共產黨之所以飽經風雨、歷久彌新,關鍵在于秉承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核心在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我在晉城的五年,深深感受到,中國夢、山西夢、晉城夢,首先是人民的生存夢、健康夢、幸福夢。
當年,在晉城發(fā)生的兩件事,讓我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一件是為打工妹討薪。
有一天,在收聽晉城市紀委和電臺共同開播的《百姓熱線·糾風臺》的節(jié)目中,一個外地來晉城打工名叫楊艷梅的姑娘,反映半年領不到工資的情況,把我的心揪了起來。我立即讓市政府辦公廳的同志調查核實,要求迅速將楊艷梅討要工資的詳細情況呈報上來,并批示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認真調查落實此事。當天下午,有關部門通過協(xié)調,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晚上七點,打工妹楊艷梅終于如愿以償?shù)啬玫酵锨妨私荒甑墓べY??粗窈竦囊晦X,小艷梅哭了。幾個月來為了討要工錢四處奔波所受的委屈和拿到工資后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交織在一起,化作滾滾熱淚。而這一天2004年12月1日,正是國家《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開始實施的第一天。
小艷梅的事情雖然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但使我想得更多的是像楊艷梅一樣打工的農民工們,辛苦了一年的工資是不是都能按期足額發(fā)放到他們手中呢?當晚,我作出批示:“我市恐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依然存在,望同志們舉一反三,認真抓好清欠工作,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為此,市委市政府還制定出臺了政府性投資工程財政集中支付辦法,要求所有的工程開工前首先把支付的農民工工資拿出來,建立專戶,??顚S?,形成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
一件是柳樹底村接訪。
2005年,晉城發(fā)生了一次群眾集體上訪事件。來訪的群眾是高平市野川鎮(zhèn)柳樹底村的老百姓,他們告的是市伯方煤礦。市伯方煤礦地處柳樹底村,由于長期開采,導致了村里土地塌陷,糧食減產,地表水位下降,人畜吃水困難。人們吃水得到幾里以外的地方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伯方煤礦曾答應兩個月時間給村民打一口水井,但兩年過去了,打井的事沒落實,老百姓吃水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原來準備的50萬元打井經費也不夠了,事情一直擱淺。
面對上訪的百姓,我立即組織召開協(xié)調會,現(xiàn)場解決群眾上訪問題。經過協(xié)調,伯方煤礦同意立即撥付補償款,盡快為村民打一口高質量的“民心井”,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同時,我也表示要在這眼“民心井”出水時,一定到柳樹底與村民同賀。這一番話立刻贏得了群眾熱烈的掌聲,一場多年的糾紛就這樣在和風細雨中“化干戈為玉帛”。
這件事的處理,讓我想了很多,群眾上訪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對待。由于不能正確對待,使很多本來很小的矛盾得以擴大化,最后釀成大錯。凡事如果能從群眾的角度思考,從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就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中?;仡櫾谶@兩個地方工作的經歷,我愈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推進偉大事業(yè)必須加強黨的領導,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愈加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強大動力。現(xiàn)在,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解決我國進一步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zhàn),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當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發(fā)出了奮力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動員令,正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砥礪奮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拼搏。但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要實現(xiàn)黨和國家興旺發(fā)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無論是在職的領導干部,還是退下來的老同志,都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為實現(xiàn)偉大夢想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