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銳,田 靜,陳自武,林 成,汪 偉,潘曉龍,錢澤平,黃 麗,焦瑞寶△
(1.安徽省銅陵市中醫(yī)醫(yī)院 244000;2.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yī)院 244000; 3.安徽省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244000;4.安徽省銅陵市立醫(yī)院 244000)
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病,由于受空氣、環(huán)境、氣候等因素,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中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的生理結構發(fā)生改變,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更加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同時由于中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礎性疾病,增加感染風險,如處理不及時或不當,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1]。現(xiàn)通過調查該地區(qū)4家三甲醫(yī)院的住院老年人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狀況,分析細菌感染和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的分布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3日在銅陵市中醫(yī)醫(y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立醫(yī)院、市人民醫(yī)院4家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老年人患者747例,年齡60~94歲,平均年齡(74.2±7.6)歲,男507例,女240例。主要癥狀: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體溫升高、肺啰音,同時X胸片顯示支氣管炎、肺炎等;排除使用有創(chuàng)呼吸機、癌癥晚期、長期住院等并發(fā)重癥呼吸道感染者。
1.2儀器與試劑 VITEK2 Compact微生物鑒定儀由Biomerieux公司生產(chǎn),呼吸道病原體譜抗體免疫球蛋白M(IgM)檢測試劑盒由歐蒙醫(yī)學診斷股份公司生產(chǎn),BX41熒光顯微鏡由OLYMPUS公司生產(chǎn)。
1.3研究方法
1.3.1痰液細菌培養(yǎng) 收集新鮮痰,以清晨第一口痰為宜。患者起床后刷牙,漱口,用力咳出氣管深處呼吸道分泌物,勿混入唾液、鼻咽分泌物、漱口水,及時送檢。痰液用不吸水容器盛留,容器需加蓋。痰液采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痰或纖支鏡吸取物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2]要求,清洗后使用胰酶消化接種血平板進行檢測。
1.3.2呼吸道病原體譜抗體IgM檢測 同時采集患者靜脈血4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IgM類抗體,包括肺炎支原體(MP),肺炎衣原體(CPN),流感病毒(INF)A、B型,柯薩奇病毒(COX)A、B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刹《?ECHO),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嗜肺軍團菌(LP)共11項病原體。每次實驗均設陰、陽性對照,其他操作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呼吸道感染患者與性別的相關性 747例患者男507例(67.87%),病原體陽性138例,陽性率27.22%;女240例(32.13%),病原體陽性63例,陽性率26.25%。男、女2組病原體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78,P=0.780)。
2.2呼吸道感染患者與年齡的相關性 按年齡對747例患者進行分組,70~<80歲年齡組病原體陽性率22.23%,低于其他各組,且4組間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39,P=0.035)。見表1。
2.3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體分布比較 747例患者有201例感染病原體(26.90%)。其中單純細菌感染48例(6.42%);單純病毒等非細菌感染144例(19.28%);同時感染細菌和非細菌9例(1.20%);綜合單純及混合感染者,細菌感染率7.62%,病毒等非細菌感染20.48%,兩者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063,P=0.000)。
2.4呼吸道感染患者細菌感染菌種分布比較 747例患者細菌感染57例,其中革蘭陰性桿菌48例(84.21%);革蘭陽性球菌9例(15.79%);位居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其他菌種比例均小于1%。見表2。
表1 呼吸道感染患者與年齡的相關性
表2 57例單純及混合感染患者菌種分布比較
2.5呼吸道感染患者非細菌感染病原體分布比較 747例患者有153例單純及混合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83例單獨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中,肺炎支原體45例、肺炎衣原體30例、流感病毒B型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例;70例混合非細菌感染以2種病原體合并多見,其中肺炎支原體合并肺炎衣原體53例,肺炎支原體合并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共10例,其他合并感染7例。綜合單獨和合并感染的病原體:肺炎支原體108例,肺炎衣原體83例,流感病毒B型12例,副流感病毒1、2、3型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5例,腺病毒4例,流感病毒A型3例,居前3位是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流感病毒B型。 見表3。
表3 153例單純及混合非細菌感染患者病原體分布比較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群常見、多發(fā)疾病,以前診斷常用的方法有痰細菌培養(yǎng)、影像學診斷,但對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一些非細菌性病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缺乏特異性診斷[3-4]。近年來,隨著檢測方法和檢測技術的進步,國內外試劑廠家開發(fā)新的方法和試劑檢測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其中間接免疫熒光法尤其受到關注。間接免疫熒光法采用專用試劑盒,使用待測標本的特異性抗體與吸附在載玻片上的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然后抗原-抗體復合物與熒光素標記的抗人球蛋白抗體反應,應用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通過此反應可檢測血清中相應病原體IgM抗體[5]。
本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同期進行痰細菌培養(yǎng)和血清呼吸道病原體抗體檢測,747例患者男507例(67.87%),女240例(32.13%),男性多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由于男性患者吸煙比例較高、不良嗜好、高血壓、高血脂、耐受力差等因素造成更易選擇住院治療;但2組病原體感染率比較,男性為138/507(27.22%),女性63/240(26.2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結果表明,70~<80歲年齡組和80~89歲年齡組病原體陽性率為22.23%和28.32%,低于60~<70歲年齡組和大于或等于90歲年齡組,可能前2個年齡組患者由于已經(jīng)退休多年,形成了良好的鍛煉和生活習慣,病原體感染率低于后者;60~<70歲年齡組剛從工作崗位退休,還未很好地適應生活而易發(fā)生疾??;≥90歲年齡組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減退,也易形成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本研究747例患者有201例細菌或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感染率26.90%,其中9例患者同時合并細菌和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細菌感染陽性率(7.62%)明顯低于非細菌性病原體(20.4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7例患者有呼吸道細菌感染,感染率7.62%。盧仁輝等[6]研究報道,126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共檢出92株病原菌,陽性率73.02%。本研究細菌感染陽性率過低的原因:(1)銅陵市是安徽省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小型城市,較好地實現(xiàn)資源型城市轉型,人口相對集中在市區(qū),擁有4家三甲醫(yī)院,醫(yī)療資源相對較好。(2)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是住院患者,該地區(qū)很多老年患者在呼吸道感染早期自行服藥,無好轉后才進行醫(yī)院門診治療,門診治療效果不明顯最后選擇住院治療,造成多次反復使用多種抗菌藥物,影響細菌培養(yǎng)的陽性率[7]。153例患者血清學某項病原體抗體陽性,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率20.48%, 略低于謝紅梅等[8]報道的上海市某醫(yī)院的感染率(24.9%);丁偉等[9]報道昆明某醫(yī)院的27.76%;遠低于李濤等[5]報道安徽省合肥市兒童感染9項呼吸道病原體的陽性率(50.14%)??赡苡捎趦和粑郎形窗l(fā)育完善,機體免疫力較弱等造成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近年來,國內外關于非細菌性病原體的檢測由于方法學不同、使用試劑廠家不同,造成陽性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液中相應病原體IgM抗體,陽性率低于直接檢測病原體本身或其抗原的方法。
本研究747例患者細菌感染57例,其中革蘭陰性桿菌48例(84.21%);革蘭陽性球菌9例(15.79%);銅陵地區(qū)細菌感染病原菌居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盧仁輝等[6]報道顯示,鄭州市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本研究鮑曼不動桿菌稍多,非細菌性病原體感染以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流感病毒B型為前3位,陽性率分別為14.46%、11.11%、1.61%。丁偉等[9]報道表明,昆明地區(qū)成年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細菌性病原體前3位是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本研究肺炎衣原體陽性率稍高,可能與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季節(jié)、研究對象選擇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男性明顯多于女性,但男、女性2組病原體感染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呼吸道感染非細菌性病原體陽性率明顯高于細菌感染(P<0.05),因此在治療呼吸道感染時需進行痰細菌培養(yǎng)和血清學非細菌性病原體抗體檢測,針對性治療,避免錯用和濫用抗菌藥物而延誤病情[10]。由于痰液細菌培養(yǎng)影響因素較多,而肺泡灌洗液取材較難;本研究檢測病原體IgM抗體,存在窗口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非特異性反應等;非細菌性病原體陽性病例未能進行分子生物學確認,均可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有待在后續(xù)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胡濤,盧玉潤.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5(6):1576-1577.
[2]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82.
[3]程勇,薛曉婕.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9項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狀況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5,29(5):409-411.
[4]童春堂,陳杭薇,尤蘭華,等.成人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體快速檢測的臨床研究[J/CD].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6(4):12-16.
[5]李濤,徐恩君,陳秋莉,等.呼吸道感染兒童九項呼吸道病原體IM抗體結果分析[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51(7):1011-1014.
[6]盧仁輝,陳婉婷,孫曉麗,等.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5):1027-1030.
[7]唐碧波,戴麗星.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桿菌培養(yǎng)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43(1):155-156.
[8]謝紅梅,胡必杰,馬艷,等.1 647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IgM抗體結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2):2696-2698.
[9]丁偉,譚洪波,李雪梅,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成年患者病原體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38(5):577-578.
[10]秦茵茵,吳國峰,秦笙,等.九項呼吸道聯(lián)建試劑對多種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2,18(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