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娜,鄒 紅,趙 燕,李啟丹,金 鑫,湯春雪,周武燕,李暉宇,余小紅,王 靜,楊艷莉
(重慶三峽中心醫(yī)院口腔分院修復科 404000)
口腔修復是臨床常見技術,隨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面部牙齒的美觀有了更高的標準和更新的認識[1]。口腔修復是運用人工的方法,利用各種人工制作的裝置盡量恢復牙齒及牙齒附屬組織的缺損[2-3]。臨床傳統(tǒng)對牙齒的殘根和殘冠的治療多采用拔除方法,其缺陷較大,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也不利于剩余健康牙齒。近些年,一種新的纖維樁技術出現(xiàn),分為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對牙齒無腐蝕性,非常耐磨損,有良好的各種機械性能,既能緩解患者的痛苦,又能提高對牙體修復的效果,得到臨床廣泛認可,也得到患者信任[4-5]?,F(xiàn)探討金屬樁修復、預成纖維樁修復、可塑纖維樁修復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口腔科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口腔修復患者,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42.67±6.72)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3個組,即傳統(tǒng)金屬樁修復組(A組),可塑纖維樁修復組(B組)、預成纖維樁修復組(C組),每組40例。本研究獲得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通過,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標準 (1)需進行修復的是前牙或后牙的殘根、殘冠,且要求牙冠的高度顯著低于該牙根的長度。(2)均接受過牙根管治療,且治療過程中無任何牙周疾病。(3)咬合程度不能過緊,牙齒殘根在牙齦的高度超過2 mm。(4)患者對該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保證配合完成整個隨訪過程。
1.3排除標準 (1)不自愿接受本研究者。(2)肝腎功能有嚴重損害者。(3)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4)存在精神疾患無法完成獨立的認知功能者。(5)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
1.4干預方法 (1)A組患者采用金屬樁方法進行口腔修復[6]:按照經(jīng)典的“2步法”,首先制作金屬樁核,然后將其固定在預備根管中,再取模型制作牙冠。(2)B組患者使用可塑纖維樁修復術[7]:首先做好牙根面和根管準備工作,盡量保留牙體組織,如出現(xiàn)損壞的牙體組織或已將近破損的牙體全部清除干凈,檢測根道長度,為核制作做準備,保證長度相符合,且可塑纖維比根管多出至少5 mm,將可塑纖維放入根道,根據(jù)牙體缺損情況,再結合咬合情況和各種尺寸對纖維調整成扇形分布,進行光固化,初步固化約為20 s,只要把牙冠形態(tài)維持一定程度即可,最終完成纖維的固化,將纖維樁取出后實施不低于40 s的光固化。對患者的牙根面和纖維樁表明進行光固化處理,時間不低于20 s,在根道內將纖維樁凝固成型,繼續(xù)使用光照固化。(3)C組患者應用預成纖維樁修復術[8]:首先做好牙根面預備工作和根管準備工作,根據(jù)根管的預備鉆對預成纖維樁的規(guī)格和長度進行選擇,對牙體進行酸腐蝕與清潔工作,清除根管中的多余水分,用毛刷在牙體和根管的粘結面與纖維樁的表面涂抹粘結劑,采用光固化之后將樁核樹脂經(jīng)口內注射到根尖,直到根管口內,在根管內安置纖維樁并使其固化,根據(jù)基牙的形狀修整樹脂。
1.5觀察指標 (1)患者修復過程中處理每顆牙齒所用的時間,手術完成4個月后修復成功率[9]:咀嚼功能未受影響,修復體固定、牢固且完整,未出現(xiàn)繼發(fā)性齲齒現(xiàn)象,樁核未出現(xiàn)移位、松動或脫落,牙根無異常,如出現(xiàn)以上任意1種情況則為修復失敗。(2)使用該科室自己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滿意程度分為10個級別,從1~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患者選擇分數(shù),≥7分為滿意,反之為不滿意。(3)4個月的術后隨訪,分別在術前(T1)和術后2(T2)、4個月(T3)對3組患者的牙齒情況進行比較,內容包括:牙菌斑指數(shù),牙齦溝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數(shù)根據(jù)牙面菌斑的厚度記分而不根據(jù)菌斑覆蓋面積記分,從0~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牙齒菌斑情況越嚴重[10]。牙齦溝出血指數(shù)需結合視診和鈍頭牙周探針探診,從0~5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牙齦出血的程度越高[11]。(4)術后4個月對3組患者牙齒松動度進行比較,評價標準分為3個級別,即Ⅰ、Ⅱ、Ⅲ度[12]。Ⅰ度為牙齒松動為頰舌方向(內外方向)的動度在1 mm以內,其他方向無動度;Ⅱ度為牙齒松動有2種情況,一是頰舌方向(內外方向)的動度約為1~2 mm,二是牙齒有頰舌方向(內外方向)及近遠中方向(左右方向)2個方向的動度;Ⅲ度為牙齒松動也有2種情況,一是頰舌方向(內外方向)的動度超過2 mm,二是牙齒存在頰舌方向(內外方向)、近遠中方向(左右方向)、垂直方向(上下方向)3個方向的動度。
2.13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 3組患者共137顆患牙,3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患牙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2。
2.23組患者修復情況結果比較 3組患者處理每顆牙齒的平均用時和修復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任意2組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處理每顆牙齒平均用時從高到底依次為A、B、C組,修復成功率從高到低依次為C、B、A組。見表3。
表1 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結果比較
2.33組患者滿意度結果比較 3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863,P<0.05),兩兩比較,任意2組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高到低依次為C[40(100.00%)]、B[35(87.50%)]、A[27(67.50%)]組。
表2 3組患者的患牙情況結果比較(n)
表3 3組患者修復情況結果比較
注:與A組比較,aP<0.05;與B組比較,bP<0.05;與C組比較,cP<0.05;與A組比較,dP<0.05;與B組比較,eP<0.05,與C組比較,fP<0.05
2.43組患者在各時間點的各指標結果比較 3組患者在手術前(T1)、手術后2個月(T2)和4個月(T3)的牙菌斑指數(shù)、牙齦溝出血指數(shù)、牙周袋深度比較,結果顯示:(1)不同時間點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任意2個時間點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依次為T1>T2>T3。(2)3組之間各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任意2組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依次為A組>B組>C組。(3)3組指標與時間之間存在交互作用(P<0.05)。見表4。
表4 3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各指標結果比較
表5 3組患者牙齒松動度結果比較[n(%)]
2.53組患者牙齒松動度結果比較 3組患者手術完成4個月后牙齒松動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721,P<0.05),任意2組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優(yōu)于B組,B組優(yōu)于A組。見表5。
臨床口腔的大面積牙體缺損是常見現(xiàn)象,傳統(tǒng)采用打樁和裝冠的方式進行治療,是經(jīng)典方法,鑄造成的樁或預先成型的金屬樁是主要的修復材料,但實際運用中常出現(xiàn)樁頭脫離和損害的情況,臨床效果不理想。有研究報道,修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機械性能、抗腐蝕性是決定修復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13]。臨床進行修復的材料應在制作時盡量簡單,把治療時間縮短??谇恍迯筒牧系募夹g在國內外學者近年來研究很火熱,多數(shù)專家把注意力轉到了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纖維樁技術的應用對牙體缺損面積較大,且希望獲得長期治療效果的患者特別合適[14]。作為一種新型的修復材料,不僅滿足制作時間短,抗腐蝕性強,而且即使修復完再次出現(xiàn)病變,取出也方便,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治療時間也縮短。
本研究結果表明,傳統(tǒng)金屬樁、預成纖維樁、可塑纖維樁進行比較,傳統(tǒng)金屬樁缺陷較多,如因口腔內長期潮濕環(huán)境造成金屬鑄造的樁核易出現(xiàn)被腐蝕,導致牙根折斷,還易誘發(fā)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操作過程比較復雜,患者生活質量受影響,該方法在臨床的運用范圍和可發(fā)展空間正逐漸縮小,而與纖維樁技術比較,各項指標均表現(xiàn)較差,該技術已落后,面臨淘汰[15]。預成纖維樁和可塑纖維樁技術比較,可塑纖維樁技術可實現(xiàn)預先進行修剪,預先完成根管內塑形的固化,使制作成型的纖維樁與根管形態(tài)更加吻合,可個體化根樁修復,且質地彈性良好,可將外力快速、均勻分散傳導,外力作用下根尖完好,具有一定的抗疲勞性。預成纖維樁技術的效果則更加優(yōu)秀,可使纖維樁的強度和彈性更優(yōu),修復過程中使其與機體組織高度契合,樁核的質地輕便,顏色也可與患者的牙齒高度吻合。最重要的是對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時,殘留的牙體組織常較薄弱,利用纖維樁進行植入和修復,有時會出現(xiàn)咬合過緊和牙根長度不足,為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必須利用粘結系統(tǒng)進行修復的輔助工作,預成纖維樁操作利用光固化的方法直接省去攪拌與混合時間,另外纖維樁與根管之間的粘結強度更高,效果也更良好[16]。如果僅對2種纖維樁技術進行比較,預成纖維技術更接近牙質結構,從顏色和材料強度等可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且可減少患者復診次數(shù)。盡管預成纖維樁技術也會出現(xiàn)修復失敗,但這可能與病例選擇、修復設計、根管準備,或者患者未嚴格按醫(yī)囑而導致患牙承受的負荷較重有關。
本研究結果表明,3種口腔修復方法的優(yōu)劣差別十分明顯,傳統(tǒng)金屬樁技術的修復成功率、患者滿意度和牙齒松動度、處理耗時等均落后于另外2種方法,而預成纖維樁技術又優(yōu)于可塑纖維樁技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纖維樁技術尤其是預成纖維樁技術在口腔修復術中具有先進性,但由于條件所限,參與本研究的病例數(shù)較少,獲得的結果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有報道顯示,傳統(tǒng)金屬樁的應用范圍幾乎不受限制,所以還是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受眾體,因此希望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對本研究結果深入討論。
綜上所述,纖維樁修復技術在口腔修復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金屬樁技術,而預成纖維樁技術與可塑纖維樁技術比較,在修復成功率、患者滿意度、修復用時和修復效果上均有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異.預成纖維樁或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3):243-245.
[2]陳像洋.兩種口腔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及效果對比[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5):89-90.
[3]郭興懷.預成纖維樁或可塑纖維樁在口腔修復應用的臨床對比[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6,26(10):1190-1192.
[4]朱?,帲A成纖維樁對口腔修復療效及滿意度的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45(8):975-976.
[5]王明輝.可塑纖維樁與預成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16):60-62.
[6]霍永紅.預成纖維樁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0):90-91.
[7]左坤.預成纖維樁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76-77.
[8]王濤,趙永興,林建能,等.預成纖維樁對口腔修復患者牙周指數(shù)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5):138.
[9]韓海青,馬成祥,宋東霞,等.預成纖維樁在口腔修復患者牙周指數(shù)中的作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0):2536-2537.
[10]張鳳鳴,李秋紅,蘇巖.牙膏與單純清水刷牙清除菌斑的效果比較[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8(1):64-67.
[11]黃玉球.熱牙膠充填與冷牙膠側方加壓的根管充填效果比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9):965-967.
[12]孟智堅,張瑜,楊秀峰.牙周消口服液輔助治療侵襲性牙周炎(胃火上炎型)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6,22(11):82-84.
[13]周宇紅,許正龍.評價不同的纖維樁表面處理方法對纖維樁修復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22):1902-1905.
[14]杜勁英,穆錦全,李建,等.不同纖維樁設計修復磨牙殘根殘冠:樁折斷與固位力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6):2500-2504.
[15]CHATURVEDI T P,UPADHAYAY S N.An overview of orthodontic material degradation in oral cavity[J].Indian J Dent Res,2010,21(2):275-284.
[16]BHAT S,PATIBANDLA R.Examination of small crack normal to multiple 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mismatched interfaces in residually stressed fiber metal laminate (Glare):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J].Int J Damage Mechanics,2013,22(3):40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