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有關文物工作的“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重要觀點和重要論述,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博物館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之中,以適應廣大觀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筆者結合自己在基層博物館工作的經驗,從兩方面談一談縣級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拙見。
關鍵字:新時代;縣級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一直以來,文物保護工作是博物館的生命線,是博物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物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它凝結著民族情感,凝聚著國家共識,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而這些價值是很難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博物館作為文物收藏的重要部門,一定要緊抓文物的安全保護工作不放松。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有關文物工作的“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重要觀點和重要論述,已成為各級文物部門的工作方向和行動指南。2018年國家文物局提出的工作基本思路也指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始終堅守文物安全底線,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要在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上下功夫。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博物館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之中,以適應廣大觀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相對于監(jiān)管嚴密的國家級、省級博物館而言,一些地縣級博物館都普遍存在著開發(fā)過度、資源浪費、文物流失等現象。與此同時,科技手段日新月異,文物的盜竊和反盜竊斗爭也日趨激烈。筆者認為,在國家發(fā)展的新時代下,做好文物的利用和傳承的前提,應該先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保護為主,利用為輔,才能更好的發(fā)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在基層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談一談文物保護工作的幾點拙見。
1 以人為本,嚴防死守,全員參與,眾志成城
目前,我國的博物館安保措施大至可以分為:“技防”、“人防”、“物防”,千防萬防離不開“人防”,在做好博物館安全保衛(wèi)工作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是做好文物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縣級博物館往往存在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如何利用有限的工作人員做好文物安全保護工作,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博物館要高度重視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知識培訓,定期進行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同時,要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安全保衛(wèi)規(guī)章制度,要做到制度完善配套,程序規(guī)范可行。要健全保衛(wèi)組織機構,配備得力專職兼職保衛(wèi)干部,使保衛(wèi)工作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牢固樹立員工的主人翁思想,使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安全意識”的存在。對所有文物保護崗位實行定崗定員制,落實責任到人,24小時不間斷輪流值班巡邏,并在值班日志上填寫每次安全巡邏的時間與情況說明。只要我們認真對待安全保衛(wèi)問題,從根本上克服麻痹思想,就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博物館要注重從思想、行為、制度等方面入手,多面并舉抓安全,充分利用班前班后時間,狠抓班組安全教育,不斷增強組室成員的安全意識,使文物保護工作做到警鐘長鳴,萬無一失。
在做好博物館員工的文物保護意識的同時,必須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有效做到文物保護全民參與,聚沙成塔。博物館可以充分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等節(jié)日,與政府有關部門配合,在縣城人口密集的廣場和鄉(xiāng)鎮(zhèn),采取制作流動展覽、大型廣告、懸掛橫幅標語、發(fā)放文物保護公益廣告、文物故事大家講等形式與群眾互動,向群眾宣傳國家在文物保護、管理、利用等方面的方針政策,深入到中小學校園,定期開展文物保護知識講座和趣味課堂,文物保護從娃娃抓起。多利用縣政府門戶網站、電視臺、微博等媒體開展宣傳的方式,提高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開通博物館的公眾號和微博,定期發(fā)表文物保護方面的知識和趣味互動,吸引博物館的觀眾參與。也可通過審核和考試招募民間文物保護員、文物保護志愿者和文物保護宣傳員,吸收社會各界文物愛好者,特別是學生,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真正做到文物保護,人人有責。
2 科學管理,做好物防,加強技防,不留死角
目前,不少縣、市級博物館由于缺乏資金,設備陳舊落后,科技保護能力差。沒有足夠的經費購買防潮、防濕設備,更談不上裝備現代化的完善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所以,縣級博物館必須積極爭取上級政府文物管理部門資金上的支持,使文物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
文物藏品的科學管理是延長文物壽命的關鍵,是保護國家科學文化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是博物館各項業(yè)務工作順利進行的可靠保障??h級博物館因人力、財力所限,不可能像大型博物館那樣設立專門的科技保護部門、文物保護實驗室。但大多配置了計算機,只是文物管理數字化這項工作開展得還不夠廣泛。隨著時代的進步,加快文物庫房電腦管理已迫在眉睫??h級博物館只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使文物得以科學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所以,要加快文物庫房管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信息化的步伐,將現有的文物庫房檔案資料輸入電腦貯存,方便文物的保管、查詢,從而提高庫房文物保管工作的效率。文物藏品數字化管理具有實用性、安全性,集信息查詢、帳務統計、庫房管理、陳列展覽于一體,給藏品展示工作帶來極大方便,使原本繁瑣復雜的藏品記錄、管理工作變得輕松簡便。其查詢、統計結果可以直接用于制作國際互聯網的網頁,為將來實現網上博物館打好基礎。
當今社會,文物被盜案件時有發(fā)生,作案手段越來越智能化、科技化、復雜化,博物館必須加大保衛(wèi)工作的科技投入力度,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在做好人防的同時,物防技防也至關重要,文物存放的外部條件也有極高的標準,如堅固的建筑、展廳、展柜,文物存放的溫度溫度必須達標等等。同時,縣級博物館必需加強內部和外圍的防范,在博物館周界圍墻、各道大門出入口、空調出風口、下水道出入口、博物館文物展廳重要部位安裝紅外對射防盜報警裝置、電子監(jiān)控設備系統,并在各個展廳內安裝煙桿防火報警裝置,不留任何安全死角。監(jiān)控中心必需做到崗不離人,24小時值班,警報響起后,工作人員務必第一時間通知相關公安消防部門和博物館安保人員到達現場。
消防管理也是治安保衛(wèi)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消除消防安全隱患,必須明確文物的消防責任人和管理員,要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定期組織全體員工進行消防演練,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活動,及時發(fā)現火災隱患,切實加大火災隱患整改力度,確保消防安全,保衛(wèi)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加大消防力度,對檢查出的火災隱患,要及時整改,全面確保文物安全。
隨著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節(jié)目的熱播,全國上下又掀起了一波文物熱,越來越多熱愛文物的觀眾走進身邊的博物館,探知著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新時代下的博物館不僅僅是存放保護文物的場所,它更肩負著宣講歷史文明,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而文物保護工作是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縣級博物館要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針,發(fā)揚自身優(yōu)勢,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規(guī)范化管理,才能做到人在文物在,為博物館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對地縣級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幾點認識》,戴麗娟、丁極梟;
[2]《關于加強縣級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俞海華;
[3]《試論“三防”在博物館安防工作中的重要性與新發(fā)展》,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