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三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升學競爭激烈,各種壓力增大。人在應激狀態(tài)下,生理、心理和行為方面會相應地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積極的心理反應有助于維持應激期間的心理平衡,消極的心理反應會導致個性的不良發(fā)展。
關鍵詞:高三學生;不良心理;反應矯正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12
作者簡介:許長玲(1969—),女,江蘇徐州人,江蘇省徐州市侯集高級中學地理教研組長,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高中教學銜接問題、高中學生考試心理焦慮及對策。
一、高三學生的不良心理反應
1. 嫉妒心理較以往明顯增強
因學業(yè)競爭加劇、考試的淘汰性存在,一部分學生嫉妒心理加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不承認別人的成績和進步。別人明明成績好,進步大,卻視而不見,不予承認。約有40%的學生有此心理。二是貶低別人的成績和進步。談話中我發(fā)現(xiàn)約有一半的學生把別人的成績、進步的取得說成是偶然的、投機的。三是對成績、進步比自己大的人表現(xiàn)出整體的怨恨。談話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成績中等的學生不喜歡成績好的學生;成績差的也不愿與成績好的為伴;常受表揚的學生很孤立。
2. 自卑心加重
高三學生面臨高考,他們知道只有一部分同學能進入高等學校,而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眼看高考在即,又無力在短期內趕上,便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調查發(fā)現(xiàn)有33%的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這部分學生,習慣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結果越比越泄氣。有37%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覺得處處低人一等,甚至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務也認為自己“很難成功”,從而輕易放棄。有些學生也試圖想成功,但由于內心總有消極的自我暗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限制了正常的發(fā)揮,結果自然失敗。
3. 考試焦慮情緒普遍存在
我通過問卷、個別交談及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有考試焦慮情緒,有嚴重考試焦慮情緒的學生約占27%。這些學生一到考試就情緒緊張,不能集中精力復習,情緒煩躁,記憶力差,思路混亂??荚囍?,他們心慌手顫,一見難題就發(fā)懵,頭腦中反復縈繞一些與答題無關之事,如考砸了怎么辦等問題。這些無關的念頭,趕也趕不走,根本理不清所要回答的問題,當然考不出應有水平。
二、矯正方法
1. 關于嫉妒心理的矯正方法
(1)加強理想和世界觀教育。嫉妒不是一種孤立的心理活動,是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因素制約的。嫉妒恰恰是偏離了正確方向的自尊心,是畸形的自尊心。心有嫉妒之人把“自尊”理解為高高凌駕于別人之上,只能自己超過別人,決不容忍別人超過自己。嫉妒心強的人只有逐步樹立起崇高的生活目標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才能與別人和平共處,才能把別人的進步給自己帶來的壓力變?yōu)閯恿?,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p>
(2)冷靜、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學生要善于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擺正自己和別人的位置,進行心理“互換”,與人為善,尊重、理解別人。
(3)把精力投放到學習中去。培根說得好:“每一個埋頭沉入自己事業(yè)的人,是沒有功夫去嫉妒別人的。”通過意念轉移,學生可以有效地克服嫉妒心理。
2. 關于自卑心重的矯正方法
(1)盡量消除環(huán)境中的不良刺激。教師努力為自卑的學生創(chuàng)造溫暖、積極向上的良好氣氛。家長、教師對學生的不足不要一味消極批評、斥責。同學間要提倡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消除幸災樂禍、嫉妒、嘲笑的不良風氣。
(2)強化學生的優(yōu)點。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尤其是要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如人處”和“過人處”,樹立“勤能補拙”的信念,學會“揚長避短”的策略,大膽實踐,終能成功。
(3)指導自卑的學生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在遇到挫折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辯證地看問題,對失敗進行客觀的歸納,形成“合理化”的認識,促進情緒的穩(wěn)定和心態(tài)的平衡。
3. 關于考試焦慮的矯正方法
(1)創(chuàng)造和諧適度的學習氣氛,抵制不良輿論風氣的影響。首先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轉變以“分數”衡量學生的觀念,同時抵制社會上不利于人才成長的輿論風氣,轉變“上大學是唯一成才之路”的片面認識,減輕社會對學校的壓力。
(2)調整期待水平,正確對待考試。研究表明:過高的期待水平,會給學生造成較強的心理壓力。為減輕學生的考試焦慮,教師和家長必須調整期待水平,使學生“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考試。如果學生能把考試作為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機會,就會平常待之,鎮(zhèn)定自若;相反,若把考試作為成“龍”、成“蟲”的賭注,就會如臨大敵,緊張焦慮。
(3)幫助學生提高應試技能,做好應試準備。教師加強對學生考前指導,讓學生做好心理上、知識上、物品上的準備。這對防治考試焦慮也有很大意義。
經過對癥處理,高三學生不良心理得到了矯正,大部分學生心靜氣平,情緒穩(wěn)定,輕輕松松地完成了一年學業(yè)。一些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生當然心情愉快,一些落榜的學生也能正確面對現(xiàn)實,無憾無悔。
參考文獻:
[1]李新旺.教育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四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