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銀
通遼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疼痛康復科,內蒙古通遼 028000
肩手綜合征又可以稱為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yǎng)不良,為腦卒中后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狀,很容易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該病癥為綜合癥中的一種,主要臨床特征包括關節(jié)活動受限、偏癱側肩手部疼痛、血管功能舒張障礙、腫脹等,若是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有可能致使患者永久性畸形、殘疾[1]。因此,采取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就顯得異常重要。該文主要研究埋線配合康復訓練應用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治療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納入的64例研究對象,皆為該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的標準,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認知功能障礙、體征不穩(wěn)定、合并嚴重器官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在41~80歲之間,平均年齡(62.5±3.74)歲。將所有研究對象依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個組別,其中對照組32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而另外32例研究組則采用埋線配合康復訓練治療。在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上,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調節(jié)血脂、血糖及血壓的藥物,及改善腦循環(huán)、腦細胞營養(yǎng)藥物,連續(xù)治療30 d。
而研究組則采用康復訓練與埋線治療,在康復訓練中,醫(yī)護人員要注意患者患側良姿位的擺放,并對其患側進行主動、被動功能訓練、向心性按摩、肢體氣壓治療等,注意30 min/次,1次/d。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穴位埋線治療,具體為:采用肩六針,包括同側的頸5.6夾脊穴,病變側肩髃穴,肩胛上神經,腋神經,對側腎關穴。在埋線治療中,主要采用PGLA線體進行,用2.0型號的一次性埋線針直接植入。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線頭不可外露,讓患者采取健側臥位,對相應穴位進行消毒,用左手捏起患者穴位的表皮,將穿好線的埋線針刺入穴位,在到達肌肉層并得氣后,將線體直接植入即可,之后將埋線針拔出,對針孔進行按壓,在創(chuàng)口處進行包扎,預防感染。注意每周1次,3次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采用簡化Fugl-Meyer法對患者的上肢功能狀況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恢復越好。同時,對患者療效進行評價,其中,各項臨床癥狀消失,關節(jié)功能活動不受限,手部小肌肉未出現萎縮現象為顯效;患者各項癥狀有所緩解,關節(jié)活動輕度受限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甚至出現加重情況,關節(jié)活動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縮現象明顯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該研究涉及到的數據,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予以處理,其中[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s)為計量資料,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干預前,研究組Fugl-Meyer為(24.5±5.27)分,與對照組的(24.8±6.04)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而經過不同的治療干預后,研究組的Fugl-Meyer評分為(33.4±7.0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7.8±6.61)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經過治療干預后,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組間臨床療效對比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常見于腦卒中后的1-6個月,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腦血管病變后,對血管運動中樞造成了影響,進而導致患肢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血管痙攣,并出現局部組織的營養(yǎng)障礙,從而形成肩胛周圍、手腕部的疼痛、腫脹、運動受限狀況。
由于疼痛會刺激末梢神經,并導致脊髓中間神經興奮,從而造成血管運動異常,形成內循環(huán)紊亂,因此會嚴重影響到預后效果[2]。而康復功能訓練通過主動、被動關節(jié)活動,能夠有效降低肌肉痙攣癥狀,并有效牽伸痙攣組織,避免了肌肉的萎縮,讓患者肩手癥狀得到有效改善。而針刺能夠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并起到平衡肌肉運動功能、止痛、松弛痙攣肌肉等作用,有利于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該種治療方法主要以中醫(yī)針灸學理論為基礎,其埋線的過程跟針刺過程極為相似,結合針灸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原則,以及PGLA線對于穴位所產生的生理、生物化學刺激,以達到疏通經絡、陰陽調節(jié)、血運消腫的作用[3-5]。在治療過程中,針具刺激所產生的針刺效應,以及埋線時滲血所起到的刺血效應,均屬于短期速效作用,而埋線時穴位處組織損傷后作用,體內特殊留針、組織療法效應等,有能夠發(fā)揮長期作用,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6]。從該次研究結果可看出,研究組Fugl-Meyer評分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將埋線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用于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中,不僅可以有效恢復患者的上肢功能,而且能夠取得良好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及應用。
[1]黃春水,樊文朝.八邪透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手腫脹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7,37(2):121-124.
[2]范江.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中醫(yī)康復治療[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2):2206-2208.
[3]李軍,張曉路.針刺、推拿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6):2913-2915.
[4]余智.推拿結合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4,29(11):1689-1691.
[5]臧淦榮,李惠惠.黃芪桂枝活絡湯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5,49(5):55-57.
[6]陳愛春.循經往返灸配合推拿治療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亞太傳統醫(yī)藥,2015,11(2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