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想生
(甘肅省武山縣榆盤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與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武山 741318)
在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原膜上第二年種植蠶豆,是武山縣群眾在技術人員指導下試種成功的一種蠶豆種植新模式。為了解掌握縣內種植的幾個蠶豆品種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條件下種植的產(chǎn)量、生育期、生物特性等方面的差異,為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種植選擇適宜品種提供依據(jù),特設立本試驗。
選擇地勢平坦,肥力均勻,視野開闊,去年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壟溝正直均勻,底肥充足,地膜完好的地塊。參試品種為當?shù)乩掀贩N岷縣蠶豆、臨蠶8號、臨蠶3號、加拿大321、臨夏大白蠶5個品種,以岷縣蠶豆為對照。采取單排式順序排列,三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m2,小區(qū)長6m,寬3.3m(原膜6m的長3壟)。每小區(qū)種12行(每壟壟溝中種2行,寬壟上種2行),每壟種20粒,畝密度8000粒。不留重復間距和小區(qū)間距,試驗四周留50cm寬的走道。
試驗地位于榆盤鎮(zhèn)康溝村,海拔2050m,土質為褐土,去年全膜玉米整地覆膜時畝施土糞2500kg,磷肥120kg,尿素20kg,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70kg/畝。用線繩分隔出試驗小區(qū)。2017年3月21日播種,4月8日出苗。5月15日乘雨畝追施尿素15kg/畝。7月12日~7月20日成熟,7月25日收獲。年前秋冬季降雨多,播種時土壤墑情好,出苗齊,苗期和開花結莢期雨量適宜,未受高溫、干旱和陰雨影響,有利蠶豆生長發(fā)育,試驗田蠶豆長勢好。
岷縣蠶豆畝產(chǎn)254kg,產(chǎn)量最低,臨蠶8號畝產(chǎn)342.2kg,比對照增產(chǎn)34.4%,加拿大321畝產(chǎn)314.02kg,比對照增產(chǎn)23.3%,臨蠶3號畝產(chǎn)296.2kg,比對照品種增產(chǎn)16.3%,臨夏大白蠶畝產(chǎn)273.06kg,比對照增產(chǎn)7.25%。經(jīng)方差分析,5個品種相互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臨蠶8號與其余品種差異極顯著。加拿大321與臨蠶3號差異不顯著,與臨夏大白蠶和當?shù)仄贩N差異極顯著。臨蠶3號與當?shù)仄贩N差異極顯著。
表1 試驗產(chǎn)量統(tǒng)計分析表(kg)
對照老品種岷縣蠶豆全生育期121d,臨蠶3號最長全生育期131d,臨蠶8號全生育期最短113d。其余品種居中。
對照老品種株高115cm,臨下大白蠶最高為128cm,臨蠶8號最低110cm,其余品種居中。
對照老品種分枝最少2.3條,臨蠶3號分枝3.6條,臨蠶8號分枝最多4.2條。
對照老品種最少為11個,臨蠶3號15個,臨蠶8號最多為22個。
對照老品種最少為2.3個,臨蠶3號2.9個,臨蠶8號最多為3.5個。
對照老品種為40cm ,臨蠶3號為33cm,臨蠶8號為21cm。
臨蠶3號最高為216g,對照老品種最低為162g。
表2 試驗田間觀察記載
試驗結果表明在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條件下,臨蠶8號比當?shù)乩掀贩N早熟8d,產(chǎn)量高34.4%,開花結莢期躲過了高溫季節(jié),增產(chǎn)顯著,適宜原膜二次利用種植,可在武山縣蠶豆種植區(qū)積極示范推廣,加拿大321產(chǎn)量較高,抗寒性較強,可搭配種植,岷縣蠶豆、臨蠶3號、臨夏大白蠶生育期較長、抗旱性較差,產(chǎn)量較低,不宜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