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
新課標要求:初中生應具備對古詩詞進行理解、賞析的能力,應掌握理解、賞析古詩詞的技巧和方法,理解詩詞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詞的中心和主旨,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審美感受。但是初中學生對古典詩詞鑒賞感到難學,要么讀不懂,要么不會表達,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歸納出“四字讀古詩”的方法:看、找、讀、悟。
一、看:看標題、看作者
看標題,明方向。古代詩歌的標題往往是全詩的眼睛,對理解全詩有指向作用,是解讀詩歌的切入口。詩歌的題目,包含著時間、地點、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詩歌的類型等諸多信息,它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基本內容,確定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題目點明與寫作內容有關的季節(jié)時令特征。有的題目直接點明作品內容涉及的主題或重點。有的題目直接點明詩人的感情基調。因此,通過對詩歌題目的揣摩玩味,便可感知詩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鄉(xiāng)情、傷離、懷古、吟邊、憂思等某種情感,或詩人對生命、生活、社會的某種見解,甚至是詩人所寄予的某種理想、抱負等。這類詩所表現的思想內容與山水田園詩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時可結合起來。
看作者,明主題。每個詩人由于人生經歷與情感體驗的不同,他們的詩詞往往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中考中??嫉木敲以娮?,因此如果能了解這些詩人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等,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找:找詩眼
詩眼是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字眼。詳細地講,詩眼就是詩詞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和情趣性的能夠統領全句、全聯或全篇的字詞,一般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詩眼有很多特性,準確把握和分析詩眼的藝術表達效果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鑒賞詩詞。抓住詩眼,也就是抓住了全詩的主旨(或情感)。
詩眼能夠集中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用做詩眼的詞語一般都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眼具有概括性、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與情趣性。這類用做詩眼的詞語一般都是動詞。
詩眼能統領全句、全聯,甚至是全篇。白居易《長相思》的上闋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詞的詩眼:讀完前三句,根本不會覺得詞句有什么奇特之處,無非就是寫了兩條河在流,而且還是流到了瓜洲的一個古渡頭,但一讀到“愁”字詩意就陡然發(fā)生變化,不僅山水含愁,而且萬物齊悲,詞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彌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個“愁”字便點燃了全片,產生了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三、讀:讀注釋、讀全詩
讀注釋:注釋一般是對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相關內容的解釋或提示,標題中的信息一般可用來解釋詩的內容、情感。從考試的角度看,命題題干也能給考生提供很多信息,幫助考生理解詩歌內容,理清答題思路、答題要點。
讀全詩:誦讀是我國古人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皶x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說明了吟誦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由于詩詞這種文學形式,很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只有靠自己邊讀邊體會,方能理解得深刻。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當時寫詩詞時的心情、情境,與作者產生共鳴,使他們準確充沛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真正地進入角色,身歷其境,與詩中景,詩中情相融,與詩中人相通,充分地發(fā)揮主動性,讀出語言的味道,讀出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把朗讀技巧與情感體味聯系起來,仔細研讀詩歌語言,特別是關鍵字句、修辭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隱含信息,有的詩句語意雙關,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結合全詩細心揣摩,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義,從整體上把握詩歌意境。
知題材,定主旨。 通過讀全首詩詞,明確了詩詞的題材,主旨也就清晰了。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歌,數量之多,題材之廣,令人嘆觀止矣。但就其題材劃分,主要有這樣幾類:
田園: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情懷。(王昌齡、高適、岑參、范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陸游、杜甫(沉郁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yǎng)浩、)
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鄉(xiāng):抒發(fā)自己在他鄉(xiāng)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馬致遠、崔顥、蘇軾、)
詠(物)志: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愿,抒發(fā)對……憤慨、不滿。(曹操、李白、韓愈、 )
寫景: 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敘事: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fā)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白居易《觀刈麥》、杜甫《石壕吏》)
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fā)一種相思、離別之苦。(溫庭筠、李商隱、李清照)
懷古:對古人、物、事發(fā)出感慨,抒發(fā)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的不滿,或對……寄予……的愿望。
四、悟:悟意境
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古詩詞的最高境界,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chuàng)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chuàng)新。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積累詩歌語言風格、表現手法、語言表達及構思技巧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更好地鑒賞詩詞。總而言之,我們在進行古代詩歌鑒賞的時候,應該借助古代詩歌蘊藏的各種信息,認真研讀詩歌,體悟詩歌的意境,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理出詩人在詩歌中滲透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