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恒
在兒科,不管急性胃炎還是腹瀉,都存在抗菌藥物濫用的現象,比如以下方面。
× 輪狀病毒腸炎使用抗菌藥物
輪狀病毒腸炎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某些地方不管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都用抗菌藥物,結果引起抗菌藥耐藥,真的需要抗菌藥物時效果卻不好了。
× 急性胃炎使用抗菌藥物
有人要問了,我們孩子患了急性胃炎,血常規(guī)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很高,需要用抗菌藥物嗎?嘔吐是一種急性的應激反應,這時候體內白細胞會增高,再者嘔吐時血液濃縮,也會使白細胞相對增高。除非有明確的細菌感染證據,大部分都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第二天血象就基本恢復正常了。
× 過敏性腸炎使用抗菌藥物
過敏性腸炎時大便會有白細胞、紅細胞,這時候使用抗菌藥物是沒有益處的。當然,這時需要首先到醫(yī)院做相關檢查,以排除細菌性感染。
有的家長把靜脈輸液當成了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有的醫(yī)生害怕糾紛,于是就順水推舟,醫(yī)患一拍即合,其樂融融。結果受罪的是孩子。
記住!不適當的輸液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危及生命!
兒童輸液常見的問題有:1.發(fā)熱、寒顫,甚至休克等過敏反應;2.輸液時看護不好,還容易出現脫針刺傷、靜脈炎、皮膚感染、空氣栓塞等不良后果;3.孩子遭受扎針的痛苦,造成心理恐懼;4.增加經濟負擔;5.小兒血管細,血管穿刺時容易動來動去,靜脈穿刺難度大。
事實上,急性胃炎、腹瀉時80%的脫水癥狀通過口服補液就可以改善。不過當有以下情況時,還應及時靜脈補液:1.休克;2.脫水伴意識改變或嚴重酸中毒;3.口服或腸內補液無效;4.通過鼻飼或者腸內補液仍嘔吐;5.嚴重腹脹或腸梗阻。
無論治療腹瀉還是急性腸胃炎,補充水分是關鍵。水分營養(yǎng)補充充足了,疾病自然而然就康復得快了。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兒科專家共識都非常強調這一點。
這就好比大禹治水。大禹的老爸治水采用堵的辦法,結果越堵越止不住洪水。大禹采用疏導的辦法,洪水才慢慢退去。我們治療腹瀉也是這個道理。
過度強調止瀉,快速止瀉,病毒、細菌及產生的分泌物炎癥因子排泄不出去,病能好嗎?所以說,過度止瀉弊大于利。
有的家長在孩子腹瀉時飲食過于謹慎了,如以下兩種情況。
只喝白粥 喝白粥時間久了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不良又容易加重腹瀉。所以,只要腸道功能可以,不要刻意忌口。
停母乳喂養(yǎng) 有的媽媽看到孩子吃母乳就拉肚子,就停了母乳。其實,母乳非常有營養(yǎng),還有增加小兒免疫力的作用,非常容易消化吸收。腹瀉的小朋友,盡量不要停母乳,可以分次少量喂養(yǎng),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可補充乳糖酶。
腹瀉還需要避免吃含糖分高的食物,糖分太多的食物容易產酸,增加腸道滲透壓,加重腹瀉。
豆類、豆制品等易引發(fā)脹氣,加重腹瀉,應避免食用。
奶制品由于脂肪高,也應該在腹瀉好轉時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