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良君 李佐波 張春雷
臨近春節(jié),農墾北安管理局建設農場工會干部們與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進行了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翻開了過去這一年的“民生答卷”。一串串鮮活真實的數(shù)據(jù),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不僅讓職工感到安心和舒心,更讓他們對新的一年有了更多的期盼。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該場工會著力在“怎么扶”上下功夫,堅持因致貧原因和類型幫扶,做到精準對癥。在調查摸底中了解到,有32個困難家庭因成員聾啞、文化素質偏低,接受農業(yè)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弱等原因致貧,農場幫扶小組成員與宏達木業(yè)有限公司多次聯(lián)系,將他們安排到公司工作。而對于有工作能力的貧困職工,該場工會通過實施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為其安排就業(yè)。如,環(huán)保和林木管護等公益產業(yè),向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yè)機會。該場把這些公益產業(yè)與精準扶貧無縫對接,實現(xiàn)“雙贏”。
同時,農場開展“精準扶貧出實招、免費體檢暖人心”活動,實行精準預防保健管理,使每個病人都能得到個性化治療,讓貧困戶們非常滿意。對貧困戶中的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急、慢性疾病患者實施“2+1”精準管理,即由1名預防保健員和1名醫(yī)生管理1名患者。
第二管理區(qū)6隊職工劉文權的妻子劉秀娟不幸患上了尿毒癥,需要有人照顧,每月還要到醫(yī)院透析,兒子上高中,劉文權已經完全承擔不起這些高昂的費用。確定為精準扶貧對象后,管理區(qū)讓他在區(qū)里干一些零活,為他妻子申請了低保每月372元,并大病救助9100元。農場又幫助他繳納醫(yī)療保險共計1014元,土地流轉補貼27905元,2017年他家收入48372元,生活有了奔頭。劉文權說:“感謝農場,我由于患有腎病綜合癥,精準扶貧讓我有了依靠,使我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p>
據(jù)了解,去年,該農場加大醫(yī)療投入力度,共承擔醫(yī)療保險49人10290元,實現(xiàn)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全覆蓋。同時,對幫扶的困難群體41戶105人共承擔醫(yī)療保險19860元。實施“2+1”精準管理50個家庭:定期測量血壓、服用降壓藥、中醫(yī)理療等。
該農場工會加快社會福利和養(yǎng)老設施建設,在自愿的前提下對“三無”(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養(yǎng)義務人)人員實行集中農場老年公寓供養(yǎng)。第三管理區(qū)貧困戶曾憲民,44歲,聾啞人,單身一人生活,他本人是聽力、言語一級殘疾人,并患有多發(fā)性腦更疾病,長期服藥,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非常困難,吃飯只能靠姐姐送。曾憲民常年一個人居住在外出打工的弟弟家的老平房里。幫扶干部了解曾憲民月享受低保金340元,全年雖然有5100元收入,超出精準扶貧戶標準,但考慮他實際情況后,屬于典型的“三無”人員,在精準扶貧“回頭看”環(huán)節(jié)中又將其列入精準扶對象。農場黨委研究決定,由農場出資將其安置在農場養(yǎng)老院,解決了他的基本生活問題。
據(jù)統(tǒng)計,截至目前,該場建檔立卡貧困戶81戶,通過扶貧對象精準、致富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人而異對接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使75戶脫離了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