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明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ǎn)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當前,在一些地方和基層工會,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解決。例如,偶爾會遇到基層職工不敢提意見、議問題、談要求的情況,即使講了也是一些“淺嘗輒止”“不痛不癢”的建議,深思起來,這是與職工群眾的心理距離拉遠了。
工會改革要切實解決脫離職工群眾的問題,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承擔起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和團結(jié)動員職工群眾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共同奮斗的重大責任。
作為一名工會人,與工會改革同行,要堅定信仰,站穩(wěn)政治立場。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是政黨的核心,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chǎn)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人民立場。古人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日,共產(chǎn)黨人講一心為民、無私奉獻,做人民群眾的公仆。講政治,其本質(zhì)就是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作為一名工會人,與工會改革同行,要堅持善學,不斷提高政治理論和業(yè)務工作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為第四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作的《序言》中指出:要“以時不待我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強本領”,“要努力學習各方面知識,努力在實踐中增加才干,著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睂χR的學習和渴望是永無止境的,豐富的工運理論,是我們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有力武器。
作為一名工會人,與工會改革同行,要常懷一份熱情。樂于付出、敢于奉獻是工會人始終要具有的一種情懷。作為一名青年人,我認為,青年干部的思想可塑性很強,種下了情懷的種子,讓其成長為堅定服務職工信念的參天大樹,深入職工群眾真交朋友、真情互動,時刻把職工群眾的愿望作為“晴雨表”,把功夫下到職工的身上,埋頭實干。
作為一名工會人,與工會改革同行,要知難而進,不避艱險,勇于擔當。作為有10年黨齡的青年黨員,更要在工會改革的過程中,在聚焦工會主責主業(yè)中彰顯黨性,體現(xiàn)價值。站在改革的潮頭,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應對職工群眾發(fā)展的新變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各項權益,讓廣大職工實現(xiàn)健康勞動、體面勞動、幸福勞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壘土。時代賦予工會人全新的使命和責任,從我做起,久久為功,持之以恒,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相信,只要每一位工會人能夠認真理解領悟“增三性”“去四化”的豐富內(nèi)涵,朝向黨和職工的殷切期盼,充分挖掘潛能,發(fā)揮自身才智,工運事業(yè)將開啟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