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子
一直想寫寫雪小禪,卻又不敢輕易動筆。雪小禪太靈動,太有故事,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閃光點,都可圈可點可以寫成文章;她的文字太好,好到有上百萬的讀者為她癡狂。
她曾經是一只自卑的毛毛蟲,經歷過黑暗,經歷過漫長的等待與煎熬、經歷過深深的孤獨與掙扎,經歷過多年默默的堅持與努力,她終于蛻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她把生命中的百味體驗融入筆尖,成為妙語如珠的美文,她把自己活成一門美派的代言人,光芒萬丈,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她的生活方式,引領著更多的人追隨。而這期間,她所經歷的孤獨和掙扎,唯有寫作的人能懂。
我每次在心里想到她,“心中自有美意”這幾個字便會浮上心頭。在我心里,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一個自帶光芒、精神明亮,能夠自渡彼岸又能夠照耀別人幫別人泅渡心海的人。
從神交已久到做她的編輯靈魂相近的人終相遇
我和小禪是鄰縣同鄉(xiāng),知道她的名字至少有20年了。大概是在2002年,我加入河北省作協(xié)時,作協(xié)的一位老師送給我一本當年河北文學院簽約作家的名錄,年紀輕輕的雪小禪就名列其中。
當時我對她充滿了羨慕。我曾驚嘆于她的筆名取得好,更驚嘆她的文章更好。最早讀雪小禪的文字,大都是一些青春愛情故事,或纏綿悱惻,或蕩氣回腸。每篇讀來都能讓讀者淚沾衣襟。雪小禪筆下的唯美戀愛故事數不盡數,文字犀利而凄美,是那種能夠直抵人心靈,引起人心靈震顫和共鳴的好文字。記得很多年以前,我曾在QQ空間里寫過一句話:每次讀雪小禪的文字,都想偷偷地躲起來,因為總有無法掩飾的淚會不知不覺濕了雙眼。
2004年春天,創(chuàng)刊不久的《意林》雜志搬到北京,我有幸加入其中。我記得我交的第一批文章里,就有雪小禪的《我是一條流淚的愛情魚》,那是我從自己特別建的一個“好文章”文件夾里提取出來的,沒想到這篇文章不側順利通過總編終審,在雜志上刊發(fā)出來后,還獲得了當年讀者投票最多的季度和年度最受歡迎文章獎。
2007年底,隨著《意林》雜志的不斷發(fā)展壯大,《意林》原創(chuàng)版創(chuàng)刊,期間我刊發(fā)過多篇雪小禪的文章。再之后,我有了要做她一本書的沖動和心意。2012年的9月21日,我和她相約在北京西單附近的一個茶室見面,她笑聲朗朗,似明月照人。那天她不僅和我簽訂了《小喜》一書的出版協(xié)議,還和中影集團簽訂了長篇小說《刺青》的影視作品改編版權協(xié)議。當然那天,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
那一年,她的散文《風中的鳥巢》還獲得了《北京文學》雜志社舉辦的第六屆老舍散文獎。
從文到人,影響無處不在
文藝女神悄然入我畫中來
此后,小禪直接晉升為我的偶像,特別是做了她圖書的責任編輯后,讀她的文,喜歡她的人。她的審美、著裝、興趣愛好、生活態(tài)度等等都深深影響著我。她就是理想中的那個我,但她做得更好更完美。她所倡導的好花、好茶、好酒,讀書,寫作,旅行的美好生活,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向往,是我們很多漂泊在外的人心靈之故鄉(xiāng)。
保管好內心的天真,只向美好的事物低頭;熱愛分明的四季、溫暖的美食、友情,熱愛美好的日常和傳統(tǒng)文化,即使孤獨,也孤獨得有美意。這就是雪小禪。
偶爾有空,我會用鉛筆頭畫幾筆,有時用彩鉛,有時用水彩。我只畫美好的事物,只畫美好的人,在我畫的人物里,有一些是以雪小禪為原型的素描,我發(fā)給她看,她說好看、喜歡。有時候,我會有意無意地畫一些文藝女性形象,其中難免會有她的影子,即便我想擺脫,哪怕我只是畫背影或者側面,有時就是匆匆?guī)坠P,勾勒一個大概的草圖,但當我發(fā)到朋友圈里,總有細心的朋友能看出那原型就是雪小禪。有一次,小禪在微信里問我,怎么我畫的那些人都像她?我忍不住偷笑,可見其對我影響至深,無論畫中是她或不是她,都有她的影子和魂魄在其中。
喜歡她的形象,她燦爛的笑容,低垂的眉眼,即使是側面或者背影,也能感受到一個女子的風情萬種與氣韻萬千。她的美不妖冶,像一束荷,也如她的名字,安靜、素潔、美好。
生動有趣,愛生活、愛戲曲、愛朋友
是作家,更是美食家與生活家
雪小禪喜歡戲曲,幾乎天下皆知。熱愛戲曲,似乎是血液里天生帶來的。我們的家鄉(xiāng)可以說是戲曲之鄉(xiāng),每年的市縣級春節(jié)晚會,都會從北京和天津的一些劇團邀請京劇、評劇和河北梆子的名家來演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一些優(yōu)美的唱腔及經典唱段,從小就浸到了我們骨子里,所以熱愛和喜歡戲曲就成了必然,就像穿衣吃飯一樣自然簡單和必不可少。戲曲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也是我們的精神血脈,尤其是成年之后,有了些閱歷,更懂得了戲曲的淳厚、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記得那年在南京大學的賓館里,小禪還給我們唱了一段程派《鎖麟囊》,京劇程派唱腔蒼涼、哀怨、纏綿,小禪唱得認真、投入、聲情并茂,我被她感染。前幾年,小禪因熱愛戲曲被河北省委宣傳部欽點寫了《裴艷玲傳》,并有幸跟隨裴先生3年,更是深入學習了解了戲曲的博大精深和精髓。近些年,中央電視臺及山西電視臺等一些戲曲節(jié)目也爭相邀請她當評委,小禪說戲也成了戲曲節(jié)目的一個亮點和特色。
小禪愛戲曲、愛生活、愛朋友。生活中,她是一個戀舊的人,她喜歡壇壇罐罐,喜歡花花草草,喜歡老繡片、老家具,尤其喜歡那些古老的、破損的舊物,在她眼里竟都美得無可比擬。
央視紀錄頻道曾給她拍過一次紀錄片,就叫《我不只是一個作家》,記錄了她愛撿破爛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她回到農村央求二舅帶著她去撿人家不要的舊壇子,二舅開著一個電動三輪車,她坐在三輪車上,還穿了一件旗袍。二舅覺得這太丟人了,說這是干什么去啊,去撿破爛嗎?可她卻覺得特別興奮,她把農村人家不要的那些舊壇子舊罐子當寶貝一樣撿回來,將它們刷洗干凈,擺放在屋里,插上小雛菊,自己覺得美得不行。在她眼里,這些破壇子比價值幾十萬的名貴包包都迷人。她就是這么有趣,這么可愛的一個人,一個有著獨特審美和情趣的人。
小禪喜歡做菜,偶爾清靜閉關寫作,也偶爾邀朋喚友小聚。上至名流,下至環(huán)衛(wèi)工,她都一視同仁。她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一些她親手為朋友們做的美食照片。當然還有攝影,即使只是用手機隨便拍,拍出來的照片也美得驚心動魄,那角度和感覺,那光線和意境,你不得不佩服她天生的、骨子里的審美就是一流的。
記得我剛生完兒子從醫(yī)院回到家,她的電話就打了來,她真誠地對我表示祝賀,跟我說這個孩子比其他的什么都珍貴,都重要,都值得。她就是這樣一個人,熱情、真誠,友愛、義氣。她總是笑意盈盈,你幾乎看不出她的年齡,無論多大,她的內心都是天真的,純粹的,她活得自我,活得明媚,活得愉悅,也活得光陰見性、一身光芒。
她身上有古意,像一個活了幾輩子的哲人和生活家。她用文字構筑人們的理想生活,也把自己的現實生活過成了人們心目中理想的模樣。
只向美好的事物低頭,將小生活過成大日子,過成好光陰。引用她新書中的一句話:“有時人和人的相逢就是為了看一朵花開、唱一段戲、享一段春風,我們相逢,也許只是為了向美好低頭,向愛臣服,向時光中所有的命運交代?!?/p>
摘自雪小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