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六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安徽 六安 237000)
COPD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病癥,以氣流受阻為主要病理特征,發(fā)病率較高,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發(fā)病群[1]。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等,該病病程較長,病情易復發(fā),對患者健康與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為提高COPD的療效,必須重視并做好相關護理工作。本文主要對85例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呼吸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研究,通過臨床癥狀、血生化、胸X片等檢查確診,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相關診斷標準[2]。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肺心病、呼吸衰竭、惡性腫瘤及意識障礙等患者。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2.3±4.7)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5.4±1.1)年,合并高血壓19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6例。
本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對癥治療,包括抗炎、止咳、平喘、吸氧等治療,并加強基礎疾病治療,主要為降糖、降壓、降血脂治療,并做好用藥指導、體位護理、健康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環(huán)境護理:一方面,要保持病房的清潔衛(wèi)生,定期通風,確??諝庑迈r,同時設置適宜溫度(24~26℃)和濕度(55%~60%),做好保暖工作;確保病房安靜,護理操作盡量集中,減少刺激,讓患者良好休息;另一方面,因患者年齡較大,行動不便,在病房應配備防護椅、張貼提示,在走廊、衛(wèi)生間等處設扶手,病房內擺放健康的綠色植被,給予患者舒適感。
(2)心理干預:責任護士應第一時間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科室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護士等情況,讓患者盡快熟悉環(huán)境,消除緊張感、陌生感。同時,密切注意患者心理變化,及時給予疏導和干預,明確告知患者所患病癥屬于慢性病,病程較長,治療見效較緩,應保持平和、穩(wěn)定心態(tài),并說明這對治療是有積極意義的。同時基于患者性格喜好,播放其喜歡的舒緩、輕松音樂轉移注意力,緩解不良心理。在治療取得進展時,應及時告知患者,并感謝患者配合,以建立互信護患關系。此外,鼓勵家屬和親友多陪伴、多關懷患者,給予更多照顧,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消除患者孤寂感。
(3)排痰護理:定期協(xié)助患者更換體位,行半臥位,并為患者翻身拍背,指導患者掌握正確咳痰方法,如果痰液黏稠難以咳出,遵醫(yī)囑給予霧化吸入,以促進痰液排出,及時清理痰液,確??谇皇孢m。
(4)飲食指導:根據(jù)患者病情,結合患者喜好、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飲食譜,指導患者均衡營養(yǎng),囑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高的食物,適當補充蛋白質;鼓勵患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免便秘;控制糖和鹽分攝入。忌食海鮮、油炸、辛辣等刺激呼吸道的食物。
(5)康復鍛煉:①呼吸訓練,根據(jù)患者年齡、理解能力等,采取視頻、示范等方式教會患者正確的呼吸方法,比如: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前者可增加氣道外口阻力,預防氣道過早閉合,后者可減小呼吸阻力,改善血氣。②運動訓練,基于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運動量和強度以患者情況確定,以改善心功能。
在護理前后應用肺功能測試儀測定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包括VC、MMEF、FEV1及PEF等指標;同時,應用SF-36評測患者的生活質量[3],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等維度,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和護理后,本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和SF-36評分均顯著改善,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的臨床效果(±s)
表1 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的臨床效果(±s)
時間SF-36評分(分)VC(L) FEV1(L) MMEF(L) PEF(L/min)肺功能指標護理前 1.59±0.22 1.43±0.34 1.13±0.31 3.22±1.14 51.24±10.19護理后 1.77±0.15 1.66±0.29 1.48±0.30 4.29±1.52 84.12±11.35 t
舒適護理是基于“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就是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等多方位護理,目的是有效改善和提升護理質量,提高療效。COPD是一種慢性進展性呼吸道病癥,病程長,病情多變,在因老年患者機體功能逐步衰退,抵抗力和免疫力減弱,為確保治療效果,需做好護理干預工作。
本研究中,85例老年COPD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基于老年患者身體特征及病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主要是向患者提供舒適、溫馨、安靜的治療環(huán)境,同時通過針對性疏導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臨床依從性和配合度。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治療需要進行排痰護理、飲食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以改善癥狀,強化機體抵抗力和呼吸功能。從結果看,護理后患者肺功能顯著改善,且SF-36評分大幅提升。與漆璐等人的相關課題研究報道基本一致[4]。
綜上所述,在老年COPD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張瑞英.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護理及預防[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7):69-70.
[2]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12):115-116.
[3] 李紅飛.舒適護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期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4):149-150.
[4] 漆 璐,雷春璞.舒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0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