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亞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2醫(yī)院神經內二科,江蘇 常州 213000)
腦梗死作為臨床較為多見的腦血管疾病,急性發(fā)作危害性極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引發(fā)腦缺血、腦組織壞死等,導致口角歪斜、語言障礙等癥狀,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臨床研究可知,誘發(fā)原因以動脈粥樣硬化為主,很容易出現繼發(fā)性心臟損害,需及時給予治療和護理[1]。而為了確保治療護理的有效性,需依據病人特征實施合理的方案,即加強對患者心電圖檢測利于為醫(yī)護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本次研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改變及護理措施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首發(fā)急性腦梗死患者165例為研究資料,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且滿足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相關診斷標準。另同時間段選擇3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腦梗死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異常升高28例,無異常升高10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2.36±4.16)歲;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62.01±4.0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對象均行常規(guī)12導聯心電圖監(jiān)測,取平臥位,指導自然呼吸。
依據心電圖監(jiān)測分析心電圖改變情況,包含快速心律失常、緩慢心率失常、P波異常、ST段異常、T波倒置、U波、QTC異常。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4.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腦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ST段異常、T波倒置、QTC異常等心電圖改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腦梗死與健康者心電圖改變情況比較
肌酸激酶同工酶異常升高快速心律失常、ST段異常、QTC異常等心電圖改變率顯著高于無異常升高(P<0.05)。見表2。
表2 肌酸激酶同工酶異常升高心電圖改變情況比較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心電圖改變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改變如快速心律失常、ST段異常、T波倒置、QTC異常等指標的幾率較高,容易伴隨心臟損傷。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血管緊張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加重,最終導致心肌細胞供血、供氧不足,發(fā)生心肌損傷。肌酸激酶同工酶異常升高患者心電圖改變率顯著高于無異常升高患者(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異常升高提示患者心肌損傷加重,進一步加重供血不足,促使病情惡化,即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護理。需要注意,在臨床診斷中,很容易忽視對心肌損傷癥狀的判斷,導致治療時機延誤,影響治療效果[2]。
在治療期間,為確保獲得滿意的療效,需重視對患者的心電監(jiān)測預防,重視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預見病情發(fā)展,并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3]。患者可能伴隨嚴重功能障礙,此時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鼓勵,不良情緒疏導,幫助其穩(wěn)定心態(tài),提高治療依從性。針對臥床或昏迷的患者,需注意感染預防,如加強對皮膚衛(wèi)生清理和口腔黏膜衛(wèi)生干預,避免發(fā)生褥瘡、潰瘍等,及時幫助患者清理氣管、鼻咽部等分泌物等[4]。觀察患者排便情況、若為黑色伴隨血樣改變,則表明其消化道出血,需及時報告醫(yī)師進行處理。同時需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并控制健康飲食,尤其是患者活動量大量減少,需減少高脂肪、高糖飲食,協(xié)助其進行被動活動、床上活動及簡單運動等。此外需做好對患者的隨訪,加強出院后指導,保證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改變提示心肌損傷加重,需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實施個性化護理措施,加強健康指導和隨訪,以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張 昆,于 倩.不同部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心電圖異常及其與病情分型的關系[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7):645-647.
[2]孟素芳,高 健.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缺血性ST-T改變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1):101-102.
[3]馬振華.急性腦梗死患者心電圖與心肌標志物水平變化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10):1869-1870.
[4]劉媛媛,楊印東,朱 偉.不同亞型急性腦梗死心電圖和心肌標志物變化[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7,38(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