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峰
小孫前些天因為受涼感冒了。感冒好后,他總覺得左耳有一種悶塞的感覺,有的時候耳朵還嗡嗡響。醫(yī)生檢查后說他患的是分泌性中耳炎,給他開了口服藥物和滴鼻劑。小孫不禁納悶起來:我得的是中耳炎,為什么要用滴鼻劑?
人的耳、鼻、咽、喉分布在頭面部的不同部位,從表面上看它們并不相通,但實際上,它們又是以咽部為中心彼此相通的。咽鼓管又叫耳咽管,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的通道,一端開口于鼓室,另一端開口于鼻咽部的側壁。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通道。
當感冒時,鼻子發(fā)生炎癥,分泌物增多,如果鼻腔內壓力增加,比如不恰當?shù)倪┍莿幼鞯龋墒贡乔粌鹊姆置谖锝?jīng)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特別是兒童,由于其咽鼓管寬、短而平直,鼻內分泌物更容易經(jīng)此途徑引起中耳炎。而且鼻黏膜、鼻咽黏膜、咽鼓管內膜互相連接,遇到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這些黏膜均會發(fā)生腫脹、充血,甚至造成咽鼓管狹窄或阻塞,炎癥會沿著咽鼓管侵犯中耳,導致中耳炎。
小孫得的是分泌性中耳炎,使用滴鼻劑可以使鼻腔分泌物減少、充血減輕,咽鼓管的腫脹、阻塞也會減輕。這樣能夠讓咽鼓管的功能得到恢復,有利于中耳炎的痊愈。因此,醫(yī)生在治療中耳炎時,往往會給患者開滴鼻劑如呋喃西林麻黃素滴鼻液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