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奇斌
脂肪、糖與膽固醇一直被當作“致胖三兄弟”,其實,真的是誤會它們了!
從人體最基本的生理結構看,脂肪有助于細胞膜的構成,而有了細胞膜,細胞才能控制物質(zhì)的進出。適量的脂肪對人體健康有益,但很多人對脂肪都存在以下3個誤區(qū)。
誤解一 :長脂肪是因為吃了脂肪
吃高脂肪食物確實會導致發(fā)胖,因為脂肪是一種高熱量的物質(zhì)。但有關脂肪會導致增重的說法還是被過分夸大了。瑞士日內(nèi)瓦大學醫(yī)院進行過一項研究,讓一組超重的病人吃脂肪含量為45%的膳食,另一組病人吃脂肪含量為26%的膳食(標準西方膳食脂肪的含量約為35%),兩種膳食的熱量同樣都是5020千焦。所有的膳食都是在醫(yī)院里配制并食用的。三個月后,兩組病人所減輕的體重相差無幾。
誤解二 :高脂肪食物都不健康
事實上,有些食物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吃反而有益。比如很多人不吃豬油是因為其含量高達 40%的飽和脂肪酸,事實上豬油中所含的“好脂肪”單不飽和脂肪酸也高達40%。
誤解三:不吃肉就不得高血脂
高脂血癥分為三種類型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混合型。我國常見第一種,飲食因素主要是主食即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而非單純的脂肪攝入過多。
比如有的餐館素菜實際上含油量驚人,一盤油麥菜(生重500克)平均能放50克油,而每人每天吃的炒菜油量應不超過30克。所以,不是說不吃肉就能預防高血脂。
脂肪也能助人健康,對健康有6個有益的作用。
1.保溫。這個胖子最有發(fā)言權,即便不是在冷天而是熱天,儲存的脂肪能夠保護人對抗高溫,防止人體流失過多水分。
2.提供能量。脂肪能夠產(chǎn)生長期能量,提供的潛在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所能提供的2倍。
3.防治疾病。攝入比例平衡的膳食脂肪有助于預防很多疾病,比如減少癌癥的發(fā)展和擴散,促進心臟病的康復。
4.保持皮膚和頭發(fā)的健康。皮膚和面容的健康依賴體內(nèi)的脂肪,脂肪具有防護的特性,能夠讓皮膚柔嫩光滑,減少面部皺紋。對頭發(fā)有同樣的效果。
5.支撐和保護。脂肪扮演天然內(nèi)置減震器的角色,能緩和身體及各個部件震動沖撞時的傷害。
6.調(diào)節(jié)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曬太陽可以讓身體生成維生素D,實際上,是皮膚中的膽固醇促成了這個反應的發(fā)生。除了維生素D,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K在內(nèi)的其他維生素,都依靠脂肪來維持正常的吸收和利用。
控制脂肪總攝入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最好控制在1:1:1。具體來說,食用油選擇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為主,交替使用,每天用量控制在20~25克。平時以含飽和脂肪較低的食物優(yōu)先,大致按照魚、禽、豆、肉、蛋、奶、堅果的順序進行選擇。要少吃火腿、香腸等加工肉;每天一個全蛋,一袋奶,一把去殼堅果。
很多人對吃糖也有不少誤解,尤其這5種。
誤解一:無糖飲食才健康
糖無疑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但各種糧食都是含糖大戶,主要是淀粉和糊精。不僅可以提供能量,而且還是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的重要來源,無糖飲食顯然是不健康的。合理攝取糖分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誤解二:吃太多糖會得糖尿病
兩種類型的糖尿病都由基因和環(huán)境因素綜合導致,是涉及胰腺和代謝功能的復雜病癥。糖尿病人的身體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幫助葡萄糖被血液和肝臟吸收。多吃糖并不直接導致糖尿病。
誤解三:有些糖比其他糖更有益健康
所有種類的糖對身體的影響都一樣。紅糖、白糖、蜂蜜……最終都分解成同一種東西——葡萄糖,被吸收。
誤解四:人工甜味劑對身體更好
盡管像無糖汽水中含有的甜菊糖、赤藻糖、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比天然糖熱量更低,但研究顯示,喝無糖汽水的人肥胖的可能性比不喝無糖汽水的人高一倍。一些人工甜味劑對身體的危害跟糖不相上下。
誤區(qū)五:糖導致蛀牙
蛀牙實際上是由酸性食物和飲料導致的,酸性物質(zhì)會腐蝕牙齒的外結構,從而使牙釉質(zhì)脫落,導致蛀牙。
到膽固醇很多人都敬而遠之,因為冠心病與膽固醇異常有關。不少人對膽固醇還存在以下四大誤區(qū)。
誤解一:膽固醇是“萬病之源”
不少人認為最好一點都不吃膽固醇。實際上,膽固醇本身就是一種營養(yǎng)物質(zhì),人體每個細胞的合成都需要膽固醇,性激素等多種激素和膽汁的合成也需要膽固醇,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富含膽固醇。只是在人體膽固醇代謝出現(xiàn)障礙時,才會發(fā)生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上,從而引發(fā)心血管疾病。
誤解二:改變飲食就能降低膽固醇
偶爾出現(xiàn)高膽固醇的人可以通過健康飲食和經(jīng)常運動來減輕或控制體重,但家族性遺傳和病情較嚴重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單純依靠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通過藥物控制。
誤解三:膽固醇高不能吃蛋黃
在高膽固醇食物中,蛋黃是個例外。蛋黃中含有的卵磷脂是“好膽固醇”,有助于調(diào)節(jié)血脂。因此,膽固醇高的人不必遠離蛋黃,一周吃3個雞蛋(包括蛋黃)并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誤解四:瘦人不會膽固醇高
膽固醇偏高并非肥胖或體重超標人的“專利”。引起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還包括膳食因素(愛吃肉、動物內(nèi)臟和油膩、油炸食物)、不良習慣和熬夜、久坐等。不管胖瘦,都可能膽固醇高。
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要懂得區(qū)分膽固醇的“好”與“壞”。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是“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一旦過量會導致動脈硬化,因而被稱為“壞膽固醇”。
根據(jù)《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推薦,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jīng)后女性,每年進行血脂檢測。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空腹血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疾病患者,要遵醫(yī)囑,堅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治療,預防心梗腦梗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