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唐帥出生在重慶市一個特殊家庭,父母都是聾啞人,他們工作的福利工廠都是聾啞職工。
父親給他取名唐帥,有望子成“帥”之意,期望他出人頭地,跳出聾啞人圈子。唐帥從小被送到外婆家,只為更好地學習健全人的語言。即便回家后,父親也極力反對他學手語。在父親看來,兒子融入健全人社會就夠了,哪怕和自己零溝通。
但外婆卻告訴他:“不學手語,父母老了,你怎么帶他們?nèi)タ床??”唐帥就偷偷學起了手語,他的愿望是:“將來多幫助像父母一樣的聾啞人。”
上初中時,唐帥就常為相識的聾啞街坊幫忙,充當“傳聲筒”。一天,聾啞鄰居老馬跑到唐帥家,拉著他的手就往外跑。經(jīng)過手語交談,唐帥知道了個中緣由。
原來,老馬剛在一家商店買東西,付錢時掏了100元給店主。但當時一起付錢的顧客有好幾個,店主分不清到底是誰沒給錢、誰又該找補,就要求買主逐一說明。然而,老馬“說”不了,因此,店主一口咬定是他沒付錢。情急之下,老馬想到了熱心的唐帥。老馬用手語告訴唐帥,他那張100元的鈔票上有明顯的折角和標記。帶著這些信息,他跟老馬來到商店,說明了情況。店主找出了老馬給的100元,誤會也就此澄清。
從小到大,像這樣行俠仗義的事,唐帥做過不少?!皢“统渣S連,有苦說不出”,聾啞人一遇到矛盾糾紛往往只能干著急。能利用自己的特長幫他們,已經(jīng)成了唐帥的一種習慣。
長大后,唐帥沒能如父親所愿離開聾啞人的圈子。大學剛畢業(yè),他就考取了手語翻譯證書,給重慶市九龍坡區(qū)公安局做起了手語翻譯。
在這期間,唐帥接觸了大量聾啞犯罪嫌疑人,他們往往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大部分不識字,有的甚至連手語都不會。抓到這樣的嫌疑人后,公安部門常常束手無策。
唐帥至今忘不了一個19歲的廣西男孩。他父母在新疆采棉花,他從小沒人管,沒上過學,也不會手語。在村莊里,男孩就像野草一樣孤獨生長,餓得不行時,為了偷一小袋米,他殺死了一個老太太。
公安部門無法審訊男孩,請?zhí)茙涍^去協(xié)助。在高墻電網(wǎng)籠罩下的看守所,他和男孩同吃同住。怕男孩攻擊,唐帥喝的礦泉水瓶的蓋子全被卸了,吃飯沒筷子,靠手抓。僵持兩天后,男孩崩潰了。不會說話、不會手語的他,用最簡單的肢體動作,“重演”了一遍犯罪過程。
末了,男孩閉上眼,握拳伸出雙手,做了一個等著被銬走的動作。唐帥突然眼淚下來了,流淚不是給自己慶功,而是感嘆作為一個生活在封閉環(huán)境中的聾啞人,從來沒人教導,也沒人撫慰,但他懂得了認罪受罰。
在公安局擔任了6年手語翻譯,唐帥熟練運用手語參與訊問取證,成功協(xié)助單位破獲了上千件有關聾啞人的疑難案件。然而,唐帥也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司法手語翻譯的一些短板:多數(shù)手語翻譯人員畢業(yè)于專業(yè)學校,他們學的是普通話手語,面對聾啞人使用方言手語的情況,往往無法真正傳達其意思。手語翻譯人員基本都是非法律專業(yè)出身,對某些專業(yè)的法律術(shù)語不了解,在案件翻譯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判決的公正性……
唐帥還發(fā)現(xiàn),沒人對手語翻譯的工作進行審核,還有許多翻譯是教師出身,根本看不太明白聾啞人的“自然手語”,雙方的交流變成了“雞同鴨講”,翻譯只能連蒙帶猜地揣摩聾啞嫌疑人的意思。
一次庭審中,唐帥直接打斷了一名手語翻譯的演示,指出對方偷工減料,完全跳過了“庭審規(guī)則和被告人所享有的訴訟權(quán)利”那一大段內(nèi)容。翻譯刷地紅了臉,從沒人這樣指出過他的問題。
唐帥決定結(jié)合自己的手語優(yōu)勢和法律知識,去填補國內(nèi)沒有“手語律師”的空白,專門為聾啞人提供法律服務。于是,2012年他開始準備司法考試,并以400分的好成績達成了心愿!
轉(zhuǎn)換角色后的唐帥,曾為一個聾啞男人辯護。該男子在公交車上偷了一個老太太的錢,整整兩萬元現(xiàn)金,這是老太太取出的養(yǎng)老錢,準備給孫子看病用。
開庭時,唐帥看見庭下密密麻麻坐著老人的家屬,大家悲憤難平,有人指著他大罵:“這種人渣,你為什么要替他辯護?”
唐帥從辯護席上站起,請求法官允許他講一個故事:這個聾啞人拿偷來的錢做了什么?他去給一個好友的遺孤交了學費。孩子的父母也是聾啞人,在一次自然災害中去世,這個聾啞人自己也沒錢,卻還想著幫好友的孩子。
“好人與壞人沒有絕對的區(qū)分。”唐帥堅信,替這些聽不見、說不出的聾啞人辯護,是在維護他們應有的權(quán)利。
成為手語律師以來,唐帥一直忙碌在聾啞人司法工作最前沿,每年處理相關案件數(shù)百件。
“我所要做的,就是盡力將案件正本清源,不放過一個壞人,也要還好人一個公道?!碧茙浾f。
連續(xù)多年來,唐帥都是在辦公室里過的除夕,平均每周就要接兩三起與聾啞人相關的案子。因為長期向聾啞人普法、幫助他們維權(quán),他被評為“重慶好人”。但他對塑造好人形象并不感冒,他更著急的是,全國兩千萬聾啞人,相當一部分身處遠離法治社會的荒漠。
在2018年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上,作為大渡口區(qū)人大代表的唐帥,在議案中提出成立一個獨立的手語翻譯協(xié)會,對涉及聾啞人的司法審訊錄像進行鑒定,不讓手語翻譯成為“事實上的裁決者”。同時,該協(xié)會還能對手語翻譯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法律、醫(yī)學等專業(yè)術(shù)語,制定翻譯規(guī)范。
作為律師事務所主任,唐帥請來專業(yè)教師,每天給所里的律師上手語課,但培訓了一兩個月,收效甚微。他又換個了思路,招來5個聾啞人大學生。如今,他們成了唐帥的助理,能給聾啞人解答簡單的法律問題。
近兩年,唐帥逐漸將重心從為聾啞人代理案子轉(zhuǎn)移到普法上。他連續(xù)多年擔任區(qū)殘聯(lián)的法律顧問,一年工資都不及接一個普通案件的報酬,但他仍然將這項工作堅持了下來。他每月給區(qū)里數(shù)百名聾啞人開講座,告訴他們最基礎的法律常識,包括什么是犯罪。
為了擴大覆蓋面,唐帥又鼓搗起了APP和微信公眾號,他要求自己律師事務所的所有律師都注冊使用,免費給聾啞人提供法律咨詢。
做這些普法工作,幾乎占用了唐帥的所有業(yè)余時間。有時候,他感到難以為繼,年輕人有的活動,自己幾乎都沒有。唐帥近兩年的收入也都砸在這些“副業(yè)”上,車早就舊了,他也舍不得換。
但唐帥堅信,只要繼續(xù)向聾啞人普法,他們的法律需求就會日益浮現(xiàn),最終得到社會的重視。在為無聲世界里的人們爭取權(quán)益的漫長道路上,這位中國唯一的手語律師,更希望自己能不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