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鑫
幾天前,王奶奶膝關節(jié)疼痛難忍,于是貼了塊消炎止痛膏藥。貼上后,她感到舒服些,但是撕膏藥卻讓她疼痛不已,用電吹風吹、熱水泡,才終于將膏藥撕下,但還是造成了王奶奶的皮膚局部破損。
老年人在貼膏藥時要預防意外情況的發(fā)生,如過敏、燙傷等。老年人貼的膏藥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含藥物成分比較復雜,且為了保證膏藥內能貼得牢固,多數膏藥都含膠,所以使用后很可能會出現皮膚過敏。當感到皮膚發(fā)紅、發(fā)癢時,此時應立即撕掉膏藥。
此外,還有一些膏藥可以自行發(fā)熱,老年人應注意預防局部燙傷。老年人使用時對于溫度的耐受能力相對年輕人強,所以對于發(fā)熱膏藥能夠耐受。但應同時注意,老年人的敏感性較差,當溫度過高、對皮膚產生損害時,老年人往往不易察覺。所以,老年人在使用可自行發(fā)熱的膏藥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建議盡量縮短貼藥時間,以防止燙傷。
對于撕膏藥,老人們都非常熟悉,且都有自己的小竅門,但這些竅門卻不一定都合理。最為常見的撕膏藥的方法就是用熱水泡和用電吹風吹,其原理是讓膏藥受熱軟化,方便撕掉。但只有熱熔型的膠才會受熱融化,膏藥中的膠受熱只會增加其黏性,變得更難撕。如想要讓膏藥更容易被撕掉,應用冷水來浸泡。
還有一些人會在貼膏藥前涂潤膚露、風油精、松節(jié)油等,其目的是為了撕膏藥做準備。但是,事先涂抹潤膚露等,會增加膏藥的滲透作用,促進藥效的吸收。而通常外用藥只需作用在表皮,皮膚吸收度無需太高,藥效吸收太多反而對身體無益,還可能增加膏藥的副作用。所以,在貼膏藥前,建議患者不要事先涂抹其他物質。
如想更順利地撕掉藥膏,可在冷水浸泡后,按住皮膚慢慢撕,如一時疼痛難忍,可再用冷水浸泡,多次反復撕除。
此外,如不慎在撕膏藥時導致皮膚局部破損,可使用百多邦軟膏或紅霉素眼膏外涂傷口3~7天,防止感染。
不知道有沒有人觀察過,貼膏藥處的皮膚在膏藥撕除后,顏色一般會偏白。這其實是皮膚局部變薄的表現,如果連續(xù)幾天在同一位置貼膏藥,該處皮膚很容易變得脆弱、易過敏、易破損。不過患者也無需擔憂,通常揭掉膏藥后2~3天,皮膚就能夠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所以建議同一位置最好隔2~3天或隔天再貼膏藥,且貼膏藥一次不宜超過6小時。
(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