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斌
近年來,隨著我國掀起休閑旅游熱潮,傳統酒店越來越難以滿足旅游者日益增長的住宿需求。旅游者對住宿的期望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落腳之地”,相反,更加向往一個能夠放松身體、洗滌心靈的多元空間。民宿起初作為酒店的一種補充,屬于酒店業(yè)的利基市場??呻S著資本力量、酒店企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者的涌入,無數同質化嚴重的民宿失去競爭優(yōu)勢,早早離場。面對競爭越發(fā)激烈的民宿市場,傳統的營銷手段疲于應對。因此,本文將闡述建立在企業(yè)整體營銷基礎上的感官營銷,是如何利用顧客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完成民宿個性化主題的傳達,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最終獲得競爭優(yōu)勢。
民宿,起源于18世紀末的歐洲B&B(Bed and Breakfast),盛行于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隨后進入中國。臺灣地區(qū)關于民宿管理的規(guī)定為:“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業(yè)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xiāng)野生活之住宿處所”。它具有規(guī)模小、服務細、設施舒服、環(huán)境適宜等特色,為游客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莫干山西坡民宿集團總經理劉杰認為,相較于傳統星級酒店的標準化、程式化,民宿提供了“正規(guī)不正式”的服務。正規(guī),即Professional;不正式,即Informal,他鼓勵民宿主人為客人提供有人情味、有溫度的服務。但由于早期的粗獷發(fā)展,絕大多數的經營者缺乏營造品牌個性的概念與能力,最終導致民宿的營銷進退維谷。
“感官營銷”是指,融入消費者的五種感官體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并影響消費者的感知、判斷和行為的營銷方式。它需要前置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屬于一種前瞻性策略,通過感官印記的建立,影響顧客對品牌的認知。由于民宿游客開放、獵奇的特性,他們對民宿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更高的包容度,一旦經營者創(chuàng)造出獨特又足夠高的感官價值,顧客就愿意付出金錢與時間,甚至連負面的感官體驗(如翻山越嶺)也有可能轉換為正面的、與品牌有關聯的記憶。況且,傳統營銷策略的壁壘低,經營者可以通過感官營銷另辟蹊徑,利用“五感”體驗令消費者的身體,形成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記憶,激活其感官印記,擺脫“無感”印象,建立具有競爭力的民宿品牌。
(一)視覺
作為五感中最為常用的視覺,已頻繁出現在基礎營銷中,傳統營銷通過指示牌、品牌標識、宣傳海報等視覺語言,完成讓消費者“看到”的基礎目標。但在感官營銷中,刺激消費者產生更深刻的視覺印記,最終喚醒消費者頭腦中的品牌形象是首要目的。民宿大都坐擁天時地利,經營者可將自然山水的美學形象與民宿內部功能相融合,最大限度地豐富顧客的視覺體驗。如特殊設計的民宿伴手禮可在旅行結束后二次喚醒記憶,加深顧客的視覺印記。
(二)聽覺
聽覺是消費者第二依賴的感官,出現過不少成功利用聲音的營銷案例,如英特爾芯片(Intel)的“四音符”,無疑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的節(jié)奏、音調和音色會影響人們的快樂程度和情緒喚醒程度。除了關注背景音樂和環(huán)境音的應用外,還應考慮到更為細節(jié)的聲音,如民宿名稱的發(fā)音、工作人員的說話聲、室內物品的開合聲、撞擊聲等。民宿名稱的選取應保證易識別、易發(fā)音,例如,由相同元音組成的店名更加朗朗上口,具有特殊音符組合的發(fā)音方式可以提升聽覺識別度,再加上店內工作人員或者寵物名字的相互配合,通過反復強調為顧客烙下聽覺印記。
(三)嗅覺
《感官營銷力:五感如何影響顧客購買》的作者Krishna教授認為,嗅覺信息的運轉機制直接與記憶連結,它影響顧客的抽象認知,有助于消費者回憶起某個品牌,因此,嗅覺往往被用于樹立或加深企業(yè)品牌形象。民宿內部氣味服務環(huán)境的營造已是老生常談,許多高端民宿通過調合符合自身個性主題的嗅覺印記強化品牌形象。由于移動互聯網普及引致社交傳媒迅猛發(fā)展,這種隔著屏幕的營銷渠道很難將氣味線索作為企業(yè)宣傳重心,可以通過文字描述或圖片展示連通消費者的嗅覺器官,補償感官的缺失,或是等待新科技提供更優(yōu)的解決方案。
(四)味覺
味覺印記的獲得需要顧客的主動配合。受此限制,味覺營銷常常需要觸覺和嗅覺的輔助,以特制飲品或飯菜為常見形式。而且,人類對味覺的判斷力并不強,味覺偏好也因不同的人生經歷而各不相同。較為常見的味覺營銷是創(chuàng)造懷舊或親情的味蕾共鳴,這類帶有“兒時記憶”的味道標簽很容易獲得正面評價。此外,可以嘗試將“儀式感”加入特色餐飲的品嘗中,或是常規(guī)食材的不常規(guī)食用方式,以達到強化和豐富味蕾感受的目的。
(五)觸覺
觸覺營銷是基于顧客與企業(yè)互動之上的營銷方式。顧客可以通過觸覺判斷產品的品質,反過來,產品的表面也為顧客提供了大量物理信息,如材質、光滑度、溫度等。例如,冬天入住時的熱毛巾為顧客帶來了溫暖的情感反應。亞里士多德認為觸覺是五感之首,處于感官金字塔的頂層。因此,應極力避免形成消極的觸覺印記,導致顧客產生難以消除的負面品牌印象。
2017年8月,國家旅游局發(fā)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行業(yè)標準,標志著我國民宿業(yè)“野蠻發(fā)展”的時代已經過去,進入了更為規(guī)范化、理性化、科學化的發(fā)展階段。經營者應建立民宿品牌的感官認知,將品牌文化潛移默化地傳達給消費者,最終獲取競爭優(yōu)勢。雖然感官營銷在民宿業(yè)的應用不是創(chuàng)舉,但仍值得深度挖掘。營銷人員需要保持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力,嘗試將多個感官與情感營銷或者移動互聯網營銷相結合,建立一些積極的品牌聯想,打造一流的民宿品牌。
(作者單位:貴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