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燦,方 東,譚英斌
(1.湖南省長沙市第四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2.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人民醫(yī)院,江蘇 昆山 215332)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應,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之一[1]。慢性胃炎根據(jù)內(nèi)鏡結(jié)果可以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或膽汁反流。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病率極高,在各種胃病中居于首位,占接受胃鏡檢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發(fā)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2-3]。部分患者可無明顯臨床癥狀,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食欲不振、噯氣、反酸等;但部分患者同時合并健忘、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癥狀,且焦慮抑郁的情緒常加重病情[4]。本研究在護胃和促進胃動力的基礎上,運用逍遙散加減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合并抑郁證患者,在臨床療效、用藥安全性方面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昆山市花橋人民醫(yī)院住院及門診病例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9例,女21例;年齡(46.57±2.44)歲,未婚6例,已婚24例;有慢性病史7例;抑郁病程(7.33±6.12)年。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48.57±1.69)歲;未婚3例,已婚27例;有慢性病史4例;抑郁病程(15.40±7.6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婚姻、職業(yè)、慢性病史、抑郁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慢性糜爛性胃炎診斷標準:參照《2012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關于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診斷標準,且均經(jīng)胃鏡檢查提示胃黏膜糜爛以及病理診斷提示慢性活動性炎癥,排除萎縮性胃炎。②抑郁癥診斷標準:參照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5版)》(DSM-V)中重性抑郁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診斷標準。③中醫(yī)辨證標準:依據(jù)2008年版《中醫(y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胃脘痛證屬肝氣犯胃兼脾虛,癥見:胃脘腹部疼痛,兩脅竄痛,脘腹脹滿,精神抑郁,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65歲;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Hp陽性;萎縮性胃炎;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不能按規(guī)定時間服藥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嚴重的心、腦、腎等器質(zhì)性或代謝性疾病者。
2.1 對照組 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藥物包括:硫糖鋁咀嚼片(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H23021876,0.25 g/片),每次4片,每日4次,飯前1 h及睡前空腹嚼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10 mg/片),每次20 mg,每日3次,飯前口服。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口服逍遙散加減。方藥組成:柴胡15 g,當歸15 g,白芍30 g,甘草片6 g,白術(shù)10 g,茯苓15 g,黨參片10 g,紫蘇葉10 g,枳實10 g。隨癥加減:伴有脅肋脹悶者,加郁金15 g,延胡索10 g,佛手10 g;伴反酸、噯氣者,加海螵蛸15 g,浙貝母12 g;伴食滯腹脹者,加雞內(nèi)金10 g,焦麥芽20 g。水煎2次,共取汁300 mL,早、晚飯后服150 mL。4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隨訪4周。
3.1 觀察指標 ①慢性糜爛性癥狀評價。完全緩解: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次癥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鏡復查正常;顯效:臨床主要癥狀基本消失,次癥改善程度達二級以上,胃鏡檢查慢性炎癥好轉(zhuǎn);好轉(zhuǎn):臨床主要癥狀減輕,改善達一級以上,胃鏡檢查黏膜病變范圍縮小1/2以上;無效:臨床癥狀、胃鏡檢查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將完全緩解、顯效、好轉(zhuǎn)計入總有效。療程結(jié)束時及隨訪4周末進行胃鏡檢查及癥狀評估。②SDS量表評價。抑郁自評量表屬于癥狀自評量表,包括20個項目,分別在治療前、治療4周末、療程結(jié)束時以及隨訪4周末進行評測。③其他。隨時記錄不良事件或反應。
3.3 結(jié)果
(1)完成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病例60例,在研究過程中脫落或剔除患者4例(其中觀察組脫落1例,對照組脫落3例)。兩組各有1例患者由于工作原因無法繼續(xù)參加治療,故退出;其余脫落病例均為療效不佳,患者自動退出。所有脫落或剔除的患者按最后一次評估數(shù)據(jù)納入統(tǒng)計分析。
(2)SDS評分比較 ①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與治療前比較,第4周末、第8周末、隨訪第4周末評分均下降(P<0.05);與第4周末比較,第8周末、隨訪第4周末評分均下降(P<0.05);與第8周末比較,隨訪第4周末評分呈現(xiàn)上升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②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與治療前比較,第4周末、第8周末、隨訪第4周末評分均下降(P<0.05);與第4周末比較,第8周末、隨訪第4周末評分均下降,第8周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訪第4周末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第8周末比較,隨訪第4周末評分呈現(xiàn)上升趨勢(P<0.05)。③兩組患者組間比較:治療前、治療第4周末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第8周末、隨訪第4周末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糜爛性胃炎合并抑郁癥患者SDS治療前后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本組第4周末比較,▲P<0.05;與本組第8周末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3)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第8周末、隨訪第4周末療效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糜爛性胃炎合并抑郁癥患者療效比較[例(%)]
(4)安全性比較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和對照組無明顯不良事件發(fā)生。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近年來,隨著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化,生活、工作壓力增大,臨床上慢性胃炎合并情緒障礙的患者十分常見。心理因素影響慢性胃炎的形成及療效,最常見的情緒障礙為焦慮和抑郁[4-5]。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炎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合并使用抗抑郁藥,可以更好地改善胃腸道癥狀,同時緩解患者抑郁情緒[6]。但抗抑郁藥物的依賴性、耐藥性及藥物不良反應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運用。而中醫(yī)藥由于療效好、副作用少,近年來越來越受患者青睞。
慢性胃炎屬于中醫(yī)“胃脘痛”范疇。中醫(yī)認為該病發(fā)生主要與飲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氣、稟賦不足等有關。本病的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本研究納入肝郁脾虛證胃脘痛患者,治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選用逍遙散加減。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當歸養(yǎng)血補肝,3藥合用,補肝體而助肝用為主;配伍入脾之茯苓、白術(shù)、黨參、紫蘇葉、枳實,以達補中理氣、健脾和胃之用;甘草助健脾并調(diào)和諸藥,使脾、胃、肝兼顧。周林燕[7]研究表明,在三聯(lián)療法的基礎上合并使用逍遙散治療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抑郁患者,與聯(lián)合使用帕羅西汀相比,逍遙散組療效更好,且副作用更少。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伴有抑郁的慢性胃炎患者,在使用保護胃黏膜及促進胃動力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逍遙散加減治療8周后取得了一定療效。治療組的SDS評分在療程結(jié)束及隨訪時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在改善胃腸道方面,治療組在療程結(jié)束及隨訪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安全有效。治療4周后,兩組間的差異并不明顯,推測治療慢性胃炎合并抑郁患者的療程可能較長,與情緒對慢性胃炎治療的影響有很大相關性。
綜上所述,逍遙散加減聯(lián)合護胃、促進胃腸動力等治療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癥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臨床推廣。
[1]張聲生,唐旭東,黃穗平,等.慢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32(7):3060-3064.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06,11(11):674-684.
[3]張聲生,李乾構(gòu),黃穗平,等.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消化雜志,2010,18(3):207-209.
[4]陳紅,劉慧敏.678例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及焦慮狀態(tài)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6,23(2):42-44.
[5]胡雪松.精神因素對慢性胃炎影響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23(6):734-735.
[6]任麗梅,王晶,孟憲梅.黛力新對慢性胃炎患者伴焦慮抑郁的療效[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51(34):73-74.
[7]周林燕.逍遙散治療老年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抑郁患者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7):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