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蕾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氨基酸分析技術也不斷成熟和完善,不僅應用到了生物化學、臨床醫(yī)學領域等,而且在紡織品檢測中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應用該技術,能夠比有效的鑒別紡織品的種類。而且該技術排除人的主觀因素,促使檢測結果更客觀,更具有靈敏性特點。
關鍵詞:氨基酸分析;紡織品檢測;織物鑒別
1、氨基酸分析檢測原理和主要影響因素
1.1樣品中氨基酸濃度
每種儀器都有其規(guī)定的進樣體積和比較合適的進樣濃度,濃度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分析結果的精準性。過高濃度的樣品注入儀器后會造成儀器壓力過大,樣品峰值過高,圖譜出現噪聲,容易堵塞管路、污染柱子;過低溶度的樣品注入儀器后會造成個別氨基酸分離不好,影響定量分析的準確性。實驗過程中最好是在進樣分析前對樣品濃度進行預估算,將樣品濃度配到儀器要求的合適濃度范圍。
1.2緩沖液pH值及鈉離子濃度
緩沖液的pH值和鈉離子濃度對樣品中各個氨基酸的洗脫及分離起著重要作用,若pH值和鈉離子濃度不適宜會造成氨基酸出峰時間提前、錯后或出峰重疊等現象。當緩沖液pH值偏酸時,酸性氨基酸出峰時間會推后,造成丙氨酸與胱氨酸的峰重合,亮氨酸與酪氨酸分離度降低;當緩沖液pH值偏堿時,酸性氨基酸出峰時間會前移,造成絲氨酸與谷氨酸、纈氨酸與蛋氨酸、酪氨酸與苯丙氨酸不能完全分離。當鈉離子濃度偏低時,氨基酸出峰的峰形會變寬,出峰時間會推遲;鈉離子濃度過高時,會造成氨基酸出峰太快,峰寬值變小,影響分離效果。實際實驗時應該以分離譜圖最佳為原則,來調控緩沖液的pH值和鈉離子濃度。
1.3柱溫
不同型號的氨基酸分析儀一般都有各自要求的柱溫。氨基酸分析的原則是要求儀器的柱溫達到規(guī)定的溫度基線且穩(wěn)定之后再進行樣品的正常分析,否則會出現基線漂移的情況,進而影響分離效果及測試準確性。受柱溫影響比較大的氨基酸主要有蛋氨酸、甘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若柱溫過低,則氨基酸溶出速度會變慢,柱壓升高,造成峰形變寬、出峰不完全,分析時間延長;若柱溫過高,則會造成各種氨基酸的溶出速度加快,氨基酸分離不到位、分離度不好的現象。
1.4氨
溶液中氨的存在主要歸結于離子水和試劑的引入。在分析過程中若緩沖液、流路或樣品中混入氨,反應初期緩沖液pH值低時,混入的氨會被樹脂所吸附。隨著緩沖液pH值的逐步升高,溶液中的氨再逐漸被洗脫下來,使圖譜的基線在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等堿性氨基酸出峰處被抬高,影響其分離效果和定量的準確性。目前有些氨基酸分析儀為了解決流路中混入氨的問題,在自動進樣器前會加一根除氨柱用來吸附溶液中的氨,防止其在分析過程中被洗脫,但一般此類除氨柱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
1.5茚三酮
茚三酮溶液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氨基酸出峰面積的大小,進而影響氨基酸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茚三酮溶液如果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被氧化失效,同時緩沖液中的溶解氧也會對茚三酮的顯色效果造成影響,所以在配制茚三酮溶液時應注意要通入足夠時間的氮氣以排除溶解氧,而且試劑表面應充滿氮氣保護,防止其暴露在空氣中被氧化而失效。
1.6光源
由于反應的氨基酸濃度有所不同,會與茚三酮溶液反應生成深淺不一的藍紫色化合物茚二酮胺。氨基酸的濃度與茚二酮胺的吸收度成線性關系,也就是說吸收率反應了氨基酸濃度的大小。當儀器的光源不佳時就會直接影響氨基酸定量分析的準確性,所以實驗過程中應注意及時檢查儀器光源的能量值,保證定量分析的準確性。
2、氨基酸分析技術在紡織品檢測中的運用研究
2.1辨別混紡織物的種類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氨基酸分析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并且在紡織品檢測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就是辨別混紡織物的種類。在以往進行動物混紡織物辨別時,大多數都是運用掃描電鏡、顯微鏡進行鑒定的。但是纖維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極其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利用顯微鏡對其進行區(qū)分是有一定的難度,無法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而氨基酸分析技術的有效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提升分析的科學,確保分析結果的真實性。主要是因為纖維不僅存在著各種氨酸,而且其所占比重也是比較高的。例如,亮氨酸、精氨酸、絲氨酸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氨基酸分析技術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對其鑒別結果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F階段,桑蠶絲與柞蠶絲是工業(yè)化生產最主要的兩種材料,其中丙氨酸、甘氨酸、酪氨酸等占據氨基酸總量的一大半,甚至已經達到了90%,通過運用氨基酸分析技術分析桑蠶絲與柞蠶絲各個氨基酸的含量,就可以對二者進行合理的區(qū)分。例如,在實際分析中,甘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屬于桑蠶絲。相對柞蠶絲而言,桑蠶絲的價格是比較高的,如果是用肉眼進行辨別,很難準確的區(qū)分,這就需要對氨基酸分析技術進行充分的運用。
2.2研究保護老化織物
相對其它材料而言,紡織物的長久且完整的保存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古代的織物,其埋藏時間是比較久的,所以通常情況下都會出現老化現象。例如,織物的顏色發(fā)生了變化,織物的強度發(fā)生了改變等。針對老化織物而言,不僅其外觀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而且在光照強度過大時,還可能使其發(fā)生化學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纖維降解的問題,給織物保護研究增加了一定難度。由于氨基酸分析技術具有較強的靈敏度,所以可以對老化織物進行有效的分析,為其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合理運用該技術,可以分析織物老化過程中不同氨基酸的變化追蹤織物的埋藏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合理的推斷影響紡織物老化的因素,進而更順利的進行研究,對紡織物進行有效的保護。并且,應用氨基酸分析技術研究保護老化織物也具有一定的經驗,在早期,相關研究人員曾運用氨基酸技術研究老化織物中,發(fā)現影響織物變黃因素之一是紫外線的照射。之所以發(fā)生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在受到光照射下,紡織會發(fā)生部分降解的現象,進而逐漸變化。因此,在研究保護老化織物過程中,運用氨基酸分析技術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以對影響織物老化的原因進行判斷,而且還能合理的分析其老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為織物的保護研究方面開辟了新的方向。
2.3鑒別再生蛋白質纖維組分
在新階段,人們對蛋白質纖維越來越受關注和重視,主要是因為這種纖維通過現代化先進技術把植物蛋白質纖維、動物蛋白質纖維進行加工,最后制作成纖維產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對人們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大豆纖維、牛奶纖維等。但是對于再生蛋白纖維而言,對其纖維進行準確的判斷和鑒別是很難的。近年來,我國生物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氨基酸技術含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在再生蛋白質纖維組分的鑒別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應用該技術中,需要對鑒別的纖維進行水解,并且要保證其水解條件與相關要求是相符的,這也是提升分析結果科學性的基礎與前提。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水解的溫度進行有效的控制,進而可為接下來的鑒別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3、結語
氨基酸分析技術是基于蛋白質種類數量的一門檢測技術,它不依賴檢測人員的主觀判斷與經驗性,具有檢測結果靈敏、客觀的特點。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能有效地鑒別紡織品種類、分析紡織品后整理工藝,并評估絲織品老化程度。隨著氨基酸分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紡織材料檢測領域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劉雨,張英.氨基酸分析技術在紡織品檢測中的應用[J].絲綢,2017,(03):20-27.
(作者單位:浙江經緯公證檢驗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