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靚
摘 要: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或者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獲取技能等,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懂得世間的道理,并且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世界觀,并且學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從而更好地去了解世界,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更加合理、合適的選擇,以及幫助自身實現(xiàn)更好的完善和強化。所以,教育,其實就是教書加育人,教書就是教導和引導,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而育人則是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教導學生成為一個有原則、有德行的人,而對于那些犯錯誤的學生,教師更不能一味的去責罰,而是要根據(jù)情節(jié)的嚴重程度,進行合理的處理,才能在不傷害學生身心成長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獲得成長。
關鍵詞:學生違規(guī) 管理處罰 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114-02
1 引言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而且需要老師和家長一起引導,而學校教育的目的綜合來說就是教書育人,在引導孩子獲取足夠的學習與知識的同時,幫助孩子實現(xiàn)健康的身心成長,養(yǎng)成正確合理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同時,我們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時間里,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校園里度過的,而且這段成長的歷程里,孩子的心性會慢慢的從幼稚走向成熟,并且對自身也會擺脫迷茫,慢慢的更加堅定起來,并會對未來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追求,也會因為收獲而喜悅,會因為失去而困苦??梢哉f這就是孩子成長的青春。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思想或者行為,這個時候教師的行為就顯得極為重要。如果教師僅僅只是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或者思想指出來,并且重點強調(diào)這個錯誤,那么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傷害,甚至導致孩子產(chǎn)生一些逆反心理。而且,孩子也會在將來成長的路上,刻意去躲避錯誤,甚至習慣了這種行為,或者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誤導等,甚至產(chǎn)生“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理狀態(tài),那么這種情況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遇到孩子出現(xiàn)一些錯誤行為和思想的時候,教師引導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面對孩子的錯誤情況,并且要以合理有效等方式在錯誤處理之后,引導孩子實現(xiàn)身心的成長。這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重點的教育學課題。
2 案例內(nèi)容及教師的處理
針對孩子成長發(fā)育過程里的錯誤行為及思想的教師處理,我們選取了兩個案例來進行分析,不同的案例里面,教師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而且處理的結果和反思也是不同的,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ゼ氈碌难芯亢蜕钊搿?/p>
案例一:近一段時間里,我們班級里的李明同學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會一直盯著老師不停的看,一句話也不說,甚至有的時候還帶著憤怒的表情,對任何一個任課老師都帶著明顯的敵意。不僅如此,很多同學下課之后都會圍在一起學習或玩耍,李明并不和同學一起,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站在角落里。好多次,任課老師忍不住要詢問他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結果李明不是一句話不說,就是直接對老師怒吼。這種情況下,老師也沒辦法,又不想看著學習成績那么好的李明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或者影響他的身心健康成長,只好請班主任去做了家訪。結果在和李明的母親談論的時候,李明的母親談起李明下課回家一直嘟囔著說當班長有什么厲害,給我都不當了之類的話,才知道原來李明還是因為剛開始選舉班長的時候沒有連任,被其他的同學刷下來,當然同學們也是有理由的,他們認為李明雖然學習好、表現(xiàn)好,而且對班級也負責,但是對同學還是缺少足夠的關心,而且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畏畏縮縮,不敢為班級出頭,甚至還有同學認為他在背后打小報告等情況。于是,他的班長就被人頂替掉了。而這件事情,一直到了現(xiàn)在一個月快過去了,李明還是記恨在心。那么,到底該如何處理比較好?
對于這種情況,首先要明確的是,班長以及班干部本身就是為老師、為同學和班級服務的,要對班級負責,必要時候能夠及時的團結同學、保護同學。因此并非學習好、表現(xiàn)好就能夠勝任的。而李明很顯然,雖然學習好、表現(xiàn)好,但是卻無法與同學們團結起來,而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責任心不夠,另外,班級新任班長在遇到同學被欺負的時候,勇敢站出來,并且正確合理的保護了同學,又及時地幫助同學解決了難題,因此,相對李明來說,更加適合當這個班長。另外,當前班級很多同學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特長和愛好,而如果他們?nèi)ス芾磉@些內(nèi)容,顯然會更加合適,也能夠做的更好,并且?guī)椭麄兏玫某砷L。于是,班主任趁機直接解散原有的班干部集體,重新進行班干部的選舉,將不同特長的同學放置于合適的位置上協(xié)助管理班級,并且設置一個副班長,輪流來當選副班長,并讓同學們一起來點評副班長是否勝任情況。
這種處理方式顯然很新穎,但是又很合適,很多同學也在這種處理方式下成功的克服了自身的自卑和恐懼的心理,并且有些同學之前對于沒當上班干部一直不平衡,這次也找到了心理上面的平衡。尤其是李明,成功的擺脫了自己的不良情緒,開始和以前一樣表現(xiàn)良好,并且學會了團結同學和幫助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好。因此從這點來看,班主任的這次處理效果算是比較良好。能夠細致入微地去觀察學生的心理以及行為表現(xiàn),對學生存在的錯誤思想和問題進行及時的發(fā)現(xiàn),并且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去進行合適的處理方式安排,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的目的和效果。而實際生活里面,有些教師就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只會一直關注學生的錯誤,甚至對一些看不順眼的學生采取“過度關照”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挖苦或者壓制等,這不僅僅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協(xié)調(diào),更會導致學生成長心理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或者扭曲。
案例二:有些同學由于多種因素,天生好動,而且喜歡表現(xiàn),甚至喜歡通過欺負他人的形式來表現(xiàn)自己,例如我們班級的王亮同學,不僅僅上課會用東西扔同學,下課也會打同學。在上體育課或者課間操的時候,故意去絆倒同學等等情況,時有發(fā)生。
有的時候班主任看到了把王亮叫到一旁去教育批評,哪知道當時王亮誠懇認錯之后,卻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他說自己并不是故意要去欺負同學,只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甚至還認為這樣比較有意思,因此也不想讓老師知道。而現(xiàn)實情況是,王亮同學本身并不壞,甚至還多次主動幫助老師和同學,只是這打人的習慣確實一直都不是一個好習慣。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說是非常的矛盾,但是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是應該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尤其是小學和中學的學生,本身就比較好動,因此出現(xiàn)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況也在所難免。但是教師不能將其歸為壞學生,要將其與其他學生平等對待,要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和處理。于是班主任決定,讓王亮去管理班級的紀律,也是當紀律委員,每次當他去管理同學違紀的情況的時候,同學們就反駁他說他連自己都管不住,這種情況下王亮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于是慢慢的王亮就改掉了這種控制不住自己的毛病,開始變得更加規(guī)矩起來,而且也很少主動惹禍,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布置任務,并幫助維持班級的紀律工作。
3 結語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每一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就會發(fā)出獨特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痛我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因此,無論是從教育的目的還是教育的本質(zhì)來說,都需要教師從孩子的心理成長方面入手,幫助孩子正視錯誤,改正錯誤,并且學會用正確的思維和行為,學習和與人相處,并且采用正確的觀念和行為去看待世界。
參考文獻:
[1] 叢玲玲.談談班級管理中的突發(fā)事件處理藝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 (1):144-144.
[2] 吳軼玲.有時不妨把學生看成“三季人”——淺談班級管理中化解矛盾與沖突的藝術[J].劍南文學,2010 (4):210-211.
[3] 孫穎.班級管理中的情感藝術[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