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騰,王湘江
(南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導電聚吡咯(PPy)作為新型智能材料,其制備方法主要有化學氧化聚合法和電化學氧化聚合法。化學氧化法合成簡單,但通常不溶不熔,力學性能較差;而電化學氧化法具有柔韌性好,能在液體介質和空氣中工作等優(yōu)點,可以應用于傳感器、超級電容器、二次電池等材料[1-3]。為使PPy真正應用于實際系統(tǒng),需對其物理-化學性能有深入的認識。在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表面通過磁控濺射技術鍍金,鉑等金屬形成“三明治”型材料,之后結合電化學沉積在其表面形成PPy[4-6],在PPy上施加低電壓(小于3 V)可產(chǎn)生彎曲變形,其變形機理源于薄膜內(nèi)部水合陽離子遷移現(xiàn)象[7-8]。MADDEN[9]開發(fā)了一個彈性擴散金屬模型描述了導電聚合物驅動器的阻抗,該模型已經(jīng)延伸到三層聚合物驅動器;FANG等[10-11]研究了離子擴散阻抗和執(zhí)行器的電容因素,并將離子擴散—機械彈性變形的數(shù)學模型運用于3層導電聚合物;KHALILI N等[12]結合聚合物傳感器建立了具有電化學參數(shù)的等效RC電路模型,并進行優(yōu)化和實驗驗證。但以上均未對PPy的電化學性能進行研究[13-14],建立的機電耦合機理和響應模型缺乏理論分析和實驗測試。
本文將選用鍍銅的PVDF膜做基底采用計時電位法制備PPy,通過施加直流電壓得到循環(huán)伏安曲線研究PPy工作的內(nèi)在機理,采用在交流偏置電壓上疊加小的正弦信號來分析阻抗譜,結合恒電位階躍測試分析電流響應,以獲得高比電容、高電導率的PPy膜材料,為建立PPy膜運動的綜合物理模型提供依據(jù)。
多孔隙的PVDF膜,既是制備聚吡咯的基底材料,也是電解液的儲存器,采用離子注入及磁控濺射技術在其兩面進行鍍銅,以提高導電性便于電化學沉積。本研究使用計時電位法制備PPy,以吡咯、雙三氟甲烷磺酰亞胺鋰(LiTFSi)、碳酸丙烯酯(PC)為電解液,將恒定電流連接到鍍銅的PVDF膜(尺寸為15 mm×15 mm)的兩側,將其放置于由0.1 Mol吡咯,0.1 Mol LiTFSi/ PC(含1%水)均勻攪拌成的的電解液中,聚合反應在-30 ℃進行12 h,控制電流密度為1 mAcm-2。電化學工作站(上海辰華660C型)用于產(chǎn)生恒定電流,PVDF膜作為工作電極,不銹鋼絲網(wǎng)作為陰極,在聚合開始之前,通入氮氣30 min使溶液除氧,沉積反應結束后,在PVDF膜上生成一層致密的PPy。
制備反應裝置圖如圖1所示。
圖1 PPy的制備裝置圖
本研究使用鋒利的刀片從上述制備得到的PPy上小心裁剪15 mm×2 mm的矩形條,采用濃度為0.5 mol/L的有機溶劑Li+TFSI-/PC浸泡已裁剪好的聚吡咯條,用兩銅片夾持PPy,夾具一側連接工作電極,另一側連接參比電極與對電極,構成兩電極系統(tǒng)。
PPy的測試圖如圖2所示。
圖2 PPy的測試圖CE,RE,WE—對電極、參比電極和工作電極
1.2.1 循環(huán)伏安測試
循環(huán)伏安法是在工作電極上施加一個三角波形的電壓信號,同時測量其電流響應,對制備的PPy進行循環(huán)伏安測試,通過CV曲線,分析PPy的電化學反應是否可逆,同時探究驅動器內(nèi)部離子的遷移運動及驅動器產(chǎn)生運動的電化學反應過程。不同掃速下的比容量為[15]:
(1)
式中:C—比容量,F(xiàn)/g;S—循環(huán)伏安曲線的積分面積;v—掃描速度;V—電勢差;m—活性物質(PPy)的質量。
1.2.2 電化學阻抗譜
交流阻抗是以小振幅的正弦波電位為擾動信號的電化學測量方法,用于研究電極反應動力學及電極界面的阻抗特性,輸入電壓正弦曲線U=Umsin(ωt),其中Um=5 mV,頻率范圍為0.01 MHz~10 MHz,當ω→∞時,聚合物相對于高頻輸入呈阻性;當ω→0時,控制步驟向擴散控制轉化。不同浸泡時長的電導率為[16]:
(2)
式中:k—電導率,S/cm;h—膜層厚度,h=180 μm;R—PPy膜/電解質的電阻值;A—PPy的電極面積。
1.2.3 階躍響應
本研究對PPy進行電化學恒電位階躍測試,探究充放電時間常數(shù),分別設置初始電壓值和階躍電位值為-0.6 V和0.6 V,保持時間為20 s,將其施加到PPy上測量由電位階躍引起的電流響應。在電流變化的瞬間,雙電層電容Cdl兩端的電位可以認為保持不變,極化電位描述如下:
ΔE=E2-E1=Rs(I2-I1)=Rs×ΔI
(3)
式中:E1—電位階躍段的起點;E—電位階躍段的終點;Rs—溶液電阻,Rs=ΔE/ΔI。
Cdl可結合阻抗譜得到,通過對響應曲線進行指數(shù)擬合,可求得時間常數(shù),對電流時間曲線可描述如下:
(4)
式中:τ—PPy的充電時間常數(shù),τ=RsCdl。
當t=τ時,下降至初始值的36.8%;當t=3τ時,充電完成95%。
當掃描范圍設置為-1 V~1 V,掃描速度設置為50 mV/s時,PPy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PPy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掃描電位-1 V~1 V;掃速為50 mV/s
由圖3可以看出:圖3為準可逆過程,無明顯氧化還原峰電流,PPy膜只能向一側擺動。適當增加電位范圍,多次試驗發(fā)現(xiàn)當掃描電位為-1.8 V~2 V時,在-0.5 V~0.5 V之間出現(xiàn)一對明顯的氧化還原峰。
循環(huán)伏安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PPy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掃描電位-1.8 V~2 V;掃速為50 mV/s
其中:氧化峰電流Ipa=0.615 8 mA,還原峰電流Ipc=-0.670 9 mA,峰電流之比的絕對值約等于1,其氧化峰電位Epa=0.191 4 V,還原峰電位Epc=-0.387 3 V,電位差ΔEp=Epa-Epc=0.578 7 V,基本為一定值且氧化還原峰形關于電位軸對稱,說明PPy的氧化還原過程是相對可逆的;同時PPy膜有較好的電化學穩(wěn)定性,可在氧化態(tài)和還原態(tài)間可逆轉化而無分解現(xiàn)象。
施加電壓后PPy膜能夠向兩側擺動,PPy往復擺動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PPy在空氣中的往復擺動示意圖圖5(a,c)—施加電壓后PPy的彎曲圖;圖5(b)圖—施加電壓前PPy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在低電壓驅動下擺動角度大,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和機械強度,且PPy的驅動方向與循環(huán)伏安曲線的氧化還原峰相一致,氧化PPy層膨脹,還原PPy層收縮,其膨脹收縮引起體積變化,促使PPy膜做往復循環(huán)運動。
為進一步研究TFSI-在PPy膜電極上的傳導特性,筆者在不同掃描速度下,分別測試了PPy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通過考察峰電流與掃速平方根之間的關系,可有效地驗證聚吡咯內(nèi)離子遷移的運動機制。循環(huán)伏安掃描范圍均為-1.8 V~2.0 V,設置電勢掃描速度分別為20 mV/s,40 mV/s,60 mV/s,80 mV/s,100 mV/s,觀察峰電流與掃速之間的關系曲線。
不同掃速下PPy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如圖6所示。
圖6 不同掃速下PPy的循環(huán)伏安曲線
從圖6中可看出:PPy有明顯的峰電流,具有良好的氧化還原特性,隨掃描速度的增加氧化峰電流增大,氧化峰電壓有正移的趨勢,且不同掃速下電位差相差不大,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峰電流Ip與V1/2之間的關系曲線如圖7所示。
圖7 Ip與V1/2的關系曲線圖
從圖7可看出:Ip正比于V1/2,表明在一定的掃描速度范圍內(nèi)電極過程受擴散控制,符合MADDEN J提出的基于PPy的擴散金屬模型,即假設聚合物基體可以完全導電,離子在聚合物內(nèi)的運動僅由擴散決定。PPy在掃速20,40,80,100 mV/s下的比容量分別為104.1,82.6,75.7,73.9 F/g,表明隨著掃速增大,得到的比容量值逐漸下降,這要歸因于離子遷移時的馳豫時間影響,即與PPy中電子的傳遞速度相比,離子的遷入及擴散速度過慢[17-18]。
PPy在5 mV電壓下浸泡不同時長的Nyquist圖和Bode圖分別如圖(8,9)所示。
圖8 PPy的奈奎斯特圖
圖9 PPy的伯德圖
從圖中可看出:電極過程由電荷傳遞和擴散過程共同控制,高頻區(qū)在阻抗復平面圖上表現(xiàn)為半圓,表示PPy膜的動力學控制過程;低頻區(qū)是一條與實軸近似成45°的斜線,表示PPy膜的擴散過程。低頻相位不匹配可能是由于在空氣中溶劑隨時間蒸發(fā)時的驅動狀態(tài)變化較大(高頻測量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驅動狀態(tài)變化很小)。通過阻抗擬合軟件ZSimpwin,多次嘗試發(fā)現(xiàn)采用等效電路R(C(RW))擬合效果與實驗所得奈奎斯特曲線與伯德圖的具有明顯的一致性,數(shù)據(jù)誤差較小,故選用等效電路模型R(C(RW))擬合,阻抗模型如圖10所示(從圖中看出擬合效果較好)。
圖10 等效電路圖Rs—溶液電阻,在Nyquist圖中表示為容抗弧與坐標軸的交點;Cdl—雙電層電容積聚在聚合物/電解質界面,當電極電位改變時,雙電層電容實現(xiàn)充放電;Rct—PPy膜/溶液界面的電荷轉移電阻,在Nyquist圖中表示為半圓的直徑;Ws—擴散阻抗,對應于Nyquist圖中的斜線,由于電解質中離子分布不均勻,從而產(chǎn)生的擴散過程
體系的總阻抗為:
(5)
式中:ZW=σ/ω1/2(1-j);σ—Warburg系數(shù),根據(jù)電極阻抗的Nyquist圖中斜率為1的直線,在Z′上的截距為Rs+Rct-2Cdlσ2求得。
等效擬合之后的各元件的阻抗參數(shù)數(shù)值如表1所示。
表1 根據(jù)等效電路圖擬合的PPy浸泡不同時長的阻抗參數(shù)
從表1中可看出:浸泡時間短,導電性較好,電荷轉移電阻越小,離子在電極表面的傳遞速率就越大;隨浸泡時間的延長,PPy的脫摻雜反應不斷進行,電荷轉移電阻逐漸增加,使得導電性變差。雙電層電容和Warburg阻抗也有較大變化,隨浸泡時間的延長總體呈減小的趨勢。
當方波電壓信號加到PPy膜上時,電路將周期性地發(fā)生充電過程,根據(jù)電流對時間的函數(shù)可得到驅動器樣品的RC充電時間常數(shù)τ=RsCdl,對PPy施加恒電位-0.6 V~0.6 V的階躍響應如圖11所示。
圖11 輸入電壓為±0.6V的階躍響應圖
從圖11中可看出:當施加恒電壓時,對應電流的曲線與電容器的充電曲線相似,電流隨時間呈指數(shù)衰減狀態(tài),結合等效電路中擬合得到的數(shù)據(jù)可知,當tmin=3τ=49.11 μs時,充電完成95%。
通過電化學聚合法,本研究在鍍銅的PVDF膜表面制備了PPy,分析了PPy膜的電化學性能,得到高比電容、高電導率的PPy膜材料,結論如下:
(1)當在PPy兩端施加-1.8 V~2 V電壓時,PPy的氧化還原反應可逆,PPy表面發(fā)生擴散反應,導致PPy層一側膨脹,一側收縮,從而使驅動器產(chǎn)生彎曲,不同掃速下的比容量值,掃速越大,比容量值越?。?/p>
(2)通過施加交流電得到了在電解液中浸泡不同時長的PPy的EIS圖譜,并采用ZSimpwin軟件擬合出了等效電路圖,符合R(C(RW))電路,進一步得到了各元件擬合值,并計算出相應的電導率,得出浸泡時間越長,相應的導電性越差;
(3)PPy的電流時間曲線滿足指數(shù)衰減,時間常數(shù)較小,充電速率較快。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鄧 萌,汪 茫,陳紅征.聚吡咯涂層的電化學合成及對神經(jīng)微電極電性能的影響[J].化學學報,2011,69(4):477-482.
[2] 賀曦敏.以導電聚合物構建的驅動器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06.
[3] ALICI G, HUYNH N N. Performance quantification of conducting polymer actuators for real applications: A microgripping system[J].IEEE/ASM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2007,12(1):73-84.
[4] ALICI G, PUNNING A, SHEA H R. Enhancement of actuation of ionic-type conducting polymer actuators using metal ion implantation[J].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11,157(1):72-84.
[5] WU Y, ALICI G, SPINKS G M, et al. Fast trilayer polypyrrole bending actuators for high speed applications[J].SyntheticMetals,2006,156(1):1017-1022.
[6] FANG Yang, TAN Xiao-bo. A novel diaphragm micropump actuated by conjugated polymer petals: fabrication,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J].SensorsandActuatorsA:Physical,2010,158(2):121-131.
[7] JIANG L, WOLCOTT M P, ZHANG J. Study of biodegradable polyactide/poly (butylencs adipate-co-terephthalate) blends[J].Biotnacrotnolccules,2006,7(1):199-207.
[8] GIL M, GABRIEL J. Conducting polymer actuators: from basic concepts to proprioceptive systems[J].UniversidadPolitechicaDeCartagena,2015,76(12E):274.
[9] MADDEN J D, KANIGAN T S, LAPONTAINE S, et al. Conducting polymer actuator[P]. United States Patent:6249076,2001-6-19.
[10] FANG Y, TAN X, SHEN Y, et al. A scalable model for trilayer conjugated polymer actyators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J].MaterialsScience&EngineeringC,2008,28(3):421-428.
[11] FANG Y, TAN Xiao-bo, ALICI G. Redox level-dependent impedance model for conjugated polymer actuators[J].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08,132(1):182-190.
[12] KHALILI N, NAGUIB H E, KWON R H. Transmission line circuit model of a PPy based trilayer mechanical sensor[J].ProceedingsoftheSPIE,2015(9930):9.
[13] 任莉君.導電聚合物復合膜修飾電極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07.
[14] 曹楚南,張鑒清.電化學阻抗譜導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5] LI X, RONG J, WEI B.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upercapacitors under compressive stress[J].ACSNano,2010,4(10):6039-6049.
[16] 何青松.IPMC人工肌肉界面與材料設計、力電建模及仿生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2015.
[17] WANG J P, XU Y L, WANG J, et al. High charge/discharge rate polypyrrole films prepared by pulse current polymerization[J].SyntheticMetals,2010,160(17-18):1826-1831.
[18] 岳彬彬.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電極用聚吡咯涂層織物的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