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一民
陜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從史前文明到周秦漢唐等十三朝建都長安,其文化底蘊異常深厚。長安是唐詩的熱土,文化的傳承,勢必會影響到近現(xiàn)代陜西散曲的創(chuàng)作。
陜西近現(xiàn)代散曲創(chuàng)作若按時間排序,應由于右任先生說起。于右任是早期南社詩人之一,后來雖以草書名于世,詩名幾為所掩,其實他終身不廢吟詠,詩詞曲作均有很高成就。一般創(chuàng)作舊體詩歌的作者,染指散曲的為數(shù)不多。于右任先生以獨特的文學史眼光,給予散曲很高的評價,并且結合現(xiàn)實,認為散曲對于抒發(fā)情感、宣傳民眾能夠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于右任先生發(fā)起創(chuàng)辦《民族詩壇》刊物,由詞曲家盧前(冀野)擔任主編。于右任本人也填詞作曲,刊載于《民族詩壇》,為抗戰(zhàn)大聲疾呼。1938年10月出版的《民族詩壇》上,就發(fā)表了于右任先生的兩首散曲,一首是《中呂·山坡羊·神圣戰(zhàn)爭》:
憂愁風雨,迷離云樹,流亡不盡艱難路。寇何如,寇何如?中原春色還如故。神圣戰(zhàn)爭當共負:興,天定助;亡,人自取。讀于先生這首曲,會讓我們想起元代散曲家張養(yǎng)浩的【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于右任先生采取同樣的藝術形式來抒發(fā)抗日救國的豪情。另一首是【南商調(diào)·黃鶯兒·示冀野、庚由】:
鐵板換誰來?祝詞壇起霸才。獻身報國不負這新時代。酸齋苦齋,甜齋丑齋,那權威個個真靈在。有吾儕,中華民族,文運定重開!這首曲是寫給盧前等人的,表達了要以散曲為武器,投入抗日宣傳的鮮明態(tài)度。曲中提到的“酸齋苦齋,甜齋丑齋”,分別是元代散曲家貫云石、鮮于必仁、徐再思、鐘嗣成,于先生認為應該繼承他們的傳統(tǒng),獻身報國,重開中華民族之文運!
高憲斌,原名高錦章,米脂縣城關東街人,生于1895年,1923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后在陜北任教,194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后,在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任教,1970年病逝于西安,著有《百二寓屋詩詞散曲稿》,收錄了他1921—1963年的作品148首。2010年李西建主編的《教魂詩魄錄》叢書中,郭芹納主編的《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詩詞曲賦聯(lián)作品選》中,收錄了高憲斌先生散曲三套共18首。第一套《游頤和園》含小令6首,為1936年所作,先生自注:“時東北久失,冀察危急,日本浪人,橫行平市,而袞袞當?shù)?,則專力內(nèi)向。歸寓后,檢閱史實,顧念時艱,嘆古今異世而覆轍相續(xù),不禁有風景如故,河山尋將易主之感。因仿制散曲一套,用抒憤懣。”現(xiàn)以《游頤和園》六首中的第一首【雙調(diào)·步步嬌】為例,來說明先生當時憤懣心情:一幅湖山如畫稿,草沒蓮花淖,波翻玉帶橋;殿閣崔巍,樓臺縹緲。指點認前朝,剩蒙蒙煙水籠瑤島!第二套《再游頤和園》也含小令6首,為1953年所作,現(xiàn)以《再游頤和園》六首中的第一首【雙調(diào)·步步嬌】為例看先生當時的喜悅心情:前度劉郎今又到,戲水花含笑;迎人柳折腰。如畫湖山,引得游人顛倒;更風軟值晴朝,碧落清如掃。第三套《慶祝建國十周年》也含小令6首,為1959年所作,第一首【雙調(diào)·新水令】:秋高氣爽景云飛,莽蒼蒼,碧天無際,神州如在畫里,大地遍起歌吹,結彩懸旗,共慶建國十周歲。
孫為霆,字雨廷,號巴山樵夫,江蘇六合人,1901年生,1924年畢業(yè)于南京東南大學,1953年來西安師范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前身),先后在歷史系、中文系任教,1966年病逝。孫為霆一生長于治曲,所著《壺春樂府》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巴山樵唱》小令47首,套數(shù)八套;卷中《遼鶴哀音》小令41首、《老樹新花》小令39首,套數(shù)4套;卷下為雜劇。前任陜西散曲學會會長郭芹納教授在《試論孫為霆(壺春樂府)的寫作》一文中指出:孫氏散曲如實記錄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三個不同歷史階段的現(xiàn)實生活和真實感受,充滿了強烈的憂國傷時的愛國思想。2010年陜西師范大學編印的《教魂詩魄錄》叢書《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詩詞曲賦聯(lián)作品選》中,選錄了其曲作88首。如:“冰紈細字朱絲,紅牙小部新詞,絕妙《春燈》《燕子》。南都遺事,又聞玉樹瓊枝?!边@是孫為霆教授題寫明代阮大鋮《春燈》《燕子箋》的一首【天凈沙】。孫先生散曲關注國家時事民生,如【北雙調(diào)?水仙子·解放上海】:半江水沸剪吳淞,一夜歡騰解放中。淳于棼該醒了南柯夢,望遙天幾處紅,想三軍指顧猶雄。待學秧歌舞,來迎民主風,千載難逢?!颈敝袇巍こ熳印げ逖怼浚翰逖恚蠲?,埂上人來往。新編草帽好遮陽,水向田間放。秧把兒才開,秧歌兒齊唱,褲腳兒卷到襠;一行,一行,腳步兒輕輕讓。
在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陜西省委前任書記張勃興同志,他對陜西當代詩詞曲賦的傳承與發(fā)展傾注了滿腔熱情,給予了多方面的關懷與支持。在他的倡導下,建立了陜西詩詞學會、散曲學會和賦學會。他在《曲是詩詞創(chuàng)新的豐碩果實》的論述中,講述了曲的起源,曲與詞的關系,北曲和南曲各自的特色,好曲的標準以及創(chuàng)作規(guī)范等。張勃興的散曲有一部分是言志感懷和關心民眾疾苦的作品,如【正宮·綠么遍·贊于水學】詩:不占官員線,不入名人傳。時時進取,刻苦鉆研。欣學古詩,祛難克堅。笑談面對征程險。心寬,風風雨雨數(shù)十年。還有【正宮·鸚鵡曲·瓜農(nóng)嘆】:都說瓜地得利巨,可市價也很讓人憂慮。去年能賣九毛錢,不料今年遭暴雨。已知賠本也得銷,不賣只得扔去。哪家能把路疏通,避免我們空苦吁。張勃興同志早已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但仍心系瓜農(nóng)的疾苦,切切此情,令人感動。
焦文彬(1934-2010),陜西周至人,號九峰山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長期擔任高等學府的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對中國戲曲有著高深的研究。出版論著20多部,其中有《白話元曲三百首》《長安曲話》《長安戲曲》《曲江詩詞選》等,在陜西師范大學《教魂詩魄錄》叢書《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詩詞曲賦聯(lián)作品選》一書中,錄入先生創(chuàng)作的散曲53首。在此選其兩首供諸位方家欣賞:【雙調(diào)·凌波仙·吊康對山】吊康對山(1990年修訂《康海年譜》時作):沜東漁父垂?jié)G上,太華仙子箏伴唱,長寧村落揚塵忙。揮毫首譜《中山狼》,蘭卿劇傳情更長。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古旗幟比西方?!倦p調(diào)·沉醉東風·自題《長安戲曲》】(1982年《長安戲曲》書成后自題):祖輩家居長安,半生沉迷秦聲。秦韻重,秦味濃,地道的漢唐雄風。融入童心筆墨中,三十年尋尋覓覓,四十載耕耘播種!
徐耿華先生現(xiàn)任陜西省散曲學會會長,中華散曲工委常務副主任。近幾年,在他的帶領下,陜西散曲隊伍由弱到強,不斷發(fā)展壯大。他的作品,突出了自然通俗,做到了雅俗共賞。如【北黃鐘·四門子·鄰家女】:鄰家小妹年十九,淡描眉、濃抹口。花枝招展街中走,扭蠻腰、風擺柳。目不閑、瞄富有,凡人不拿正眼瞅。體不勤、花錢手,妹子吔、誰若愛你誰是狗!又如【北正宮·塞鴻秋·楊百萬】:楊村就在黃河岸,十家一姓同根蔓。楊三賺了一千萬,鄰居九戶窮光蛋。楊村出了名,收入平均算,家家都是楊百萬。
高益榮,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在他的諸多的文史研究成果中,對元曲的研究有獨到之處,《教魂詩魄錄》叢書中的《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詩詞曲賦聯(lián)作品選》選錄了其部分散曲作品,充分顯示了時代精神。例如【中呂·普天樂·觀天安門前國慶慶典】:
廣場中,長安道,彩車爭繡,銀燕沖霄。普天樂,神州笑,喜慶祖國華誕到,萬民歡騰展英豪。六十歲月,天翻地覆,看今朝華夏扶搖!
現(xiàn)在,陜西散曲創(chuàng)作隊伍有二百多人,在全國被譽為“散曲大省”,其中不乏佼佼者和后起之秀,他們分別以各自獨有的風格,體現(xiàn)出當前陜西散曲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情趣。
筆者近年加入了陜西省散曲學會,學習散曲創(chuàng)作,多數(shù)作品寫的是所從事過的扶貧、救災工作和個人經(jīng)歷。例如,為記述天大旱,百姓們盼雨的情景,筆者寫了【南呂·四塊玉·盼雨】:天火烤,河干了,地里莊稼當柴燒。下茬麥子如何好?貓抓撓,心里焦,天上瞧。漢中、安康等地市油菜種植素有歷史傳統(tǒng),每到春季,油菜花開遍原野,一片金黃,很有氣勢。當?shù)馗魇锌h結合油菜花資源,開展扶貧,發(fā)展旅游業(yè),農(nóng)民辦起了農(nóng)家樂。為贊美這一扶貧方式,筆者寫了【中呂宮·十二月過堯民歌·巴山情】:望不盡巴山隱隱,流不斷漢水粼粼。品毛尖茶湯滾滾,飲村醪酒氣醺醺。熏臘肉香風陣陣,打谷場稻谷紛紛。(過)倉盈庫滿把糧囤,唱起豐收漢璜音。扶貧建設旅游村,個個怎能不歡心?逢春,菜花美似金,游客農(nóng)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