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玲
魯迅先生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從先生的經(jīng)驗可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必須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讀寫結合,成為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這既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華,也符合當前的語文課改精神。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學生讀書與寫作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讀與寫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習寫作,在寫作的同時又能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呢?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摸索和嘗試,我總結了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讀寫結合,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閱讀過程是一個由輸入、儲存、處理、輸出等構成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而讀寫分離的閱讀使這個系統(tǒng)支離破碎,往往只重視輸入,忽略了處理信息,特別是信息的輸出。讀寫結合重視信息的輸出,使閱讀成為一個完整的過程。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讀和寫的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激發(fā)學生多方面潛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的課文講解和作文課從不分開來上,總是讀不離開寫,寫不離開讀。我們的初中教材每篇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文章取材新穎、布局合理、語言優(yōu)美、幾乎篇篇都是學生寫作的范文。因此,我深入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讀寫結合的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指導。
1.賞析美詞佳句,學習遣詞造句的技巧
在學習課文時,抓住文中美詞、好詞,加以賞析,體會這些詞語的運用,只有明白其中用詞的深意,才會深透理解文本,也才明白遣詞造句的規(guī)律從而運用到寫作中來。反過來,學生也有了在閱讀文本時摳關鍵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維習慣。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的景物描寫中動詞、形容詞的運用,雪地捕鳥一系列動詞的運用,《背影》中,父親去買橘子的過程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春》中疊音詞的運用,《端午的鴨蛋》中擬聲詞的運用、古詞今用(化用)等,都是我們指導讀寫結合的范例。通過反復的誦讀、品讀,入情入境,揣摩品味,體會到它們的妙處,再從課堂的上的品味 理解上升到練筆和運用,讓學生在思維上形成習慣,讓課文中美詞佳句成為我們寫作的優(yōu)秀示范,對好詞理解的同時,明白自己寫作時需要什么樣的美詞來讓我們的語言優(yōu)美,讓我們天天說教的語言優(yōu)美落到實處“!
2.賞析典型段落,學習寫作層次的技巧
學生寫作時,總是想到哪寫到哪兒,層次不清,順序不明。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學習中,我將第二自然作為典型段落重點賞析,加強對寫作過程中寫作順序和層次的訓練。在閱讀理解的同時滲透寫作的方式方法。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把零散的景物從整體到局部,由面而點地整合起來了,不必說的是一個面,也不必說的是一個面,單是一個點,就那個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無限樂趣了,那么其他地方的樂趣就不言而喻了。
魯迅的高明不止在這一個句式上,在十四個景物的安排上也別具匠心,是先靜物再動物,然后由動物再寫到靜物,在寫靜物時由低到高,寫動物時由高到低,完全符合人觀察事物時的視角順序,也十分適合孩子們模仿著練習。修辭的妙用,五種感覺的表現(xiàn),情景的交融等等,都值得學生去品味并學習。象這樣的精典的段落,我們在理解和過程中將這些寫作技巧融入寫作教學中,讓學生由讀到寫,真正將這些經(jīng)典化為自己的東西,融入自己的寫作,不僅加強了閱讀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寫作能力。我將這個片段在班上訓練,加強學生對寫作過程中層次和順序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展示,學生對文本理解更深透了,并且在以后的寫作中,時時能看到對這些寫作技巧的掌握!
3.從讀后的感慨,觸發(fā)寫作的共鳴點
閱讀是為了讀懂文章,寫文章是為了思想感情的表達。通過閱讀進行寫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適用于對學過的知識重組創(chuàng)新。比如讀后感,寫自己的感慨、觀點;可以由學過的文章觸發(fā)靈感,抒寫回憶表達內心的情感。如學了《背影》,寫寫自己和父母的故事;學了《羚羊木雕》,寫寫自己和父母間叛逆、沖突的故事等;學了《談讀書》,自己也來《談讀書》等。特別是寫《背影》的讀后感的時侯,我的學生來自農村,90%都是留守兒童,車站與父母 告別最能觸動他們的心靈,車站的揮手離別,眼角的淚水,一聲聲的反復叮囑……都成了學生內心深刻的記憶,用《背影》這樣的文章去激發(fā)他們情感的共鳴點,讓他們去感慨自己的父愛母愛,學生對愛的理解更加深透,文章也寫得猶為感人。以讀帶寫,就顯得自然而然,學生寫作也是水到渠成。
4.用續(xù)寫、改寫、擴寫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性的思維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皇帝的新裝》我大膽的讓學生自讀,然后以學生續(xù)寫結尾的方式,讓學生去探究課文中的深意。以寫帶讀,以續(xù)寫故事結尾為前提,讓學生自覺回到文本,探究文本內容,探究文章中蘊含的深意和哲理。讓學生的創(chuàng)設性思維能力真正得到提升。以寫帶讀,培養(yǎng)閱讀理解的自覺性。這樣的方式在想象中培養(yǎng)了寫作能力,反過來也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相得益彰。如《范進中舉》,我曾讓學生改寫:正當全部人都在為范進慶賀時,送報帖的差人又急匆匆趕回來了,并收回報帖說:“錯也,錯也。此范進乃鄰村范進?!闭埡侠硐胂螽敃r人們的心理、表現(xiàn),然后改寫接下來的故事。那堂課,學生興致盎然,展示環(huán)節(jié)精彩紛呈。在改寫的過程中,對人物內心的挖掘,對把握文章主題,對封建科舉的毒害的理解, 對那個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認識,顯得更加輕而易舉了。因為在寫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有了對這些的問題 的思考了。寫也可以促讀的。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根據(jù)學情,因生施策,靈活處置,必能提升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及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