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引導學生品讀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情感,也要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提供練筆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只有兩者達到完美的結合,才能實現新課標的要求,才是真正有實效的課堂教學。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讀寫的有效結合呢?
一、增強讀寫意識
當前,不少老師都有同感:學生越來越不會寫作文,拿到一道作文題簡直不知如何下筆,抄作文、背作文成風!當我們在慨嘆學生寫作水平下降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學了呢?縱觀校內的語文課堂,不管是校級比賽課還是組內邀請課,教師普遍重視講、讀而忽視寫的訓練。有的為了節(jié)省時間,在缺少引導的情況事先布置學生寫,效果不大;有的讓學生寫的時間很倉促,純屬走過場;有的時間不夠,干脆不寫。公開課尚且如此,常規(guī)課堂就可想而知了。每周兩節(jié)的作文課,能真正利用好的教師又有多少?讀寫意識的薄弱是造成學生寫作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增強讀寫意識,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設法為學生提供小練筆的機會。讓讀寫結合深入人心,讓寫成為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深入理解課文,把握寫作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闭_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會令學生終身受益。學生只有掌握了寫作的技巧,才會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那么,正確的寫作方法來自哪里?來自課文!編者對教材的編排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每單元要掌握什么寫作方法,單元導讀都說得十分明確。比如,《青山不老》一課,作者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出一片綠洲,造福于子孫后代。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相當明顯、過去,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現在,漫山遍野綠意蕩漾。突出了老人開辟山溝、改造山林的艱苦以及所作貢獻之大。那么,在教學時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領會對比的寫作手法呢?一系列的品詞品句誦讀,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的偉大之后。我利用幻燈片同時出示這兩部分相關的語段,分男女讀,讓學生說說從中發(fā)現了什么?當學生說出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之后,我接著讓學生討論:運用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經過一番討論及老師的小結、學生明白了對比的目的在于突出某方面的特征,以加深印象。就這樣,學生從課文中學到了對比的寫作方法,并產生了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的愿望。
三、靈活設計,形式多變
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提升。學到了寫作方法,接下來就是小練筆了。小練筆的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字、詞句段篇均可入練;形式地應該是靈活多變的,設計時既要體現單元整體要求,又要根據教材特點,講究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一課中有這么一組句子:“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這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內容一致,結構相同,是一組排比句,同時又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仿寫句子是近幾年畢業(yè)考的必考內容,平時老師們都很注重這方面的練習,這組句子正是仿寫的最好例句。分析了句子的結構和修辭之后,我馬上出示了以下填空,讓學生進行小練筆:
你好,勤勞的小螞蟻,________你是 ________?
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短暫的思考之后,學生紛紛下筆:“你好,勤勞的小螞蟻!你忙忙碌碌地搬運食物,是想請我與你共進晚餐嗎?”“你好,可愛的小魚!你在我的腳邊游來游去,是想邀我與你做游戲嗎?”一句句精彩的話語在學生筆下流淌,一種與大自然的親近之情在學生心中萌動。通過這樣的小練筆,學生收獲的僅僅是寫作知識嗎?不?更重要的是與大自然心與心的交流。又如《我的舞臺》一課,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以及通過幾件事來表現中心的寫法相當明顯,我讓學生仿照這課的寫法,選擇自己學藝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來寫一篇文章,效果很好。
四、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練是為了不練。離開了課文的引路,離開了老師的指導,學生能獨立寫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教者的最終目的,是寫作的最高境界,是讀寫的美麗蛻變。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要是學習聯系和想象的表達方法,課后我要求學生把自己當成一種植物或動物,寫一篇想象文。因為有了課內讀寫的有效結合,學生寫起作文來才思敏捷,精彩紛呈:“……四個月過去了,春天來了。溫暖的陽光照進森林,像一只溫柔的大手在撫摸著我。我和同伴們睜開了松惺的睡眼,舒展著蜷縮了一冬的身子。醒來的同伴越來越多,樹林間,小路間,溪流間,到處都有我們翻飛的身影,像飄零的落葉,像翩翩起舞的少女,那場面十分美麗壯觀?!庇秩缌昙壣蟽缘谖鍐卧饕獙W習描寫人物的一些方法,要求學生能抓住人物的言語、動作、心理、神態(tài)、外貌等反映人物的特點。課堂上我很有意識地進行人物的言語、動作等的片段練習,學生掌握了要領,寫起作文來也是得心應手的:“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捏著雞蛋小心翼翼地往碗的邊沿輕輕一磕——蛋殼完好如初。雞蛋挺著大大的肚子,好像在嘲笑我說:“哈哈,連我都敲不破,真是個沒用鬼?!蔽疑鷼饬?,抓起雞蛋用力一敲,哎呀,慘了!蛋殼粉身碎骨,蛋黃蛋清濺了我一身。哎,平時看媽媽做這么簡單,輪到我做卻是這么難?!又鹩湾仭e伬锏乃€沒有燒干,我就忙著把花生油倒了進去。頓時,花生油在鍋里“噼哩啪啦”地跳起霹靂舞來,油星四處飛濺,我的臉和手不幸中彈,燙得我鬼哭狼嚎……”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教師增強讀寫意識,充分利用教材,靈活設計寫法,大膽拓展,必定能達到讀寫的最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