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的化妝品又貴又有添加,不如自己動手做純天然化妝品”。近日,《舌尖上的中國3》中出現(xiàn)了自制口紅的情節(jié),自制化妝品又走入市民視野。自制口紅、眼影、腮紅等在受買家追捧的同時,也遭遇諸多質疑。
白領劉女士就曾是一名自制化妝品的愛好者。她曾在網上購買自制口紅、腮紅原材料,并按照網店上的視頻,通過教程自己手工制作了一次。然而使用后發(fā)現(xiàn)整個臉頰都腫了,到醫(yī)院看,發(fā)現(xiàn)是真菌感染。她上網查詢,發(fā)現(xiàn)和她一樣情況的消費者不在少數(shù)?!按蠹以诰W上討論,懷疑是原料本身有問題,或者是在制作過程中消毒不到位。”
北京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表示,自制化妝品的人群中,有些是手工愛好者,做來自用,也有一些用于銷售。如果是自己覺得好玩,做了自己用或送人,則無傷大雅。但將自制化妝品銷售給他人,卻涉嫌違法。自制化妝品涉及商業(yè)買賣行為,大量加工生產,按規(guī)定需要辦理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否則就是涉嫌無證生產的違法行為。
而即使擁有了化妝品生產許可證,也不能對外銷售自制化妝品的原材料包。“也就是說,網店售賣自制化妝品原材料包時貼出生產許可證也不行,有了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化妝品在出廠時就必須是檢驗合格的成品,將半成品拿出去賣,相當于生產場所轉移到外面,也是不行的?!闭?guī)的化妝品必須保證有生產許可證、檢驗合格證明、生產廠名、生產廠址、規(guī)格、生產日期等要素缺一不可,缺少任意一項就是“三無”產品,這已經成為業(yè)內的普遍共識。他提示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網上銷售的所謂“私人定制”化妝品以及化妝品原料,盡可能選擇與有資質的商家進行交易,否則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僅維權難度大,更嚴重的是危害健康。
(《北京晨報》201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