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東
一、教師是美的傳播者
(一)教師的語言美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發(fā)展特點,展開教學。在課堂上,課堂語言要流暢,要注重與語境情境的結合。英語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好聽的語音語調,這樣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語言的美感,增加學生說英語的欲望.同時,教師應該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可以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讓語言的美真正
的打動學生的心靈,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二)教師的板書美
在英語教學中,好的板書就如同一幅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一樣。課前精心的備課與設計,在課堂上就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字體優(yōu)美,清楚整齊,條理清晰的板書。一個好的板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同時,和諧的色彩搭配,合理的版面布置,美觀大方的書法,都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英語教材中德育美的體現
(一)愛國意識的美和中外文化差異之美
教材不僅僅是知識的承載體,也是文化的傳播體。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美的傳遞者。在英語課本中,處處都可以看見“美”。祖國的秀麗江山之美,各國不同風俗之美等。如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偉大古老的萬里長城,充滿歷史色彩的兵馬俑,還有各地獨特的民俗民情,各地的特色美食。通過介紹中國的文化和景點,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讓外國人對中國文明充滿向往之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體會到了中外文化差異的美, 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愛國意識和愛國熱情。
(二)禮貌用語之美
教師可以利用英語教學和書本上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見面時,問候一聲,How are you toady? 麻煩別人時或問路時,說Excuse me. 要讓學生在生活的小細節(jié)中,體會英語語言的美。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也學會做人與做事。
(三)其他方面美育的滲透
德育的滲透不應該是單一的某個方面,應該是多方面的。如講到第三單元daily life ,要讓學生在學過本課后,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利用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同時合理膳食,吃健康的食品,遠離對身體有害的垃圾食品。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要教育學生愛護動物,保護自然。要為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教育學生,做一個充滿愛心,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人。
三、感受英語的韻律之美
英語教學中,語音教學是基礎。而英語語言韻律美主要體現在英語語音層面。英語語音有元音與輔音,清音與濁音之分。長音與短音,重音與非重音之別。重讀與輕讀,聲調與降調之異。還有不完全爆破、連讀等發(fā)音技巧。這些讀音技巧的正確運用使英語讀起來抑揚頓挫,自然生動,韻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其節(jié)奏如音樂一樣優(yōu)美,悅耳動聽。
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指令清晰,語音語調準確流利,還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體會原汁原味的英語,感知英語語言的韻律之美。還可以把一些枯燥的語法知識,融入到歌謠里,讓學生們在唱歌謠的同時,既領略了語音語調的美,也能輕松掌握語法和詞匯的知識。把枯燥的知識,通過靈動的方式展現出來,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和成長特點。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學習知識,感受英語的韻律之美。
四、在英語課堂中的創(chuàng)新美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還是要實現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外語的能力。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課堂的引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導者。應該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感知美,理解美,更要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美,創(chuàng)新美。
新起點教材中的很多對話和小故事都很適合改編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例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小故事,講的是Jack去參加自己喜歡的俱樂部的故事。該課的小故事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充分展現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在學習這一課時,我給孩子們進行了分組,讓學生們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劇本的改編和表演。在表演小劇的過程中,每個小組都有小組長,每個人分工明確,有寫臺詞的,有做服裝道具的,有設置背景墻的,有布置環(huán)境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依據教材的基本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了拓展,培養(yǎng)了小組合作能力,增強了的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同時也營造了英語氛圍,了解了中外學生課外學習生活的不同。
除了課堂小劇的表演,課堂上還有很多其他可以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和途徑。如繪本故事分享,小組辯論賽,書寫比賽,英語思維導圖繪制等,都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體現。在表演或展示結束后,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老師鼓勵的眼神,和同伴的掌聲,還有成就感,和日漸提升的自信。經過實踐證明,通過幾年的課前展示,很多學生從不敢說英語,或者站在教室前面說英語都會臉紅,到后來站在臺上,從容大方,動作表情得體,不僅可以流利的表現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還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演繹和表演。已經漸漸從一個朗讀者到一個演講者再到一個表演者。收獲了成就感,自信感,還有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體會到了創(chuàng)新美的樂趣。
美是無處不在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美的傳播者,要首先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現美的眼睛和發(fā)現美的意識。不僅僅要傳道受業(yè)解惑,還要用豐富的學識,富有感染力的課堂語言,真誠的微笑,大方得體的教態(tài),讓學生們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同時充分展現個性,充分展現音樂,繪畫,表演等各方面的技能。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舞臺,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自然生動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和句型,發(fā)展語言交際能力,收獲樂趣,自信,感受英語語言的美,獲得美,創(chuàng)造美,創(chuàng)新美。讓學生在充滿美的語言世界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