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登俊?丁曉燕
綜合運用電教手段,優(yōu)化語文教學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通過電教手段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造空間,為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幫助。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推廣使用,電教手段頻頻走進課堂,給課改后的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新的教學手段。在學生愉悅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運用電教手段來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目標呢?
一、綜合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快樂走進課文
興趣時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動力。上課開始,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越具有吸引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越高,教學的效果就會越好。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設各種情趣、意境,引領學生始終積極主動的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一組具有動態(tài)效果的圖片,并配有解說詞和音樂。動聽的音樂旋律,將圖片緩緩出示,再加上簡潔明了的解說語,讓學生很快進入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整個課堂,安安靜靜,學生到陶醉在這個故事中去了。接著在解說的過程中,設計幾個帶有趣味性的問題,留下來為正式上課講解的過程中來予以吸引學生做鋪墊??赐炅耍猜犕炅?,學生也沉浸在這個有趣的故事中,也對這篇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為上課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把學生引入課文的學習中。只要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覺調(diào)動自身所有感官,帶著好奇,帶著情趣,全身心地投入,進行自主、快樂地學習,那么課堂教學已成功了一半。
二、營造良好的氣氛,用音樂渲染,輕松感受課文的情感意境
良好的氣氛可以給人一個輕松的感覺,學生在身心的體驗中得到收獲。音樂是流動的畫面,悅耳的詩篇。語文也是一首流動的詩,語文教學需要浪漫主義情懷。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我們?nèi)硇牡赝度?,準確地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再讓音樂與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勵,在濃郁的情感中想象、頓悟。
在教學《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文時,我力圖營造一種詩意的課堂,以讀為主,抓住一個“滴”字,通過音樂渲染,讓學生體會到雨點滴到樹林的葉子上,滴在鐵皮屋上所發(fā)出的聲音,聽雨水流淌的聲音,聽風吹樹葉的聲音,看雨中的樹,雨中的路。當我安排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相關的詞、句、段時,對學生說:“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感受,像朗誦詩歌一樣讀讀這些句段吧!”瑯瑯的讀書聲和著歡快的音樂,學生被文中的詩情畫意感染,深深打動內(nèi)心。伴著歡快甜美的音樂,讀出春雨滴在樹葉上的美妙的聲響,就像置身與一座音樂廳;讀出了樹的快樂;讀出對春雨的贊美之情,讓濃烈的感情浸泡濕潤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收到回味無窮的美學效應,給學生一種的美的享受,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到詩一般語言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情感得于升華,達到“三維”目標。
三、積極啟發(fā)誘導思維,巧妙釋疑解難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來體現(xiàn)訓練重點的詞、句、段,也有意思比較深或內(nèi)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的。在課堂上,當老師不停地啟發(fā)誘導,而學生卻“啟而不發(fā)”時,當教材中的重點難或關鍵處需要理解掌握,而學生難以掌握時,可以運用電教手段來解決。因為電教媒體具有對事物與現(xiàn)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的表現(xiàn)力。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再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全貌,從而激發(fā)興趣,達到啟發(fā)思維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借助電教手段,來加以輔助釋疑,解決難題,因為電教媒體具有聲、光、像等多種功能,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使教學內(nèi)容變抽象為形象,變難為易,學生易于接受。
如教學《盧溝橋》一文時。由于課文有一部分內(nèi)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他們不明白,盧溝橋附近的紀念館和紀念碑是怎么回事。這個時候可以借助電教手段,來讓學生感受那個時代的有關故事,加深對盧溝橋的有關歷史故事了解,增強對抗日戰(zhàn)爭中的死去先烈的敬仰之情,教育學生要熱愛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時通過歷史短片了解盧溝橋不僅是個設計合理,造型美觀的橋,而且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故事……這樣,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學生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到中國人民是在戰(zhàn)斗中用血肉和生命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和紀念碑是讓我們銘記這些英雄,同時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好好學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不要讓我們的祖國受到任何的屈辱。
四、畫龍點睛,激起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
許多文章,常常含義深刻,一件小事,幾句話語,包含著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當教學到最后時,往往讓人感到言已盡而意猶存。在教學《我不能忘記祖國》一文時,在教師的誘導下,在學生一遍遍地品讀感悟中,感悟宋慶齡這種愛國情懷的偉大。她這種愛國情懷讓人由衷敬佩和感動。更讓學生從身邊的人、身邊的小事中體驗到這種愛國無時無刻不在。此時,我適時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讓學生隨歌聲真情流露,深情地唱起,在激情中結束課文教學,激起了學生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
語文課堂充滿著無限的趣味。而語文教學是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情感體驗,更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利用電教手段的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堂的最佳效率,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