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苗
一、題材之平淡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取材于平常生活、平凡人物、平常事物,給人以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
二、語言質樸,自然,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語言樸質,自然,平白為話,不加雕飾,不刻意堆砌詞藻。
汪曾祺散文平淡質樸,不事雕琢,緣于他心地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既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在他被打為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里,他奉命畫出了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于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這段話恢諧戲謔,令人捧腹大笑。大家不妨想想,在那大躍進,大困難;大饑餓的年月,有這樣的差事何樂而不為。
汪曾祺散文語言極具幽默感,他的幽默是一種不張楊的幽默。甚至,他的幽默,還頗有些浪漫。他的幽默有一種輕松趣味,讓人有一種輕松心情,同時,這幽默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一點的諷刺的味兒。
此外,他的散文還不時還運用了方言、俚話,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色彩?!栋矘肪印分?,他恰到好處運用了上海方言,如“操那起來”“斜其盎賽”等,既有地方色彩,又寫活了人物,對吳地的讀者來說很有動人情趣。
汪曾祺語言極其樸實,是平民化的語言,他的文章流暢、易懂,這都源于語言。
三、以散文的形式,展現(xiàn)江南的風俗
這一點最具代表性的是《端午的鴨蛋》。端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各地的風俗習慣雖然不盡同,但大同小異。汪文這樣寫道:“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絲纏成小粽子”“貼五毒”“貼符”。這就能避邪?!昂刃埸S酒”,“用酒和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就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港灌的不是硝藥。點著不響,只是冒出一陳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防五毒”。這段話寫得很童真,很風俗,也帶有一定的科學性,過去科學不是很發(fā)達,雄黃的確可以驅蛇鼠之類。至于粽子,在作者家鄉(xiāng),可能有兩種意義:其一避邪,因為系粽子的絲線是紅紅綠綠的,這個在其他地方是少有的,其二是紀念屈原吧,這種習俗中華民族都很盛行。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視覺很細膩。從《端午的鴨蛋》不但體現(xiàn)他的故鄉(xiāng)情結,也體現(xiàn)了他超然自在的心態(tài)。他從生活的漣漪中擷取一朵精美的浪花,去玩賞生活的甜密??赡苡腥藭@樣想,一個小小的鴨蛋有什么好寫的?不知汪老先生卻能娓娓道來,令人陶醉。“筷子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這種只可神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這種感覺,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品昧出來。其實,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意味是豐富多彩的,并非總是驚濤駭浪,也不必時時都正襟危坐。只要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樂趣、憂傷、平淡,就能品味出生活的詩情畫意。作者從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情趣,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他從小小的鴨蛋中品嘗出生活的滋味,體味他澹泊的心態(tài)。在悠然自得,閑適恬淡之間,從容不迫地流露出他對兒時生活的懷念,對故鄉(xiāng)故土的思念和熱愛。
汪老先生在喧囂紛擾的生活中,用寧靜的心態(tài)去品賞生活的樂趣。用含蓄、空靈、淡遠的筆調去表現(xiàn)他的審美風格。我們也可以從《端午的鴨蛋》去玩賞。作者在文中這樣寫道:“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他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他不高談闊論,而是由家鄉(xiāng)的鴨蛋寫出他的故鄉(xiāng)情結?!傍喍?,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淺淺白白兩句話,熱愛之情溢于言表,不禁使人肅然起敬。于平淡中、于細微中、于生活中尋找美學價值。家鄉(xiāng)本來就是平淡無奇的。風平浪靜更值得可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凡人小事都是家鄉(xiāng)的元素。汪老先生由家鄉(xiāng)的鴨蛋抒寫他的家鄉(xiāng)情愫。用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挖掘事物的美質。
生活就這樣去品味的,鴨蛋的吃法,一般的人,有誰去想呢,只有細心人才從這小小的動作中去享受生活的樂趣。從細微中去理解生活的真諦;原來生活是多么愜意的。并非是只有山珍海味,鐘鳴玉饌才算是生活享受,這里體現(xiàn)出汪老先生悠然自得,快哉悠哉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不妨想想,世間能有幾個人純夠整天沉湎于大魚大肉之中的?普通老百姓不外乎粗茶淡飯,“一簞食,一瓢飲”足矣?!爸阏叱贰笔俏覀冎腥A民族的一種美德,就算在今天,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需求不斷充足,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只追求生活的享受,因為,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要大多的經(jīng)濟投入,我們還有很多同胞剛剛擺脫貧困或者還有沒有擺脫。共同富裕才是我們的真正目標,奢侈的生活不應該去追求,很多人都知道,包玉剛可謂世界級巨富之一,但是。他的生活非常樸素,簡直有點令人想像,可就有人會說,那么他是個守財奴吧。不是,絕對不是。他為他的家鄉(xiāng),祖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汪老先生則從簡單的、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潛質,陶醉其中,超然脫俗,怎能不令人拍案叫好?如果你細細研讀《端午的鴨蛋》,可能你會進入作者的境界。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證是《湘行二記》中所寫的擂茶,當?shù)厝藢ⅰ安枞~、老姜、芝麻、米、加鹽,放在一個擂缽里,用硬雜木做的擂棒‘擂成細末,用開水沖開,便是擂茶。吃擂茶時還要擺出十幾個碟子,里面裝的是炒米、炒黃豆、炒綠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紅薯片,油炸鍋巴、泡菜、酸辣灌頭……邊喝邊吃?!边@擂茶是有來歷的,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帶兵到這里,士兵得瘟疫,遍請了名醫(yī),醫(yī)治無效,有一個老婆婆說:“我會治﹗”她熬了幾大鍋擂茶,說:“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實質擂茶具有去濕發(fā)散的功能。湖南、四川等地,夏天濕氣重,夜晚氣溫較低,因此那里的人喜歡喝擂茶和辣椒,以去濕驅寒,所以,便成了習慣,這種習慣就是一種地域風情,汪曾祺不作大道理的說教,而是像故事那樣娓娓道來,平中見奇,新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