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政府機關專為領導寫稿的“大筆桿子”大倒苦水,稱現(xiàn)在給領導寫稿越來越難。問他:“領導為什么不自己寫稿呢?”他說,領導當然不必自己寫稿啊?!邦I導忙大事、寫稿這種小事代筆即可”,真是這樣嗎?
寫稿子是普通公務員干的活?
早在6年前,湖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就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精簡會議、文件和領導同志事務性活動的規(guī)定》,其中有“規(guī)定提倡領導同志自己起草文件和講話稿,提倡即席講話”這個內容。
這句話的重心是“自己”二字;就是說,有不少領導自己是不寫講話稿的。誰替領導寫呢?一是秘書;若沒有專職秘書,一般是由辦公室主任兼任領導的“寫手”。
一個朋友,是某機關的辦公室主任,每年總要寫五六篇領導講話稿。他經歷過幾任領導,有的領導是想法成熟了,才交代給下級,交代也比較清楚、完整,“寫手”寫起來心里比較有底,成稿后稍作調整、修改就過關了。
有的領導自己還沒想停當,就讓人寫了,稿子出來時,他的想法又變了,卻責怪下級沒有“吃透”他的“精神”。有時候寫好幾遍也還是沒能體現(xiàn)他的“精神”。
朋友供職于一個科級單位,沒有專職秘書,領導的講話稿,就成了辦公室主任的差使?!翱祁I導”就不肯“親自”寫講話稿了?譜兒怎么這么大呢?
朋友說,這些干部往往有幾個特點:一是懶,不肯動腦筋,工作上也是得過且過,怎么肯干寫字這種費力費時的活兒呢?二是架子大,習慣于發(fā)號施令,寫稿子是具體工作,是普通公務員干的活,“親自”寫稿,有損領導形象。朋友說,秘書或辦公室主任代勞領導講話稿,這幾乎成了普遍的“慣例”。
負責一地或一個領域的工作,投入了心力、腦力、體力,一定有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甘苦。一個在工作上常常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的、有個性的干部,一般是不愿意別人代為捉刀的。
領導忙大事,不必自己寫稿?
“領導忙大事、寫稿這種小事代筆即可”,這是“筆桿子”們的一句口頭禪。有人說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無外乎“說”、“做”二途,把寫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多做點實事似乎無可厚非。
但在當今自媒體泛濫的時代。不自己動手寫稿,會給領導的認識水平帶來危害:
一是嚴重脫離群眾。親自寫稿的人(不含抄書匠)為了“自圓其說”,必須要核實素材的準確性、真實性和代表性,甚至要開展必要的“田野調查”。這也是領導深入群眾的必要手段。
二是衰減工作能力。作為領導親自抓親自干的事業(yè),總結的時候別人寫稿,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對,就是沒有問題!一律圓滿完成一概超額實現(xiàn),缺點不足就蜻蜓點水,原本是促進提高領導工作能力的關鍵節(jié)點和有效措施,反而變成了歌功頌德的文字秀。這樣的領導這樣的工作能力,只能是文字越來越美、現(xiàn)實能力每況愈下。
三是對中央精神一知半解?!按蠊P桿子”之所以比領導更擅于寫稿,就在于他們每天都在鉆研中央文件精神,以確保在領導“出思想”之后,落筆時文字“不出框、不犯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恰恰掩蓋了領導思想中的瑕疵甚至謬誤。如果是面向媒體的稿子這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是在黨內,這就會積小疾為大病。
四是塑造“雙面人”。很多說一套做一套的雙面人,其成長過程中都少不了“大筆桿子”空話、套話、假話的助攻。
五是扼殺創(chuàng)新。出于工作需要,“筆桿子”們不得不閱讀和背誦大量資料,以此不斷強化和維護自己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但問題是他們缺乏實踐,于是“從文字來到文字去”逐漸演變成為“文字勝于一切”。
文官不寫稿=武官不練刀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睅啄昵?,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在講話中,深刻揭示文藝對于時代發(fā)展的獨特作用。
這篇講話也折射出習近平作為“資深文藝愛好者”幾十年來積淀的深厚文化底蘊。
習近平的深厚文化底蘊,一從讀書來,二從寫作來,三從實踐來。
習近平是一位十分善于“用筆領導”的領導人,一直筆耕不輟。在文章和講話里經常引經據(jù)典、旁征博引。談黨建,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談作風,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談改革,不能“翻燒餅”;談城建,不能“攤大餅”……語言生動,文風活潑。
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頭版《之江新語》專欄發(fā)表232篇短小精悍的政論,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群眾呼聲是作風建設的第一信號”等大量新觀點、新論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984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正定翻身記》的通訊,讓昔日“高產窮縣”正定,從“逼上糧山”到“走出死胡同”的故事家喻戶曉。當時的縣委書記,正是習近平。其實,領導干部自己寫稿子,是有傳統(tǒng)的,這個傳統(tǒng),比“領導干部自己不寫講話稿”這個傳統(tǒng)更久遠。
習近平在正定、寧德、浙江等不同時期的文章,目前已集納到《知之深愛之切》《擺脫貧困》《之江新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等專著中出版,擁有億萬讀者。
看看《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里面有很多就是講話稿,甚至還有電報稿。中共領導、國家領導,“級別”夠高了,為什么還自己寫稿?為什么很多文稿都成了經典?這是不是值得那些很講究“級別”的干部想一想?(《錢江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