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愛植物寄托了古人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譬如,孔子愛樹,孟子進而把推廣植樹作為實現“王道理想”的第一個具體措施,主張“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對動物哪怕是猛獸,有見識的古代官員同樣主張與之和平共處。東漢法雄到任南郡太守伊始,向所轄十八縣下了一道公文:嚴禁到山林里濫捕猛獸。反觀今天,極少數官員飲食陋習令人觸目驚心:越珍稀的動植物,越想方設法要吃,以致有人調侃:“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火車,水里游的除了輪船,什么都敢吃!”
以前我們講人品官德,更多地習慣于注重政治理想、社會倫理。而今,在生態(tài)文明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略和鮮明主題的大背景下,人品官德的內涵應該把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凸顯出來,把是否善待生態(tài)作為一條重要的衡量標準。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