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正
基因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為“生”。從生物學角度講,基因是用以說明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的最小功能單位,因其具有自我復制并相對穩(wěn)定的特點,也有人將基因引申為傳承的基本因子。紅色基因的提出,是我們黨獨特的話語表達,并賦予了其至高的榮譽——紅色代表革命,紅色基因就是革命精神一脈相承的內在因素,寓意著生生不息。
紅色基因是黨領導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紅色基因雖具有鮮明的中國革命特征,形成和存在于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之中,與革命的重要地域、建設的獨特領域緊密相連。但紅色基因的根基是黨依靠人民,密切聯系群眾,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紅色基因中所有典型事例反映出的共同特點,就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與參與。所以,支撐中國革命、建設取得勝利的紅色基因,事實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卓越智慧與人民群眾的堅定追隨共同創(chuàng)造的。
紅色基因的核心是忠誠。忠誠有度,是全心全意,半心半意,還是三心二意?一時興起的急功近利式的選擇,難免會遇難而變。所以,對信仰選擇很重要,一時的忠誠也不難,但終其一生的確信很難,不惜生命的堅守、踐行更難。革命老區(qū)的樸實事例,鮮活的故事,讓我們更加懂得了一個大道理:信仰是樸實的,它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只有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而要做到堅定而執(zhí)著的忠誠,必定是源于內心的覺悟和認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色基因也是黨的革命追求的理論支撐。當然,信仰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這就需要理論上的學習、引領,實踐中的錘煉、矯正以及不斷的教育來抵御腐蝕和動搖。
紅色基因的突出表現是奉獻。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組織,奉獻也許不難,難的是傾其所有。奉獻在戰(zhàn)爭年代的極致表現是,以大無畏的精神舍家為國,直至犧牲生命,在和平年代奉獻更多地表現為利益的取舍和犧牲。大愛的極致是犧牲,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及至犧牲生命,在“小”與“大”的取舍中,顧全大局,才是紅色基因的動人之處。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革命老區(qū)調研時才意味深長地說,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
紅色基因的一個重要源頭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騻鞒惺且粋€選擇、融化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周期。紅色基因雖然與中國革命相聯,但它深深扎根于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之中?!吧嵘×x”、“實事求是”、“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等思想,與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相互影響、結合,一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革命文化,同時也延續(xù)、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從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建設時期的抗震救災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等,紅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沉淀累積、優(yōu)化,始終保持著中華文明鮮活的生命力。
紅色基因是奮發(fā)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F在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始終保持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tài)不容易。精神懈怠的危險是黨執(zhí)政后的重大風險,現在雖然沒有了生死悠關的圍剿,但敵對勢力的阻撓破壞、風險的不可預知,仍時時考驗著黨的領導、國家的安全。堅守、傳承紅色基因,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撐。
基因對人體的影響是以細胞為橋梁的。紅色基因的守護、延續(xù)也必然落實到每個人的肩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尤其應該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用勤勞和智慧、用堅定與執(zhí)著,寫下更加輝煌的“中國故事”。